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膠東半島,海西城市群,長株潭,鄭洛汴,
以前也有遼中南的提法,現在少見。
中國15個城市群是哪幾個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15個城市群競爭力其強弱依次是:
1.長三角城市群、
2. 珠三角城市群、
3. 京津冀城市群、
4. 半島城市群、
5. 遼中南城市群、
6. 海峽西岸城市群、
7. 中原城市群、
8. 徐州城市群、
9. 武漢城市群、
10. 成渝城市群、
11. 長株潭城市群、
12. 哈爾濱城市群、
13. 關中城市群、
14. 長春城市群、
15. 合肥城市群
3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區域範圍內雲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型別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絡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目前,我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遼中南、中原、長江中游、海峽西岸、川渝和關中城市群。
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長珠潭為中心的湖南中部、以長春、吉林為中心的吉林省中部、以哈爾濱為中心的黑龍江中北部、以南寧為中心的北部灣地區、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區等都有希望發展成為新的規模較大的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來20年仍將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大勢觀察-肖金成 袁朱
進入21世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是城市群的出現。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已形成城市**展格局的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區域,要繼續發揮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城市群內各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增強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具備城市**展條件的區域,要加強統籌規劃,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為龍頭,發揮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業多、要素集聚能力強、人口分佈合理的新城市群。
」這是黨和國家對促進城市化程序和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必將產生重要而且深遠的影響。
一、城市群的概念
所謂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區域範圍內雲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型別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絡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對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學者們並不一致,但認識在漸趨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組成的,彼此的聯絡越來越緊密,共同對區域發展產生影響。城市群是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中,區域空間形態的高階現象,能夠產生巨大的集聚經濟效益,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標誌之一。
和城市群相關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都市連綿區、城市帶、組團型城市等等。由於這些概念存在著一定的共性,有時將其混用。其實城市群與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城市帶與都市連綿區也各有定義。
有關都市連綿區的研究相對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種具體形態,概念上強調以都市區為基本單元,指以若干個數十萬以至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為核心,與周圍地區保持強烈互動作用和密切社會經濟聯絡,沿一條或多條交通幹線大小城鎮連續分佈的巨型城市一體化地區。
城市帶和大都市帶的含義基本相同,都是指在一條交通軸線上分佈了大大小小很多個城市。大都市帶顧名思義是分佈了很多大城市。和城市群概念不同的是,城市帶所強調的是城市分佈的形態,但城市之間不一定存在密切聯絡,而城市群強調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絡及相互影響。
組團型城市和城市群極為類似,在經濟聯絡、功能互補、交通發達方面都可謂典型的城市群,但本質的區別是前者是一個呈分散狀佈局的城市,是現代大都市為避免交通擁堵和環境惡化通過建立新區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將周圍的城市擴充套件進來,從而形成一個新的組團型城市。而城市群則是由多個城市組成的集合體,無論如何發展也不會成為一個城市。
都市圈一詞出現和使用的頻率極高。此概念起源於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佈了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構成太平洋沿岸東海道城市群。因此,可以認為,每個城市群都有一個或多個都市圈。
都市圈屬於同一城市場的作用範圍,一般是根據一個或兩個大都市輻射的半徑為邊界並以該城市命名。
城市群的出現是一個歷史過程。城市是一個區域的中心,通過極化效應集中了大量的產業和人口,獲得快速的發展。隨著規模的擴大,實力的增強,對周邊區域產生輻射帶動效應。
形成一個又一個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際之間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 高速公路的出現,相鄰城市輻射的區域不斷接近並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絡越來越密切,相互影響越來越大,就可以認為形成了城市群。
二、中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
我國擁有13億人口,且大多居住在東中部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城市數量比較多,規模也比較大,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無論是城市數量還是城市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近年來,高速公路的修建極大地改善了城市之間的交通狀況,城市間的產業聯絡與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程序加快。除前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還將湧現出新的城市群。
現在已露端倪的有山東半島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鎮體系不斷完善、城市群健康發展,既是「十一五」期間區域經濟發展的特徵,也是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
20世紀90年代, 中國經濟的顯著特徵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僅發展速度快,而且經濟規模佔全國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未來20年,長三角的腹地將繼續擴大,浙江大部、江蘇大部、安徽一部分地區都將進入城市群的範圍。珠三角地區將和香港、澳門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其優勢更大,輻射力更強。
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優勢十分明顯,互補作用強,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優勢、天津具有港口和製造業的優勢, 石家莊具有商貿業的優勢。尤其是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成為國家戰略,對城市**展的影響更大。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籬,發展的潛力就會迅速釋放出來。
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來20年仍將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山東半島城市群以濟南、青島為中心,包括煙臺、濰坊、淄博、東營、威海、日照等城市。發揮臨海和靠近日、韓的區位優勢,製造業和農產品(19.30,0.
