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河流受地形地勢影響眾多外流呈什麼狀

2021-05-28 19:02:15 字數 5721 閱讀 7007

1樓:文學嘗試

呈分散狀復,河流一般為向東和向制

南流。山西省境bai內共有大小河流餘條,du主要特點是河流較zhi多,以dao季節性河流為主,水量變化的季節性差異大。

山西河流源於東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屬黃河水系,向東流的屬海河水系。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條。

受地形的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於中部(),呈()流向周邊的海洋,源遠流長。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佈

2樓:匿名使用者

受地形的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於中部(青藏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源遠流長。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佈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平原)。

本問題涉及到兩個地理知識點:

1、亞洲河流流向深受地勢影響。

亞洲地勢特點為中部高,四周低,受此影響,亞洲大河從中部放射狀流向四周的海洋。

2、河流沿岸多為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農業發達,是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地區。中南半島即是典型例子,且該地區以山地為主,除分佈在河流沿岸平原外,也分佈在沿海平原地區。

3樓:我是龍的傳人

一、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源遠流長。中南半島大城市主要分佈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二、延伸介紹亞洲的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亞洲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部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為界與歐洲相鄰,西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以白令海峽為界與北美洲相望。亞洲的地理分割槽: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2、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注意不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南極洲和北冰洋)面積達4400萬平方千米。

3、地形與河流: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勢影響,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

4、氣候: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氣候具有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佈廣的特點。亞洲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密切關係,受夏季風的影響而易發生旱澇災害。

三、延伸介紹東南亞及中南半島

1、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東南亞最大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的內陸國是寮國。注意與中國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3、氣候型別主要包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溼熱的氣候條件,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

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

4、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佈的特點,各大河上游流經山區,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於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農業區。中南半島大城市主要分佈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城市 附近大河 所在國家

河內 紅河(上游為元江) 越南

金邊 湄公河(上游為瀾滄江) 柬埔寨

永珍 同上 寮國

曼谷 湄南河 泰國

仰光 伊洛瓦底江(上游為怒江) 緬甸

5、東南亞居民絕大多數為黃種人。世界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是東南亞。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6、東南亞的旅遊勝地。(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越南的下龍灣等)

4樓:匿名使用者

高原、山地;輻射狀;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

5樓:你不懂

我記得老師講過:高原,放射狀,沿河地區

6樓:你你了了

高原高大山脈,放射狀

山西的地形以什麼為主?

7樓:**雞取

山西的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

地貌型別複雜多樣,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其中山地、丘陵佔80%,高原、盆地、臺地等平川河谷佔20%。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與其東部華北大平原相對比,呈現為強烈的隆起形勢。

最高處為東北部的五臺山葉頭峰,海拔達3058米,是華北最高峰;最低處為南部邊緣運城垣曲縣東南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境域地勢高低起伏異常顯著。

8樓:飄飄陽王子

山西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貌從總體來看是一個被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整個輪廓略呈由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

地貌型別複雜多樣,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其中山地、丘陵佔80%,高原、盆地、臺地等平川河谷佔20%。

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與其東部華北大平原相對比,呈現為強烈的隆起形勢。

9樓:百du羅密歐

高差懸殊挺拔高聳

省境內最高處是五臺山的北臺頂。海拔3,058米,最低處,在垣曲縣黃河谷地西 陽河口海拔不足180米,高低相差2,800餘米。全境的大部分地區,均在1000米以上,五臺山區尤為高亢,高出2,500米的山峰有北臺、東臺、中臺、西臺、大黃尖山及黑位旦尖等十餘座,素有「華北屋脊」之稱。

此外,蘆芽山區的荷葉坪(2,784米)及黃草樑、管涔山頂十餘座山峰,關帝山區的南陽山(2,831米)、赫赫巖、北雲頂山,骨脊山等十餘座山峰,海拔也都超過2,500米。這些山區,與周邊山麓基面的相對高度均達1,500-2,000米。地勢的巨大高差是各個山地形成白然景觀垂直分異的重要原因。

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省境地形多樣,山地、丘陵、殘塬、臺地、谷地、平原等交錯分佈,而以山地,丘陵為主。據初步量算,全省的山地、丘陵、平原三大類地形各佔40.0%、40.

