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影響文學
發展的上層建築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學、宗教,它們對文學的影響更為直接,文學發展是在諸多因素的「合力」中進行的。
政治影響:(1)制度、政策對於推動或扼殺文學的巨大作用;(2)特定的政治思想對文學思想的深刻介入;(3)統治者的個人好惡對於文學的有力影響。
道德影響:(1)道德觀念是評價文學的基本尺度;(2)道德衝突是文學的魅力之所在;(3)道德評價與歷史評價的矛盾。
哲學影響:(1)哲學思潮深刻影響文學面貌;(2)哲學精神影響作家對生活的理解;(3)哲學意識表達是作品獲得深刻性的條件之一。
宗教影響:(1)思考彼岸影響文學思維層次;(2)想象方式啟迪文**思境界;(3)思維方式影響文學批評觀念。
來自
2樓:匿名使用者
1、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辯證統一於社會形態
建立在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之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
社會形態與社會經濟形態是內涵相同的概念。社會形態的概念卻不同於技術社會形態的概念。
第一,技術社會形態的基本內涵是:以生產力和技術發展水平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產業結構為標準劃分出來的社會形態。西方學者把人類歷史劃分為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或資訊社會,就是以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為依據的。
有一定的合理性。馬克思就曾將二者統一起來用以說明社會形態的更替,比如他曾說過:「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係。
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①
第二,社會形態與技術社會形態的關係:
一致的方面:以生產力和技術發展水平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產業結構為基本標誌的技術社會形態,是以生產關係為基本標誌的社會形態的物質技術基礎。社會形態雖然以生產關係的性質為標誌,但它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基礎上。
不相一致的方面:雖然社會形態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然而它還要受到其他許多社會因素的影響,如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矛盾狀況以及階級矛盾、階級鬥爭狀況的影響等。因此,在相同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基礎上,不同的國家可能建立起不同的社會形態,在不同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基礎上,不同國家也有可能建立起相同的社會形態;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其社會形態可能處於較低的階段,而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其社會形態又有可能處於較高的階段。
唯物史觀把社會形態看作是建立在一定生產力之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有機整體,認為經濟基礎有如社會的「骨骼」,而上層建築則有如包裹在「骨骼」上面的「血肉」,「骨骼」和「血肉」不可分割,形成了社會有機體。在社會形態中,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著上層建築乃至整個社會形態的性質,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構成了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同時也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化和更替。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是指: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起決定作用;上層建築依賴於經濟基礎,又對經濟基礎起反作用。
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
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上層建築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的。一定的經濟基礎必然會產生一定的上層建築為它的鞏固和發展服務。
其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或早或晚就會有什麼樣的上層建築。
再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發展。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上層建築必然或遲或早也要發生改變;經濟基礎還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的方向。
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當它沿著與經濟基礎發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發展;
當它沿著與經濟基礎發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時,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
當上層建築所服務的經濟基礎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時,上層建築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積極的或進步的力量;反之,就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成為阻礙社會前進的消極的或反動的力量。
當上層建築嚴重地阻礙經濟基礎實現變革的時候,上層建築的革新,對於經濟基礎的發展,就會成為決定性的環節和條件。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互作用,構成了社會形態的矛盾運動。
同一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也存在著矛盾。新建立起來的上層建築,總會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而經濟基礎即使在相對穩定的階段,也會發生量的變化和部分質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會立即反映到上層建築中來,就會不斷出現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某些不相適應的情況。必須對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的部分加以調整和改革,使之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要求,才能充分發揮上層建築的積極作用。
在某種社會經濟形態走向腐朽,生產關係同生產力的發展根本不相適應,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的變革要求形成尖銳對抗的時候,必須從根本上加以變革。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內在的矛盾運動構成了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3、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形成的特點
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在形成方面的特點:
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築是先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而產生的,經濟基礎是藉助於上層建築的力量而建立起來的。
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建立的這一特點,並不違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因為:第一,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產生,仍然根源於經濟基礎變革的客觀要求。當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尖銳到一定程度時,就產生了以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客觀要求。
當然,生產資料公有制取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這種經濟基礎領域的變革又不可能自發地實現,因此,需要首先建立無產階級**的國家政權,進而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第二,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其中主要是無產階級**的國家政權一經確立,就必須立即著手建立、鞏固和擴大自己的經濟基礎,否則,這個政權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第三,只是無產階級的理論和意識形態、無產階級政黨以及無產階級的國家政權等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部分內容先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而產生的,完整、統一的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只有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基本形成以後,才能逐步得到鞏固和完善。
4、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本身的特點:
一方面,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基本上是相適合的。
無產階級**的國家政權是維護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有力工具,是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意願的集中體現;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認識社會發展規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思想**;
無產階級政黨作為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領導力量,是引導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的可靠保證。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也存在不相適合的方面。
社會主義上層建築中不成熟、不完善的部分與經濟基礎是不相適合的;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生產關係的變化,生產關係變化之後,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又會產生新的不相適應,或者說總是會產生新的矛盾。
另外,舊社會的上層建築殘餘與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也存在著矛盾。
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性質是非對抗的,是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自身的調整和改革加以解決的。
二、正確認識和掌握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
1、 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的意義
首先,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為我們進一步深入認識和研究社會歷史的本質提供了理論依據。
其次,這一規律對無產階級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具有指導意義。
2、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規律,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首先,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我們就要及時地自覺地調整和改革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的某些方面和環節,使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協調地向前發展。
其次,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3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文學是超越社會的
文學概論的考題有什麼型別?
