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美學史上關於美的本質的論述談談你認為什麼是美

2021-03-19 18:35:46 字數 6175 閱讀 8863

1樓:風中的紙屑

自古人們就開始研究美,對於美的定義已經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因為美感對於任何一個有意識的人來說都並不陌生,但對於美究竟是什麼,卻似乎總是無法找到一個確切的答案。課上聽了才知道,原來美真的是一個難解之謎,關於美也產生了不少分歧。給美定義的想法似乎比審美過程更具有**力,這就象人類可以見到上帝的願望比信仰上帝更強烈,只是這種願望因為一直無法實現而淡忘。

而美卻並不如此,因為我們都察覺到美的存在,卻不象上帝那樣若有若無、若隱若現,美的感受是如此地真切就象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

在談對於美的認識之前,先來看看哲人眼中美的:

先討論古希臘哲學對美的理解,柏拉圖的美學與其哲學一樣是基於理念論的,美的理念(存在)是美的具體事物(感性存在)之所以美的惟一和根本原因。肯定和諧是美的基本特徵,認為不僅藝術,一切合理的完善的和美的事物,都象**一樣達到內部各種傾向、力量的和諧。還有一個希臘修辭學家郎吉弩斯提出了另一個美學範疇——崇高。

《論崇高》「從生命一開始,大自然就向我們人類心靈裡灌注進去一種不可克服的永恆的愛,即對於凡是真正偉大的,比我們自己更神聖的東西的愛。」認為藝術應具有崇高的風格,作者須有「偉大的心靈」,崇高不是別的,正是「偉大心靈的回聲」。 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錄》中提出 「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題,認為「美和愉快的都不過是我們的判斷和物件之間的一種關係」。

休謨認為對於美決定性東西還在於「人性本來的構造」、「習俗」或者「偶然的心情」,審美活動「用心情借來的色彩去渲染一切的自然事物」。盧梭在《論科學和藝術》中認為隨著科學和藝術的興起,人類失去了「那種天生的自由情操」,人類應該回歸自然情感中。鮑姆嘉通提出應建立一門專門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叫做「埃斯特惕卡」,認為美是「感性認識自身的完善」。

黑格爾《美學》中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觀存在裡與它本身的這種協調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質」。自然美是理念發展到自然階段的產物,藝術美是理念發展到精神階段的產物,藝術美高於自然美。藝術只有通過心靈理念才能變為真正真實的和顯示的,才能具有自由和無限的形式。

不同於那些哲人,普通人從小就對美有著自己的認識。那時候認為美應該是和醜相對立的,覺得不美的就是醜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明白美是因人而異,因情而異,因景而異的。

有些時候,即使表面看似不夠美的人或事也會給人以美的震撼。

個人認為美是從生活開始的。有人說過「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個人覺得美也是如此,它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充斥著大家的物質和精神文化世界。

就像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義,堅持美以及藝術都**於現實生活,強調現實美高於藝術美,反對純藝術論。藝術再現生活現實,是生活的代替品。就連哲學家和藝術家們對於美所給的定義都不同,那麼我們這些普通人對於美的理解更是多種多樣了。

從上述的簡單羅列可以瞭解美的定義同樣是兩種傾向,即唯物的和唯心的。個人認為美是意識的產物,美感是意識對於美的感受,而物質更多的只是審美的物件。由於不同意識的觀察美存在著不同的角度,因此對於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而覺得這種不同恰恰是美之所以為美的一個重要理由。

總覺得能讓人身心愉悅,積極向上的也可以稱之為美的。前兩天去了上海的宜家家居,很新奇的感覺,溫馨,舒適。一切擺在眼前,既陌生又熟悉,老師課本上講的東西,現在終於可以見到並且伸手還可以觸控的到。

