鮑叔牙是什麼樣的人

2021-03-19 18:35:57 字數 5362 閱讀 8382

1樓:小杉

春秋時期的鮑叔牙是春秋時齊國政治家,穎上人。也被人稱為」鮑叔「、」鮑子「。以善於知人著稱。

相傳為夏禹後人,杞國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齊,采邑於鮑,故為鮑氏。要不是鮑叔牙舉薦管仲為齊國相,齊桓公可能也成就不了自己的霸業,鮑叔牙可謂獨具慧眼。

鮑叔牙對歷史的貢獻或許不如管仲,他在齊國的名聲也在管仲之下,但是鮑叔牙沒有因此而嫉妒管仲,一直都以大局為重心繫社稷百姓,在背後默默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

貴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管鮑二人,一起經商一起從軍,最後走上了仕途,雖說各為其主,關係卻沒有因此而疏遠,管仲輔佐公子糾,而鮑叔牙則輔佐公子小白,公子糾與公子小白既是手足又是政敵,在一定意義上管仲和鮑叔牙也是政敵,按理說政敵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二人並沒有因選擇的道路不通而不再有交集,相反通過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王位這個事件,又讓二人關係等到升溫

擴充套件資料:

歷代評價

齊國名臣管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儒家思想家孔子:「齊有鮑叔.……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墨家思想家墨子:齊桓染於管仲、鮑叔,晉文染於舅犯、高偃,楚莊染於孫叔、沈尹,吳闔閭染於伍員、文義,越句踐染於范蠡、大夫種。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

西晉文學家夏侯湛:鮑子愔愔,式昭德音,綢繆敬叔,二人同心,厥芳猶蘭,其堅如金,遙遙景跡,君子攸欽。

西晉詩人陶淵明:知人未易,相知實難。談美初交,利乘歲寒。管生稱心,鮑叔必安。奇情雙亮,令名俱完。

唐朝詩人李白:鮑生薦夷吾,一舉置齊相。斯人無良朋,豈有青雲望。臨財不苟取,推分固辭讓。後人稱其賢,英風邈難尚。

唐朝詩人杜甫: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唐朝詩人高適:丈夫結交須結貧,貧者結交交始親。世人不解結交者,唯重**不重人。**雖多有盡時,結交一成無竭期。君不見管仲與鮑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唐朝詩人元稹:榮辱身沉影與身,世情誰是舊雷陳。唯應鮑叔猶憐我,自保曾參不殺人。

北宋文學家周敦頤:言理不可求,吾將訊蒼蒼。草木被春華,隨風散芳香。

才高未為福,名大或不祥。煌煌太史公,逸氣橫八方。瑞麟出非時,巷伯終見戕。

晏嬰不可作,鮑叔遙相望。發憤著春秋,掩奪日月光。文章誠可傳,毀辱庸何傷。

北宋政治家司馬光:昔鮑叔之於管仲,子皮之於子產,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賢而下之,授以國政;孔子美之。

北宋史學家曾鞏:雲中一點鮑山青,東望能令兩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朝,山前哪得叔牙城。

南宋思想家葉適:鮑叔,管仲友也,鮑卑而管貴,美在叔也。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夷吾負大器,鮑子早相知。初釋堂阜縛,便為齊國基。鋪張政就日,羽翼霸成時。一舉三賢萃,桓公大可奇。

2樓:喜腦弓子

鮑叔牙是個有頭腦,擅於瞭解別人,和別人交往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鮑叔牙是個有頭腦,擅於瞭解別人,和別人交往的人。

青年時與管仲交,知管仲賢。鮑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 鮑叔牙糾,射小白中鉤,及小白立,為桓公,鮑叔牙遂進管仲,相桓公九合諸侯,而成霸業管仲嘗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故後世言人之相知,必稱管鮑。管仲、鮑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終如一地禮讓、尊重、信任。

4樓:匿名使用者

鮑叔牙(約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 姒姓,鮑氏,亦稱「鮑叔」、「鮑子」,是鮑敬叔的兒子。漢族,潁上(今屬安徽)人,春秋時代齊國大夫,管仲的好朋友。早期管仲貧困,鮑叔牙時常接濟他。

後來管仲侍奉齊襄公的兒子公子糾,鮑叔牙侍奉公子糾的弟弟公子小白。齊國內亂,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莒,小白返國繼承君位之後,公子糾被殺,管仲被囚車運送回國。鮑叔牙推薦管仲當上了宰相,被時人譽為「管鮑之交」、「鮑子遺風」。

