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達是什麼意思。曠達的人生態度有哪些

2021-05-30 06:51:19 字數 3580 閱讀 9250

1樓:匿名使用者

曠達,複意思是開朗,豁達。制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bai

曠達的人生態度有:不du被zhi苦難困境壓倒;不為世俗的禍

dao福苦樂所拘牽;不為得失生死所煩惱;表現出堅定沉著、樂觀曠達、超然物外的自由境界,顯出其超乎異常的人生態度.

曠達是什麼意思?

2樓:柯玉

曠達:開朗,豁達。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

出處:《晉書·裴頠傳》:「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遠;奉身散其亷操,謂之曠達。」

曠達[kuàng dá]

例句:他是一個性格曠達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曠達讀音:kuàng dá

詞性:形容詞

解釋:心胸開闊豁達。

出處:1,《晉書.張翰傳》:

「翰任心自適,不求當世。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

』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

」2,葉適《朝奉黃公墓誌銘》:「天性曠達,不作疑吝;推己利人,不自封殖。」

3,曠達,是人生的一種生命意識、人生態度和認得胸襟格調,即人在面對人生諸多困境時,以曠達通放的的胸襟態度超越之,進入一種審美化的人生

4樓:匿名使用者

曠達:心胸開闊樂觀詳細解釋 開朗,豁達。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

蘇軾樂觀曠達的人生觀在本文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5樓:匿名使用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詩詞方面,這些詩詞中無不體現著樂觀曠達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影響著後人

蘇軾詩詞中「意」與「情」均是隨感或者觸景而發的,樂觀曠達的精神與他豐富坎坷的人生經歷是密不可分的蘇軾少負才名,博通經史卻在政治上卓然自立,一生坎坷浮沉不定,備歷險難,多次被貶逐卻悍然接受蘇軾生活在三教合一的宋代,他不僅對 儒、道、釋三種思想欣然接受,而且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醜惡,消解痛苦他在創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這種樂觀曠達的精神

疏狂不羈,通俗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的樂觀曠達精神是通過生動、鮮明的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的如《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以「雪泥」、「飛鴻」等新穎意象入詩,並以「飛鴻」,自喻,把人生中遇到的坎坷視為偶然留下的腳印,而不計較「飛東西」,通過「飛鴻」、「雪泥」把樂觀灑脫曠達的精神和人生態度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最後以「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結尾,不管道路「崎嶇」,路的「長」,驢的「蹇嘶」「我」還是勇往直前,那闊大的胸懷和不怕困苦的精神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再如《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此詩的意象有湖水、雨後晴空、空濛的天色等這些意象營造出一種空靈、悠閒的氛圍此詩寫於熙寧六年,這時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貶逐杭州通判,但也不因此而自暴自棄,反而來到美麗的西湖遊玩,把樂觀曠達精神和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寄情於湖光山色之中

蘇軾的詩詞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曠達的詞風,有雄才大略而懷才不遇的蘇軾既要堅持不苟合隨俗,又要隨緣自適「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老夫聊發 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獵》)這樣的詩句就帶有明顯的曠達色彩《水調歌頭》,把人生現象與自然現象、人生哲理與自然規律等量齊觀,泯滅了時空物我的界限上闋以不能「乘風歸去」為憾,馬上又以「何似在人間」自解;下闋才以「人有悲歡離合」為憾,馬上又以「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自解,從而從大自然中得到蘊藉與啟迪,擺脫了人生苦惱