不再是那些空洞蒼白的文字,而是實實在在的物品。那裡的臥室、廚房、客廳都讓人覺得嚮往,我想生活在那種環境裡,人也會變得清爽許多吧。那裡的一切我也想稱之為美的,因為給人的感覺是那麼的舒服,好像可以忘記所有不愉快的事。

我覺得美對於我們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定義,也並不在於發現它的本質,而在於我們對美的理解,在於美在某種意義上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所以只要懷著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心,就一定可以發現和創造更多的美。

2樓:匿名使用者

當人們流連於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之中,當你觀賞一副賞心悅目的藝術品的

時候,當你沉醉於載歌載舞的豐收歡慶晚會之時,一種奇妙的美感便會從心中油然而生。然而,美起源於什麼,美的本質又是什麼,一事物因何而美,古今中外,歷來哲學家、美學家都試圖給出美的確切含義,但至今還沒有一個學術上的標準答案。

一、美的本質---主觀與客觀之爭

美究竟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從古至今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這個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因為只有弄清楚這個問題,才有資格去談論美的定義,否則,對美的任何論斷都是枉然。

我認為美是純主觀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觀性。我國儒家經典之一《禮記》裡說:「美皆在心中。

」柳宗元說:「夫美不美,因人而彰。」18世紀英國唯心主義經驗美學的代表休謨說:

「美並不是事物本身裡的一種性質,它只存在觀賞者的心裡,每一個人心裡見出一種不同的美。」我國美的主觀論的代表高爾泰舉了個例來說明美的主觀性:大自然給予**的,比之給予黃鶯和蝴蝶的,並不少什麼,但是**並沒有黃鶯和蝴蝶所具有的那種「美」,是人覺得它不美。

在這個例子中,美的主觀性充分顯現出來了。

通俗一點說,美是人們的一種感覺,那種認為「美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的觀點是再荒謬不過了。不管是日夜星辰、山川河流、天鵝、**,還是盧浮宮的門面,他們的存在只是一種狀態,這種存在的狀態可並不新增上天的主觀色彩,只是感覺這種存在狀態的人,才自作主張地認為是美是醜,對於這種美與醜,人類在某些方面取得一致,就毫不猶豫地認為這種一致是事物的固有特性。蝴蝶鮮豔,又能翩翩起舞,所以人類就認為它美;而****色暗,粗糙,還有可怕的毒腺,所以就是醜。

人類是自私的,竟忘了從**的角度去定它是否為美,如果是這樣,**的膚色及毒腺對它來說是再美不過了。

也許人們會認為盧浮宮的修建有人為的主觀色彩,是人類追求美的傑作。這話不錯,對於人類,確實能把自己認為是美的形狀、色彩、聲響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出來。人們把盧浮宮的門面按自己認為是美的形狀修建,這種形狀的存在只是一種狀態,它不能說明盧浮宮門面的美就是它的自然屬性。

上天是公平的,在上天眼裡,這種人類勞動創造與烏鴉搭巢可毫無二分(都是一種存在的狀態),那種美是人類的自我陶醉。無可否認,美的載體是客觀的,就是說這種人類的感覺是以盧浮宮的存在為物質基礎,是它的存在刺激了人的大腦做出美與醜的判斷。換句話說,盧浮宮的存在與盧浮宮是否為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盧浮宮門面的存在客觀實在,它的形狀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然而它形狀的美醜則是人類的主觀感覺。

由此可見,盧浮宮的存在與人感覺到的美沒有必然的聯絡,因為「在有的人眼中,盧浮宮不美也不醜,或者是醜的」(狄得羅語)。存在是存在了,是美是醜則是另外一回事。

有的人說美感是客觀美的主觀反映,這裡的「客觀美」應理解為感覺客觀的美,因為意識是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美感屬於意識,也應該是「美感是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所以美與客觀性沾不上邊。由此還可以說明,哲學上的唯物主義與美學上的主觀論是完全可以統一的。