鮑叔牙自青年時即與管仲交,知管仲賢。鮑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射小白中鉤,及小白立,為桓公,鮑叔牙遂進管仲,相桓公九合諸侯,而成霸業管仲嘗說:「生我的是父母,真心待我的是鮑叔牙。

」故後世言人之相知,必稱管鮑。管仲、鮑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終如一地禮讓、尊重、信任。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成語「鮑子遺風」、「管鮑之交」,便是源於他們二人的友誼故事。

齊襄公在位時(公元前697—前688),荒淫無道,隨意誅殺,人人自危,紛逃國外。公子糾由管仲、召忽二人輔佐逃往魯國;公子小白則由鮑叔牙輔佐逃往莒國。公元前686年,齊國內亂,襄公被殺,國內無君。

逃往國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率兵回國爭位。兩方相遇,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銅製衣帶鉤,小白趁勢詐死,騙過了管仲,麻痺了魯軍,兼程直入臨淄,賴高傒等重臣的擁戴,得立為國君,是為齊桓公。這時,魯莊公方率魯軍護送公子糾行至乾時(今臨淄區西境)地方,齊桓公親自率軍迎戰,大敗魯軍,並盡奪魯國汶陽之地。

鮑叔牙深怕魯國因向齊國謝罪而殺害管仲,便暗地送信給魯國說:「管仲是齊國國君的死仇,齊國國君必要 親手殺死他。」魯國新敗,只得囚送管仲回齊國。

小白做了國君,念念不忘一箭之仇,日夜想殺管仲。鮑叔牙先去見桓公賀喜說:「管仲天下奇才,齊國得到他,豈不可賀。

」桓公切齒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焉能用他!」叔牙正色勸說道:

「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豈射鉤可比呢?」桓公點點頭說:「好吧,我暫且聽你的話,先不殺他」。

一日,齊桓公欲拜叔牙為相,鮑叔牙誠懇地辭謝說:「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齊國,有高傒和我就夠了。如想建樹王霸天下的不世功業,那非用管仲不可!

」桓公沉吟說:「那我得先試探一下他的學問再說。」叔牙搖搖頭,進言說:

「非常的人,必須以非常的禮節相待才行,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賢禮士,不計私怨,會有更多的人來齊國效忠盡智!」齊桓公恍然大喜,即命人擇定吉日良辰,用「郊迎」的大禮,親自迎接管仲並同車進城。桓公與管仲一連談論三日三夜,句句投機,即拜管仲為相國,且尊稱為「仲父」,言聽計從,專任不疑,常囑左右:

「國家大政,先稟仲父;有所裁決,任憑仲父。」近臣易牙,豎刁想內外用事,單怕管仲。桓公在管仲的謀劃下,對內政、經濟、軍事都進行了有效地改革,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

桓公和管仲依據中原形勢制訂了切合時宜的霸業方針--尊王攘夷。尊奉周朝王室,可以挾天子以命令諸侯;攘除夷狄侵擾,是中原各國的共同心願,可以團結諸侯,可以立德樹威。從公元前681年開始,齊桓公在這一旗幟下向外發展,取得了極大成功,雄霸中原三十多年。

公元前645年,管仲、顯朋等人相繼死去,桓公不聽管仲遺言,又起用佞臣易牙、豎刁、開方。公元前643年,桓公病重,三人乘機作亂,自己也被斷食餓死。諸子爭位,內亂髮生,屍體停放六十七天始得收斂,齊國也由此中衰,失去了霸主地位。

管仲也曾從軍出征,在戰場上多次臨陣脫逃。有人便諷刺管仲膽怯,鮑叔牙則極力為其辯解,說這是因為管仲家有老母,需要他孝養侍奉,故不能輕生。後來,鮑叔牙和管仲都棄商從政,在齊國做了大夫。

當時正是齊僖公在位,齊僖公有三個兒子。長子名諸兒,被立為太子;次子名糾,任命大夫召忽、管仲為其師傅;三子名小白,而命鮑叔牙為其師傅。管鮑兩人都是盡心盡力地各為其主輔佐齊桓公繼位。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十二年)大臣連稱、管至父,聯合公孫無知發動政變,殺死齊襄公。公孫無知被擁立為國君。但第二年,公孫無知在出遊雍林時,被雍林的蕖丘大夫殺死,齊國陷入混亂之中。

