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四大利水工程是哪個

2021-05-25 12:56:40 字數 5557 閱讀 2106

1樓:foggy金牛

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位於寧波市鄞縣鄞江鎮西南它山旁,建於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長134.4米,面寬4.

8米,皆用長2至3米、闊0.2至0.35米條石砌築,左右各36石級。

堰面全部用條石砌築而成,堰身為木石結構,有逾抱大梅木枕臥堰中,歷幹餘年不腐,被稱為"它山堰梅樑"。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為了抵禦潮汐,使海水與江河分流,鹹淡阻隔。江河水經過該堰分流兩道:

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畝良田,化水害為水利。它山堰與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同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餘年,歷經洪水衝擊,仍基本完好,繼續發揮阻鹹、蓄淡、引水、洩洪作用。

2023年12月28日,***公佈它山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國渠鄭國渠首位於涇陽縣王橋鄉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東有仲山,嵯峨地形特點是西北微高,東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這一地形,使乾渠沿北山南麓居於最高地帶向東伸展,分支灌溉。

鄭國渠首的兩個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為了便於引水分先後期開鑿。鄭國渠是我國戰國時期繼西門豹治鄴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後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從規劃、設計、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許多獨到之處,是我國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創。

靈 渠靈渠,建成於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運河,位於湘桂走廊中心興安縣境內,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並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歷史悠久,設計精巧,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和陡門組成。將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灕江,七分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北方六國之後,又與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的百越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苦戰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為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爭的成敗關鍵。

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史祿通過精確計算終於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奇蹟般的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線了起來,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事的發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都江堰位於都江堰市區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前後建立的一座運用水動力學原理,採用無壩引水建築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選擇具有得天獨厚自然條件的岷江出山口與成都扇形平原頂端結合部作堰址,鑿開玉壘山伸同江心的餘脈,形成堅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寶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彎道江心作魚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魚嘴分水堤與寶瓶口引水口之間構作飛沙堰洩洪道,自動洩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體工程規劃科學,佈局合理,巧妙配合,聯合發揮了分水、導水、壅水、引水和洩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學的完整的調控自如的工程體系。

都江堰建立以來,基本實現了水分"四六",外江洩走六成,既保證內江灌區用水需要,又防止災害發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響了中國廣大地域。這種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規劃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被國外環境和水利專家譽為"親自然和水利工程"

2樓:林恩夏

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靈渠(廣西)、京杭大運河(北京——杭州)、坎兒井(新疆)

3樓:毗沙王

都江堰,靈渠,鄭國渠,大運河

4樓:匿名使用者

都江堰,鄭國渠,靈渠

5樓:匿名使用者

它山堰位於寧波市鄞縣鄞江鎮西南它山旁,建於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長134.4米,面寬4.

8米,皆用長2至3米、闊0.2至0.35米條石砌築,左右各36石級。

堰面全部用條石砌築而成,堰身為木石結構,有逾抱大梅木枕臥堰中,歷幹餘年不腐,被稱為"它山堰梅樑"。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為了抵禦潮汐,使海水與江河分流,鹹淡阻隔。江河水經過該堰分流兩道:

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畝良田,化水害為水利。它山堰與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同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餘年,歷經洪水衝擊,仍基本完好,繼續發揮阻鹹、蓄淡、引水、洩洪作用。

2023年12月28日,***公佈它山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國渠鄭國渠首位於涇陽縣王橋鄉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東有仲山,嵯峨地形特點是西北微高,東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這一地形,使乾渠沿北山南麓居於最高地帶向東伸展,分支灌溉。

鄭國渠首的兩個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為了便於引水分先後期開鑿。鄭國渠是我國戰國時期繼西門豹治鄴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後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從規劃、設計、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許多獨到之處,是我國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創。

靈 渠靈渠,建成於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運河,位於湘桂走廊中心興安縣境內,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並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歷史悠久,設計精巧,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和陡門組成。將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灕江,七分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北方六國之後,又與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的百越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苦戰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為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爭的成敗關鍵。