00,0.00%)加工業發展勢頭很猛,帶動了山東全省的發展。隨著城市群對外輻射力的增強,城市群的範圍將不斷擴大。
遼中南城市群以瀋陽、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鐵嶺等城市。該地區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佔比例最高。瀋陽是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的經濟中心、交通和資訊中心,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工業基地。
大連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對外**口岸。遼中南地區工業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業化推動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近年來,逐步形成了以瀋陽、大連為中心,以長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條交通幹道為發展軸線的城鎮佈局體系,提高了地區城市化水平。
中原城市群以鄭州、洛陽為中心,包括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在內共9個省轄(管)市。中原城市群位於河南省中部地區,依託中原這塊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若干個中外聞名的大都市,如洛陽、開封、許昌等,幾經興廢,其風韻猶存。鄭州雖是後起的城市,由於其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得以後來居上,成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
區域內人口密度達665人/平方公里,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之一。各城市發展勢頭強勁,經濟聯絡日益緊密,基本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1個半小時通達的交通網路,具備了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長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漢為中心,還包括黃石、鄂州、黃岡、仙桃、潛江、孝感、咸寧、天門、隨州、荊門和荊州和河南省的信陽、江西省的九江和湖南省的岳陽,其中,12個為地級城市,3個為省直轄縣級市。目前區域內部已形成一定的經濟聯絡,隨著武漢市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區域內的經濟聯絡將更加緊密。武漢號稱九省通衢,東西有長江**水道,南北有京廣鐵路,經濟實力和輻射影響力都很強。
長江中游城市群將是我國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交通發達、產業具有相當基礎、科技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國未來空間開發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和意義。
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廈門市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寧德四市。福州是福建省的省會,廈門則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確定的四大經濟特區之一,吸引了大量臺商的投資,經濟總量迅速擴大。海峽西岸城市群與臺灣隔海相對,既是開展對臺合作,促進和平統一的基地,又可在合作中加快發展。
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將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緊密聯絡,互利共贏,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鑑於海峽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
海峽西岸城市群是海峽經濟區的核心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下,城市發展、經濟合作、對臺交流等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進展。
川渝城市群是以重慶、成都兩市為中心,包括自貢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雅安市、資陽市四川的14個地級市和渝西經濟走廊等縣市。從城市等級體系來看,除了成都和重慶為特大城市以外,自貢、綿陽、南充為大城市,雅安、資陽為小城市,其他城市為中等城市。重慶市是全國四大直轄市之一,直轄後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其對周邊的輻射力也在增強。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會城市,城市發展也很快。未來,要繼續完善城市之間的交通體系建設,加大核心城市的輻射效應,使城市群的一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關中城市群是以西安為中心,包括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商州等地級城市。關中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周、秦、漢、唐均建都於此。關中城市群是陝西經濟的核心區。
經歷建國以來五十餘年的建設開發、改革開放,而今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和星火科技產業帶,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區的比較優勢區域。新中國成立以來,關中一直是全國生產力佈局的重點區域,在全國區域經濟戰略格局中定位為陝西乃至西北地區的重要生產科研基地。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相對密集且能夠輻射西北經濟發展的產業密集區,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據統計,上述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99%,2023年,人口所佔比重為35.02%,而gdp所佔比重為52.
83%。也就是說,十大城市群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積,承載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創造了二分之一以上的gdp。從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來看,十大城市群將聚集更多的人口,創造更多的gdp。
因此可以說:十大城市群將成為我國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十大支撐點。
目前世界公認的大型城市群有五個,它們是:美國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東海道城市群、法國巴黎城市群、英國倫敦城市群。有學者認為:
長三角將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我們**:再過若干年,全世界十大城市群,有五個可能在中國。
哈長城市群的意義,哈長城市群的優勢和條件
哈長城市群 上升到國家層面打造規劃中,對長春經濟發展有哪些利好?劉庶明表示,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是建設現代化國家 實現 中國夢 的最重大任務。城鎮化的最高階段是城市群 城市圈,城市圈建設是跨行政區域的,它按照一個經濟區域和城市的發展規律,來設定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空間戰略和空間結構。劉庶明說,哈長城市圈...
世界級城市群有哪些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不到 1 7 的國土集聚了全國 1 2 的人口和 58 的產出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美國經濟的核心地帶,製造業產值佔全國的 30 是國內最大的生產基地 商業 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國際 金融 中心,包括波士頓 紐約 費城 巴爾的摩 華盛頓幾個大城市。該城市帶長 965 km ...
為什麼日本的大城市都是城市群,即旁邊有很多無縫相連
因為地少人多,城市極速擴大後,連在一起了。國際公認的世界六大城市群 第一 美國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美國經濟核心地帶,人口多大4500萬人次,佔據了全美人口20 不僅如此,在製造業中也佔比了全美的30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不僅是美國最大的 中心,也是美國的核心經濟帶!第二 美國五大湖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