樂觀曠達精神是核心是堅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運屈服的鬥爭精神,所以蘇軾在逆境中的詩作依然是筆勢飛騰,詞采壯麗,並無衰敗頹廢之病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首聯「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通過寫無論經歷多少風雨坎坷但最後「也解晴」頸聯「雲散月明」本是規律性的,「天容海色」喻人生經歷坎坷本是正常,是人生中美麗的色彩尾聯「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等所體現出來的戰勝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寵辱不驚的闊大胸襟,堅強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運屈服的鬥爭精神為世人所信服再如《定風波》中,縱使道路佈滿荊棘但尚且「吟嘯徐行」,遇到雨既不怕,晴也不喜,發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感慨,展示出一種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履險如夷,冷靜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樂觀曠達的精神也蘊涵於豪情壯志中,於豪放詩風和詞風中見樂觀曠達精神如《念努嬌·赤壁懷古》中,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描寫赤壁雄奇景色,塑造「雄姿英發」人物,境界闊大,風格豪放萬里江山、千古英雄,既激起作者豪邁奮發之情,亦加深其內心的苦悶,乃有「人生如夢」之嘆以「一尊還酹江月」作結,全詩雖然兼有懷才不遇之情,但只是抒發人生中的憤懣而已,更多的則是表現了自己英雄雖無用武之地但也不因此而悶悶不樂,發洩之後仍然是從容自寬,懷著豪邁之情笑對人生,充滿樂觀與曠達

蘇軾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人敬仰,而且他在詩詞方面的成就,成為宋代文學的最高代表,當之無愧

結合自身談談蘇軾曠達思想的現實意義

6樓:風中一縷薰

我們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上,都要保持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不能因為學習上的一點小困難或者生活上的一些小摩擦,就自暴自棄,反而,我們應該像蘇軾一樣,積極進取,不達目的不罷休。

蘇軾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蘇軾因為烏臺寫詩一案從四十四歲開始被貶謫黃州,後來又貶至惠州和儋州,前後在貶六年,晚年才遇赦免北歸。而作為一個文學家和政治家,面對不幸的貶謫遭遇,蘇軾卻依舊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

蘇軾在被貶到黃州之後的第三年,寫了一首詞叫做《定風波》,詞的內容是這樣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枝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意思是: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這首詞本來寫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宋神宗元豐七年三月七日,蘇軾和朋友一起去相田看地,途中遭遇大雨而雨具又不在身上,朋友們都被大雨淋得狼狽不堪,然而,東坡卻跟大家感受不一樣,自得地在雨中吟著詩歌哼著小調漫步前行。

出門遇雨,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但這裡蘊含了深層的意蘊,即詞人處變不驚,坦然行世的人生態度。

7樓:知道de太多

「曠達」,是一種灑脫、達觀的人生態度,其內涵是指解脫、超越,改變固有的觀念,換個角度看問題,以一種超然的態度發現事物的美,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蘇軾曠達情懷中難能可貴的是在三次貶謫、多次流放中仍表現出安然處之,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一)吟詠自然,享受清風明月般的恬然自安;(二)躬自反省,積極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三)通達事理,營建自得其樂的精神家園 。

綜觀蘇軾一生,正如其自嘲:「心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繫之舟,問汝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雖然一生坎坷,但他始終表現出灑脫曠達的精神。現在看來,即便遙隔近十個世紀,蘇軾的至理哲語,依然親切如昨,仍具現實的生命力,在人生不同的心境裡,都會折射出智慧、曠達、欣愉的光芒。

什麼是人生態度,什麼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人生態度,是指人們通過生活實踐形成的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基本意願。人生態度,主要包括人們對社會生活所持的總體意向,對人生所具有的持續性信念以及對各種人生境遇所作出的反映方式等。人生態度作為人生觀的主要內容,是人生觀最直接的表現和反映,它要回答 人究竟應該怎樣活著 的問題。人生態度就是對待人...

對於人生態度的理解是什麼,對於人生的態度有哪些

積極向上,樂觀,敢於面對。人生態度,理解就是 你就是你,不需要在意別人,一生中,其實什麼都不需要,努力做到不讓自己不開心就夠了 那句話怎麼說的 直麵人生。不管慘淡還是怎樣。這個態度。我個人比較喜歡老子的的人生態 對於人生的態度有哪些?人生態度是人生觀 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會有什麼...

人生態度與人生觀是什麼關係?如何端正人生態度

人生bai 態度是人生觀的一du種表現方式,人生觀決zhi定認識人生態度dao,端正的人生專態度是在健康屬良好的人生觀下才有的。人生觀是最早就有的,人生態度是在人生觀出來之後才變現出來的。要端正人生態度,就要看到自己的人生觀,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要有肯定的選擇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能瞭解到其中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