我為什麼是美,人類雖然自稱為萬物之靈,能通過自己靈巧的雙手創作出一些非常美麗的東西,但是這些在大自然面前是那麼微不足道。我認為最美的是太陽系這個藍色的星球。他是方圓幾十光年裡最美的星球。

有適中的大氣。豐富的海水,矽酸鹽的大地,密佈綠色植物,還有無數種生物生活在大地,密林,海洋,和空中。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東西。

自然最美。

3樓:二月花

柏拉圖說美是理念,現實世界是對理念的模仿,藝術世界是對現實的模仿,與理念隔著兩層,所以最低。

黑格爾說美是絕對理念的感性顯現,絕對理念是世界的本質,自身有著運動變化的特點。

弗洛伊德說美是性衝動,是力比多的昇華。

什麼是美?呵呵

問一百個哲學家、美學家有一百個答案。

問好樓主。

4樓:難忘丶

美是讓人能夠溝通心靈的東西。

簡述西方美學史上不同時期美學家對美的本質的看法?

5樓:活寶

1、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事物由於數而顯得美」,美就來自於數的秩序。

如:「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所以一切藝術都產生於數……,「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

」總之,畢達哥拉斯學派,美在於客觀事物的均衡、對稱、和諧、多樣統一及**分割等形式。

2、亞里士多德:「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勻稱與明確,美取決於體積和順序。」亞里士多德關於美是事物的客觀屬性的觀點,成了折中主義美學的重要理論資源。

3、托馬斯。阿奎那:「美即在恰當的比例;美嚴格地講屬於形式因的範疇。

」美與客觀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間的關係,認為美需要有三個條件得到滿足才能成其為美:「第一是事物的整體性或完善,因為有缺陷的東西其結果必是醜的;第二是恰當的比例或和諧;第三是明晰,因此具有鮮明色彩的東西才被稱作是美的。」

4、達.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聖的比例關係上」。

5、威廉。荷加斯:「曲線比直線美,而在曲線中又以蛇形線最美。蛇形線,我把它叫做富有吸引力的線條。」

6、費希納:提倡重視實驗的「從下而上」的美學,通過實驗,他認為**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

美學作業:一,論述中西方美學史上關於美本質問題的代表觀點。 二,聯絡現實談一談你對人的美的理解。

6樓:q是

要寫多少字呢,這個要是需要做,加一下l本人。

結合美學史上關於悲劇的論述,談談你認為悲劇之美何在?

7樓:小周子

自古人們就開始研究美,對於美的定義已經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因為美感對於任何一個有意識的人來說都並不陌生,但對於美究竟是什麼,卻似乎總是無法找到一個確切的答案。課上聽了才知道,原來美真的是一個難解之謎,關於美也產生了不少分歧。給美定義的想法似乎比審美過程更具有**力,這就象人類可以見到上帝的願望比信仰上帝更強烈,只是這種願望因為一直無法實現而淡忘。

而美卻並不如此,因為我們都察覺到美的存在,卻不象上帝那樣若有若無、若隱若現,美的感受是如此地真切就象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

在談對於美的認識之前,先來看看哲人眼中美的:

先討論古希臘哲學對美的理解,柏拉圖的美學與其哲學一樣是基於理念論的,美的理念(存在)是美的具體事物(感性存在)之所以美的惟一和根本原因。肯定和諧是美的基本特徵,認為不僅藝術,一切合理的完善的和美的事物,都象**一樣達到內部各種傾向、力量的和諧。還有一個希臘修辭學家郎吉弩斯提出了另一個美學範疇——崇高。

《論崇高》「從生命一開始,大自然就向我們人類心靈裡灌注進去一種不可克服的永恆的愛,即對於凡是真正偉大的,比我們自己更神聖的東西的愛。」認為藝術應具有崇高的風格,作者須有「偉大的心靈」,崇高不是別的,正是「偉大心靈的回聲」。 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錄》中提出 「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題,認為「美和愉快的都不過是我們的判斷和物件之間的一種關係」。