4樓:款冬上山***
第一章(一)文學作品的構成因素各是什麼?
答:語言、題材、蘊含是文學作品的構成三大要素.
(二)「言語」與「語言」的區別何在?「內指」語言與「外指」語言的區別何在?
答:「語言」是「通過言語實踐存放在某一社會集團全體成員中的寶庫,一個潛存在每一個人的腦子裡,或者說得更確切些,潛存在一群人的腦子裡的語法體系」.「言語」則是「說話者賴以運用語言規則表達他個人思想的組合」.
文學作品的語言是「內指」語言,而非「外指」語言.「內指」語言即語言意義指向作品內部;所謂「外指」語言意義指向外部的客觀世界.文學的藝術形象本來就是虛構的具有假定性的社會生活的圖畫,因此文學作品的語言也只能是「內指」語言.
(三)文學語言的基本特徵.
答:1、**性.是文學語言的語音層面,文學作品語言的**性,即指文學作品的語言具有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念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悅耳動聽的特徵.
2、形象性.是文學語言的語義層面,文學作品的語言具有的使讀者能夠「感知」到作品描繪的藝術形象,即能夠喚起讀者的「想象」,在自己的頭腦中構造藝術形象的特徵,就是它的形象性.語言的形象性其中又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是抽象化的,具有概念功能;另一方面,它又和形象有著密切關係,具有表象的功能.
3、含蓄性.是文學語言的蘊含層面,即它的深層意義.所謂含蓄性即文學作品的語言所具有的以「有限」表現「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夠給讀者留下充分咀嚼、品味、回想思索的廣闊空間的特性.
優秀的文學作品凝炬的語言表達豐富、深刻的內涵從而產生極大的藝術魅力.
4、情感性.是它在敘述客觀事物時流露出的主觀傾向,文學作品的語言情感性,即指蘊含於作品語言的意象以及詞語表達形式之中的情感力量、情感色彩.
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疑問
上層建築不是指大哲學家 而是指社會的基本構成方式,精神文明也屬於上層建築,但是同時又是遊離的,因為它的發展並不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比如唐朝末年卻出現了杜甫這樣的詩人,俄封建制即將結束混亂黑暗時期出現了無數文豪。lz好好研究吧,其實哲學還滿有意思的。我回答得可能語言組織有問題,但是大概意思不會錯,我大...
簡述汽車外形的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
汽車車身形式的發展主要經歷了馬車型汽車 箱型汽車 甲殼蟲型汽車 船型汽車 魚型汽車和楔形汽車幾個階段。馬車型汽車,汽車的馬車型時代,由於汽車沒有自己的造型風格,所以也可以說是汽車造型的史前時代。箱型汽車,1986年,法國人本哈特和拉瓦索生產了世界上首輛封閉式汽車,也箱形汽車的開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
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外部因素 政治環境,經濟實力,技術水平,社會風氣。內部因素 自身實力,自身活力,自身發展方向。1.社會制度更替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內定著文化發展的方向。2.科學技容 術的進步 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的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 文化的發展。當代資訊科技的運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