3%、19.79%大體成4:4:

2對於各地市,其分佈比例狀況又相去較大,它們分別是:雁北地區45.8%31.

0%、23.2%,忻州地區53.5%、36%、10.

955呂梁地區42.4,49.3、8.

4%,晉中地區45.3%、38.0%、16.

7%,臨汾地區29.2%、51.6.

2%,朔州市34.55、34.3%、31.

2%,太原市56.8%、25.5%,17.

7%,陽泉市34.9%,64.6%、0.

5%,長治市35.9%、44.3%、19.

8%,晉城市37.5%、51.3%、11.

2%。從全省範圍看,總的地勢是「兩山夾一川」東西兩側為山地和丘陵的隆起,中部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佈其間。平原面積小又是人口及其經濟活動的集聚區,適於農作物生長的土地有限,制約了耕作業的發展,廣闊的山丘陵,適合林木與草坡發育,為林、牧業提供了充裕的基地;加之山區的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又為工、副業開拓了前景。

從而有利於綜合發展和多種經營。

黃土廣佈 地面侵蝕強烈

地面侵蝕切割強烈。黃土是風成作用形成的特殊堆積物,我國的黃土高原以其獨特的地貌形態稱著於世。山西普遍分佈著黃土,被認為是黃土高原的一部分。

隨著地勢起伏和下伏基岩地形的影響,黃土又集中成片分佈在呂梁山脈以西的晉西沿 黃河諸縣,與陝北隴東的黃土高原主體連線,覆蓋厚度大多在100--150米。此外,黃土還散佈于山麓洪積臺丘、洪積扇、山間盆地、臺地、山間寬谷等處,一般厚度30~50米。黃土地貌的主要形態型別有:

黃土殘源、破碎黃土源、樑狀丘陵、峁狀丘陵、緩坡丘陵、黃土臺地。還有山間黃土盆地、黃土坪、寬谷階狀樑坡等。黃土分佈地區,水土資源大量流失,地力減退,耕地縮小,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據初步統計,全省水土流失面積佔總土地的60.8%晉西二十九縣,土地面積佔全省的29。6%,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高達2.

9億噸,佔全省泥沙年流失量的63.0%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每平方公里溝壑長度4-5公里,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泥沙8,000-12,000噸.控制和防治水土流失,是改變山西自然面貌和發展山區經濟、恢復生態平衡的當務之急,需要全力、成片、持久地開展。

南低北高 呈階梯狀抬升

山西高原中部,是一串呈s形的斷陷盆地所展布。從南到北,它們依次是運城及臨汾、太原、忻定、大同等五個盆地。其盆底的平均海拔分別是320-400米、450--600米、700-800米、800-900米、1,000-1,100米。

如果將各盆地看作是各個地勢基面,從與運城盆地相似高度的陝西省關中平原起算,從南到北跨越山西全境,直至東北方向海拔約1,400米的河北省張北高原,地勢呈階梯狀逐漸升起,平地跨度已達1,000米。從再大範圍衡量,也可將其看作是從華北大平原向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強調指明這一地勢特徵,不難看出,山西省正巧處在緯度地帶遞變與垂直地帶遞變在順向上的疊加,從而加強了自然景觀的演替變化,使省境內自然地帶的跨幅大為縮短。若以年平均氣溫這項指標對照,華北平原從南到北是14-10°C,山西省則是13-5°C.