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史祿通過精確計算終於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奇蹟般的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線了起來,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事的發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都江堰位於都江堰市區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前後建立的一座運用水動力學原理,採用無壩引水建築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選擇具有得天獨厚自然條件的岷江出山口與成都扇形平原頂端結合部作堰址,鑿開玉壘山伸同江心的餘脈,形成堅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寶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彎道江心作魚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魚嘴分水堤與寶瓶口引水口之間構作飛沙堰洩洪道,自動洩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體工程規劃科學,佈局合理,巧妙配合,聯合發揮了分水、導水、壅水、引水和洩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學的完整的調控自如的工程體系。

都江堰建立以來,基本實現了水分"四六",外江洩走六成,既保證內江灌區用水需要,又防止災害發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響了中國廣大地域。這種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規劃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被國外環境和水利專家譽為"親自然和水利工程"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2023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2023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專案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

2023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務部門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京杭大運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實現復航,計劃於2023年實現初步通航,2023年正式通航。

6樓:一劍飄九州

芍陂(安豐塘)與都江堰、靈渠、鄭國渠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芍陂(安豐塘)是中國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稱安豐塘。位於今安徽壽縣南。芍陂引淠入白芍亭東成湖,東漢至唐可灌田萬頃。

隋唐時屬安豐縣境,後萎廢。2023年後經過整治,現蓄水約73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2萬公頃。

春秋]時期楚莊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孫叔敖建立 (另一說為戰國時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髮揮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鄭國渠是最早在關中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戰國末年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靈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距今已2023年,仍然發揮著功用。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樓:匿名使用者

它山堰、都江堰、靈渠、鄭國渠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它山堰始建於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在築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於海水倒灌使耕田鹵化,城市用水困難。在鄞江上游出山處的四明山與它山之間,用條石砌築一座上下各36級的攔河溢流壩。

壩頂長42丈,用80塊條石板砌築而成,壩體中空,用大木樑為支架,全長134.4米,高約3.05米,寬4.

8米。這座壩平時可以下擋鹹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鄉數千頃農田灌溉,並通過南塘河供寧波城使用。2023年6月,被鄞縣人民**評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12月28日,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都江堰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靈渠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鄭國渠公元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採納韓國人鄭國的建議,並由鄭國主持興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涇河從陝西北部群山中衝出,流至禮泉就進入關中平原。平原東西數百里,南北數十里。

平原地形特點是西北略高,東南略低。鄭國渠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地形,在禮泉縣東北的谷口開始修乾渠,使乾渠沿北面山腳向東伸展,很自然地把乾渠分佈在灌溉區最高地帶,不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積,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統,可灌田四萬餘頃。鄭國渠開鑿以來,由於泥沙淤積,乾渠首部逐漸填高,水流不能入渠,歷代以來在谷口地方不斷改變河水入渠處,但谷口以下的乾渠渠道始終不變。

我國古代戲曲中的四大清官是誰,我國古代四大清官指哪四個?

中國古代十大清官 西門豹,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 黃霸 公元前51 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 今河南太康 人 徐有功 702 本名徐弘敏,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 狄仁傑 公元607 700 字懷英,唐朝幷州太原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人,應試明經科 唐...

我國古代四大吝嗇人的故事是什麼,中國四大吝嗇鬼簡介

我國古代四大吝嗇人是監河侯 盧至 嚴監生 李梅亭。莊子 外物 莊子家貧,所以去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 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子見監河侯不願馬上借糧,有點生氣,臉色都變了,說 我昨天來這兒的時候,聽到路上有個聲音在叫我。我回頭一看,只見車輪碾過的車轍中,有一條鮒魚。我問 鮒魚啊,...

四大發明是那些人發明,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是哪四個?各是哪個人發朋的?

一 指南針 司南 最早有記載的司南源於戰國時期,其實際年代應記載不足而不可考。其發明者也難以查尋 可能 於百姓生活所發現 二 火藥,火藥是中國漢族發明於隋唐時期,源於煉丹術 帶有相當的偶然性 其發明者也同樣不可考 不知道是那個道士無意中煉丹練出來的 最早也比較完整的記載 於孫思邈的 丹經內伏硫磺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