這時,流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回國爭當齊國國君。鮑叔牙十分著急,力勸小白快速回國,並親自為小白駕車,日夜兼程趕往齊國邊界。管仲率部剛走,公子小白就在鮑叔牙等人的護送下上路。

回到齊國後立即登位,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當管仲聞知此事,又帶軍隊護送公子糾返齊,但被齊國的軍隊打敗。後來,管仲也成了階下囚。

力薦管仲當宰相齊桓公即位之後,**行賞,準備任命鮑叔牙當齊國宰相。豈知鮑叔牙卻偏偏提出:「我雖然對您是忠心耿耿的,但只是一個庸臣,不會有大的作為。

您要想把齊國治理好,就必須任用管仲來當宰相。」齊桓公問:「為什麼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

」鮑叔牙說:「以我與管仲相比,我有五點是不如他的:寬厚仁慈,能安撫百姓,這我不如他;治理國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結於諸侯,我不如他;能給國家制定規範和禮儀,我不如他;能站在軍門前指揮練武,使將士勇氣倍增,我更不如他。

管仲有了這五個強項,所以要是他當宰相的話,一定可以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 「從此,在鮑叔牙的協助下,管仲出謀劃策,在齊國順利實行了他的治國之道。」對內實行一系列整頓改革,使百姓倉廩充實,而後進行教化,讓百姓明禮儀、知榮辱。

對外,在處理周王室以及其他諸侯國的關係上,則採取了恩威並施的外交策略,力戒恃強而驕,處處表現出講信義、重禮讓、有節制的大國風度。使齊國迅速由亂轉治,由弱變強,齊桓公也成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1]

5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個不計小節 識才薦賢不妒,謙和愛國忠君的人

6樓:吾遭何人劫

據《荀子》雲:齊桓公為人「般樂、奢汰,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閨門之內,縣樂奢泰遊玩之修,於天下不見謂修,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伯長,是亦無他故焉,知一政於管仲也」。

在荀子看來,齊桓公奢侈遊樂,不修國政,論其資質,實在說不上是一代英主。他能稱霸,主要是重用了管仲。正如《呂氏春秋》所說,「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

管仲的才能得以施展,多虧了摯友鮑叔牙的全力薦舉。世人皆知鮑叔牙薦才,多不知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一個罕見的品德高尚、見識超群、才能卓越的賢才。現藉此小文,對之作一點分析。

一、志向高遠,關心國事,目光敏銳,未雨綢繆,好謀而成

二、眼光獨到,知人識人,擇大才而友,擇雄主而事

《管鮑之交》故事中鮑叔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7樓:yan胖子

1、管鮑之交故事中可以看出鮑叔牙是個能瞭解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平生修得隨緣性 粗茶淡飯也知足的人。同時其人舉賢不避親、重大節、不重表象;貴有自知之明,不為小人所惑。

2、人物介紹

①管仲,春秋時齊國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據說他早年經營商業,後從事政治活動。

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鬥爭中,管仲曾支援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並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徵」(見先秦租稅),並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

②鮑叔牙又稱鮑叔、鮑子(約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鮑敬叔的兒子,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

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囚管仲,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於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被時人譽為「管鮑之交」、「鮑子遺風」。

3、兩人關係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

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她是什麼樣的人,她是什麼樣的人

女人心很奇妙。有的人你對她好,她反而不喜歡,時間久了覺得沒意思。女人也不能太寵的。愛是不能勉強的,lz還是該收拾心情,會有更好的生活迎接你。你這麼為她好.羨慕死了.算了.她不愛你.你也別再做傻仔了.你覺得呢 要上好的話 就不要放棄 感情的付出不是真心就會有結果的 說的直接點,她就是一直把你當她的錢包...

直性的人是什麼樣子,正直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直性人的特點就是 性格直爽 不善於修飾 想說什麼說什麼。直性人如果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是性情相投的人那可謂是志同道合,萬事順利.因為直性人一般都比較真實,不虛偽,有很強的獨立個性,也容易和人相處。如果遇到其他性格的人,是很難相處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接受別人的看法和意見的,而且...

正直的男人是什麼樣的,正直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國字臉臉型方正國字臉面相的男人,大多為人都非常的老實。這種男人一般做事非常認真,凡事喜歡實事求是,為人成熟穩重,做事比較踏實。無論做什麼都是一步一個腳印,不會冒進,也不會急於求成,非常的有責任感,對於妻子和感情都比較忠誠。待人真誠。為人非常的正直,遇事沉著不慌亂,處事冷靜,有著很強的個人能力,能夠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