同緯度(35°n多)的運城與新鄉,小麥開鐮時間前後差不多:另一同緯度(38°n)的太原與石家莊,前者約推後一個月:而還有一個同緯度(40°n)的大同與北京,則要推後一個半月。

山巒重疊 山脈走向斜斷

山西山地高聳,按地質力學構造體系,東部山地屬華夏體系和新華夏體系控制山體走向多呈北東向及北北東向;西部山地為祁呂賀大山字型東翼,走向南北向蚌北東向。這樣的山勢,恰與夏季東南季風的來向相垂直,或成斜交,形成天然屏障,阻擋著潮溼氣團不易向內陸伸入省境東部山地、晉東南高原和西部山地,地勢抬升,迎風玻降水較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600毫米以上;個別山區如五臺山、中條山東段年降水量可達800毫米以上,蘆芽山、關帝山亦達700毫米,氣候頗為溼潤。而背風面的中部盆地區和晉西、晉西北丘陵,年降水量只有400-500毫米。

出省境再向西北,內蒙古的鄂爾多斯、河套等地,年降水量僅及200毫米左右。這都是山西地勢阻攔東南季風所使然。在冬季,強大的大陸幹冷氣團,來勢凶猛,長驅直入山西地勢又難以沮隔,降溫早,降溫幅度大:

海拔高起,氣溫低,冬季時間長。

山脈交錯 構成山結

所謂山結,即不同走向的山脈相交匯,從而扭結在一處,山結點一般海拔比較高。山西山地多,脈絡一般較清晰,但走向不一。樂部相互平行的長城山、六梭山、恆山、五臺山、系舟山、太嶽山、中條山等山脈都呈北東向,但均受北北東向轉南北向的行山脈所截,構成一些不太明顯的山結。

西部的呂梁山脈,由北北東轉北東向繼而轉為南北向,山結點較多,省境內突出的山結有:六梭山(2,375米)、五臺山東臺頂(2,795)、黑駝山(2,147)、管滓山(2,603)、南陽山(2,831)、綿山(2,120)、高天山(1,820)、舜王坪(2,322)等對山結的認識,主要就形態而言,能便於把握區域性地區的山勢脈絡,找出一定控制點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地質力學體系」的構造形跡在性質、級別、序次等方面的分析。

兩大分水嶺 河流周邊輻射

省境西面及南面,為黃河圍繞,東面及東南面向華北平原陡斜。是眾多河流的發源地,而向省境外放射流出,山西河流屬山地型,它們的長度較短、流域窄小、比降大、沖刷強、含紗量大;另一特點是季節性的河流多,其洪水期集中、枯水季節長及流量變率大。全省流域面積在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八條,它們是汾河、三川河、聽水河、涑水河、沁河,桑乾河、濾淪河、漳河。

分屬於黃河和海河兩個水系,黃河流域佔全省總土地面積的62%,海河流域佔38%。分水嶺大致從省境的西北向來南斜穿而過。從地表水源看,山西為全國嚴重缺水省區之一。

除盆地區和寬谷地段能引用河水灌溉外,地表水大量疏出省境。水庫數量不多,庫容有限,且多受泥抄淤積。黃河干流流經省境公里,谷深被高,水湍流急,尚難於大規模利用。

坡度,地勢,河流的關係,河流與地形地勢有什麼聯絡

河流位於山谷地帶,河流從地勢高的地方向地勢低的地方流,地勢越高,在向下遊流的過程中,有大量的能量,可以發電 河流與地形地勢有什麼聯絡 河流地貌 fluvial landforms 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經侵蝕 搬運和堆積過程所形成的各種侵蝕 堆積地貌的總稱。按照成因,一般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河流作...

中國地理的地勢和地形,地形與地勢的區別

大興安嶺 長白山 陰山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秦嶺 大巴山 橫斷山脈 祁連山 阿爾泰山 崑崙山 天山 岡底斯山 喜馬拉雅山 巴顏喀拉山 阿爾金山 唐古拉山。1.青藏高原 雪山連綿 2.內蒙古高原 平坦開闊 3.黃土高原 支離破碎 4.雲貴高原 多山 地表崎嶇 1.準噶爾盆地 2.塔里木盆地 最大 3...

山西地勢,環境如何,山西的地勢有哪些優勢?

自然地理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座標為北緯34 34 40 43 東經110 14 114 33 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 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 西 南以滔滔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