休謨認為對於美決定性東西還在於「人性本來的構造」、「習俗」或者「偶然的心情」,審美活動「用心情借來的色彩去渲染一切的自然事物」。盧梭在《論科學和藝術》中認為隨著科學和藝術的興起,人類失去了「那種天生的自由情操」,人類應該回歸自然情感中。鮑姆嘉通提出應建立一門專門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叫做「埃斯特惕卡」,認為美是「感性認識自身的完善」。

黑格爾《美學》中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觀存在裡與它本身的這種協調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質」。自然美是理念發展到自然階段的產物,藝術美是理念發展到精神階段的產物,藝術美高於自然美。藝術只有通過心靈理念才能變為真正真實的和顯示的,才能具有自由和無限的形式。

不同於那些哲人,普通人從小就對美有著自己的認識。那時候認為美應該是和醜相對立的,覺得不美的就是醜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明白美是因人而異,因情而異,因景而異的。

有些時候,即使表面看似不夠美的人或事也會給人以美的震撼。

個人認為美是從生活開始的。有人說過「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個人覺得美也是如此,它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充斥著大家的物質和精神文化世界。

就像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義,堅持美以及藝術都**於現實生活,強調現實美高於藝術美,反對純藝術論。藝術再現生活現實,是生活的代替品。就連哲學家和藝術家們對於美所給的定義都不同,那麼我們這些普通人對於美的理解更是多種多樣了。

從上述的簡單羅列可以瞭解美的定義同樣是兩種傾向,即唯物的和唯心的。個人認為美是意識的產物,美感是意識對於美的感受,而物質更多的只是審美的物件。由於不同意識的觀察美存在著不同的角度,因此對於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而覺得這種不同恰恰是美之所以為美的一個重要理由。

總覺得能讓人身心愉悅,積極向上的也可以稱之為美的。前兩天去了上海的宜家家居,很新奇的感覺,溫馨,舒適。一切擺在眼前,既陌生又熟悉,老師課本上講的東西,現在終於可以見到並且伸手還可以觸控的到。

不再是那些空洞蒼白的文字,而是實實在在的物品。那裡的臥室、廚房、客廳都讓人覺得嚮往,我想生活在那種環境裡,人也會變得清爽許多吧。那裡的一切我也想稱之為美的,因為給人的感覺是那麼的舒服,好像可以忘記所有不愉快的事。

我覺得美對於我們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定義,也並不在於發現它的本質,而在於我們對美的理解,在於美在某種意義上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所以只要懷著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心,就一定可以發現和創造更多的美。

西南大學怎樣評價美學史上從事物的客觀屬性研究美的方法

目前大陸不會有這方面的研究。莫說 西南大學 了。透過現象看本質!近40年大陸沒有出現具有國際水平的美術大師。也少見中國國畫大師。大陸哲學界,尚未擺脫 馬三流 哲學的束縛。哲學 社會人文 心理學,均遠遠落後於國際社會先進水平。僅與幾千萬人口的 愚昧 落後的小國家持平。朗吉諾期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提出崇高這...

關於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的詩詞,歷史上關於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文學作品?

1 清平調 名花傾國兩相歡 唐代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白話文釋義 絕代佳人與紅豔牡丹相得益彰,美人與名花常使君王帶笑 此時心中有再大的怨恨,只要和貴妃一起來到這沉香亭畔的牡丹園,也會被消散得無影無蹤了。2 過華清宮絕句 唐代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

關於失信的故事,歷史上關於失信的故事名字有哪些?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點燃烽火謊稱軍情,結果各路諸侯集結前來卻啥事沒有。久而久之,犬戎來犯的時候,周幽王點燃烽火.歷史上關於失信的故事名字有哪些?你知道哪些關於失信的成語故事 四年級?表示失信的成語故事 造言捏詞 捏造虛假的言詞。花說柳說 形容說虛假而動聽的話哄人。言不由衷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