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雨巷,對《雨巷》的評價

2021-05-11 07:43:31 字數 6401 閱讀 2270

1樓:喪失騎士

雨巷,早已超脫了原本的意義,昇華為一種低迴而迷茫的境界。想起雨巷,不自覺地閉上眼,耳邊彷彿殘存著雨打芭蕉的輕靈,然後,在那條幽靜,深邃而孤寂的古巷,一個裹著一身輕愁和哀怨,如同丁香花一樣高潔的江南女子,就那樣娉娉娜娜地踏雨而來。然後又那樣風姿綽約地與巷口的那名男子錯身而過。

唯美的意韻緣於一個愁字。丁香本是愁品,「丁香空結雨中愁」,「芭焦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對著丁香易傷春。雨本是愁思,「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古巷本是愁處,「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班駁脫落的城牆,勾起人是物非的嘆息。若隱若現地,矛盾和彷徨透過丁香的憂傷,透過雨絲的哀愁,透過小巷的寂寥,洩露了出來。

失望和希望碰撞著,幻滅和追求推斥著,惶惶然的迷惘瀰漫在字裡行間。就是這樣一種間雜著希翼的感傷召喚了靈魂底部的共鳴。

象徵化的意象和著意象組合,吟唱著愛情和人生的朦朧的情傷。丁香的素雅,丁香的高潔,丁香的易碎,似乎就在暗示生活理想的聖潔和飄搖。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她的步履,她的顏色,連同她的太息與惆悵,莫不帶有濃郁的苦苦追求卻始終無法把握的象徵意味。

詩人就以他自己的方式宣洩著追求完滿理想的執著卻又徒勞失意的那種孤苦無奈的心跡。在《雨巷》裡,姑娘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那個彷徨的獨行者,都寫滿了悲劇的色彩。他的迫求帶著理想化的感覺,他所期待的姑娘,有著像洛神一樣純潔的心靈和美麗的容顏。

所以在理想的期望面前,他註定是受困於迷茫,懷有一種氣質性的悲劇感。而「雨巷」,被悽風苦雨籠罩著的狹窄破舊而又陰暗潮溼的斷籬殘牆,恰恰傳達了當時令人窒息的時代氣氛,「風雨如磐」的社會面影。

詩歌本身抑揚頓挫的**感,如同二胡流瀉而出的旋律,低沉而悠揚,應和了詩體哀愁的基調,細膩的表述了詩人灰暗沉鬱的心境。「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徵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

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找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也有顏色,但不是像馮乃超氏那樣濃。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朱自清先生如是評議著此詩的韻律美。

)借戴望舒自己的評價來結束這段文字吧。「那時候,我們差不多把詩當作另外一種人生,一種不敢輕易公開於俗世的人生。我們可以說是偷偷地寫著,祕不示人,三個人偶爾交換一看,也不願對方當面高聲朗讀,而且往往很吝惜地立刻收回去。

一個人在夢裡洩露自己底潛意識,在詩作裡洩露隱祕的靈魂,然而也只是像夢一般地朦朧的。從這種情境,我們體味到詩是一種吞吞吐吐的東西,術語地來說,它底動機是在於表現自己與隱藏自己之間。」

「半抱琵琶猶遮面」,或許這恰恰是《雨巷》感人的魅力。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2023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

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

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名家如何評價戴望舒的《雨巷》?

2樓:匿名使用者

《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

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

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3樓:落落迷

書評《雨巷》 鳳凰網 夏蔚然著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悵的詩。一個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飄然而過。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樣出現、飄過,然後消散在「雨的哀曲」中。

相逢,只是想象;錯身而過,是不可避免的悲劇。細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現了, 「我」卻眼睜睜地看著她消失,彷彿一場夢境。詩人撐著油紙傘,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幻想逢著一個希望逢著的姑娘。

這並非是現實的巧遇,而是幻覺的邂逅。而那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許是前清宰相府後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詩人以前的鄰家少女。其實,是誰已經不重要了,她最終要消散在詩人的視線中。

它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在濃重的象徵色彩襯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詩人曲折幽微的內心世界,在低沉而優美的調子裡,一幅梅雨季節的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呈現在面前。帶著哀傷,詩人把自己放在悠長的雨巷中,做一個反覆彷徨的孤獨者。

沒有聲音,沒有歡樂,也沒有陽光,只有彷徨和哀怨,這就是悠長、狹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當時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夠實現。但是,詩人明顯知道,美好的願望是很難實現的。

於是,它轉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在這裡,詩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棄理想的複雜情緒顯露無遺。

《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詩歌呈現出一種迷離的美境。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象徵人們的愁心。李璟也寫過一曲關於丁香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丁香結和雨中愁在這位南唐後主的筆下已經連結在一起。

而在詩人的手中,丁香有了進一步的含義。他想象了一個丁香一般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樣的憂愁」。於是,它成了含有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包含詩人對美的追求,也包含詩人美好願望幻滅的痛苦。

詩人曾經說過:「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雨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在他的思想影響下,最終消散,體現了詩人當時理想的幻滅。

在新詩中,《雨巷》是一個「憂愁」的文字。詩中的「丁香」意象、迷離的**美和情緒的抑揚頓挫,使它呈現出一種異樣的美感。在文學的雨巷中,讀者往往不滿足於「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而還想企圖捉住她,於是,她「像夢中飄過一支丁香」般飄過我們的身旁,消散在我們的視線中……這,就是它的「愁怨」所在。

對《雨巷》的評價

4樓:匿名使用者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2023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

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

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

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名人對雨巷的評價? 5

5樓:心願小云

。《雨巷》bai中狹窄陰沉的雨巷du,在雨巷中徘徊zhi的獨行者,以及那個dao像丁香一樣結內著愁怨的姑容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分別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

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

「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鬱的姑娘。

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6樓:手機使用者

說的是戴舒望的雨巷嗎??

關於雨巷的賞析

7樓:曦陽蓬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當時**《**月報》編輯的葉聖陶收到這首詩以後說這道詩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詩人」的稱號。這首詩彷徨在江南的悠長的雨巷,等待著一位較好的姑娘,也許是這位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盡頭,也許是她回家時必然要穿過這條小巷,冬去春來,日復一日,「我」又穿行在小巷之中了,除了春雨打在油紙傘上的聲音之外,雨巷是顯得那樣的寂寥、悽清,更觸人愁的是「我」希望逢著的這樣姑娘又偏偏結著愁怨,她家的籬牆頹圮了,莫非她也受到了命運的打擊?

惆悵、嫵媚動人,顯得高潔而孤傲,詩人拿丁香來比喻姑娘顯然寓有深意。我國古詩裡有好些吟詠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

丁香開花在仲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不過丁香姣好,卻又容易凋謝。

丁香一樣的姑娘,即做著脆弱的夢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在「我」的長久的期待中,姑娘終於來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樣」——看來兩顆心靈已經接近於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終於從身邊飄然而過,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兩人的距離又重新拉開。

這兩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種抑鬱病,因而同病相憐;然而又正因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們就是這樣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著,追求著……

從詩的更深的象徵性意蘊看,這首詩中的姑娘形象其實就是詩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現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顏色,連同她的太息與惆悵,莫不帶有可望而不可即——執著追求但又無法把握的象徵意味。

詩人就這樣表達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勞的那種孤苦心情。在《雨巷》裡,姑娘的形象帶有悲劇色彩;抒情主人公——遊子的形象(孤獨的遊子形象貫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帶有悲劇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樣高潔,帶著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靈是美麗的,外表是嫵媚的。

不過,這樣的姑娘實在太難找到。因此,在理想主義的期望面前,他總是困惑的,懷有一種氣質性的悲劇感。

戴望舒熟讀法國詩人魏爾倫的作品,就多愁善感的氣質說,他也接近魏爾倫。魏爾倫《無言的歌集》表達了巴黎公社失敗後不知所措的知識分子若悶沮喪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其基調是對於詩人的理想和他周圍的骯髒生活相脫節的悲劇感。戴望舒這首詩表現了從「五四」運動中激昂地飛騰起來的理想,同淹沒於血泊之中的1925-2023年大革命現實相脫節的悲劇感。

他的詩雖然不是反抗和戰鬥的詩,但也不是屈辱和忍受的詩。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無法實現的理想這個悲劇主題蘊涵有時代的特徵。

《雨巷》是一篇重象徵重暗示的抒情詩。戴望舒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然而他使用暗示的方法,儘可能使這種感情隱蔽一些,朦朧一些,設法將真事隱去。《雨巷》雖也有象徵派的感覺,但它不帶有某些象徵派的神祕意味,它叫人看得懂,有真摯的感情做骨子,有古典派的內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鋪張而不虛偽,華美而有法度。

我們推測,《雨巷》這首詩,它的被隱蔽在「想像」裡面的「真實」,可能是詩人的一段感情際遇,在這段生活中的感情體驗成了詩的骨子。詩裡大概多少還保留了一些《雨巷》的悲劇感和孤獨感,是通過悠長寂寥的雨巷,頹圮的籬牆,冷冷的哀怨的濛濛細雨等環境渲染和遊子對丁香一樣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繪來暗示的。一切都沒有說穿,沒有點透,然而我們懂了,感覺到了。

正因為詩人沒有把詩的意義限定在一個層面上,我們從詩領會的東西才更多了。

誠如葉聖陶所說,《雨巷》在**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詩共七節,每節六行,每行長短不等,押韻的位置錯綜變化,常用首語重疊,加上奇特的字句組合,似斷實連的分節跨行,使得全詩迴盪著一種深沉的優美的旋律,細膩而傳神地暗示了詩人低迴而迷茫的心境。    閱讀提示

文章從詩人的氣質,象徵性和**性等方面對《雨巷》進行了深入的賞析,這裡再提供另外一個「視角」。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寫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當時他正避居於施蟄存的家鄉松江。這首詩雖然字面上寫的是如何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可是瞭解時代背景的作者不難體會到這是戀愛情緒和政治情緒的契合,而不能僅僅當作戀歌。這是他寫政治抒情詩的開端,並且初步顯示了他此後詩情的基本風貌:

日常生活情緒和政治情緒相互滲透,合為一體。

雨巷的節奏劃分,《雨巷》怎麼停頓?

雨巷撐著 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 悠長 悠長 又寂寥的 雨巷,我 希望逢著 一個 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 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 顏色,丁香一樣的 芬芳,丁香一樣的 憂愁,在雨中 哀怨,哀怨 又彷徨 她 彷徨在 這寂寥的雨巷,撐著 油紙傘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 默默 彳亍 ch ch 著 冷漠 悽清,...

戴望舒《雨巷》中丁香,姑娘和雨巷的意義

雨巷 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發表後產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人稱為 雨巷詩人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藉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裡,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 雨巷 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而抒情主人公 我 就是在這樣的...

戴望舒的雨巷表達的是什麼感情戴望舒的雨巷要表達的情感是什麼?

詩人表達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勞的那種孤苦心情。雨巷 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裡,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 雨巷 這裡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