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中桂魄初生秋露微,的下一句是

2021-03-19 18:30:38 字數 5549 閱讀 8895

1樓:電商新手

桂魄初生秋露微的下一句是輕羅已薄未更衣。

《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古詩全文如下: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前言】

《秋夜曲》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是《全唐詩》的第346卷第20首詩。此詩前兩句是寫景,寫得頗為悠閒,秋夜微涼,景物悽清;末兩句是寫情,主人公寂寞難寢,殷勤弄箏。此詩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澀的情感遮掩得嚴嚴實實:

**獨守空閨,沉浸於相思,不忍更衣;借彈箏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詩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動來展示其獨守空房的哀怨,曲盡其妙;**思婦心境,抒發內心空虛的痛苦,更顯深刻細膩生動,流露出女主人公獨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現出詩人詩藝的功力。

2樓:青風票過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桂魄初生秋露微」一句詩表達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3樓:卡門kamen之歌

「桂魄初生」指得是初月,「秋露微」指得是初秋,這句詩交代了時令。沒有典故。

出自《秋夜曲》,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是《全唐詩》的第346卷第20首詩。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

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

《秋夜曲》此詩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澀的情感遮掩得嚴嚴實實。詩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動來展示其獨守空房的哀怨,曲盡其妙;**思婦心境,抒發內心空虛的痛苦,更顯深刻細膩生動,流露出女主人公獨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現出詩人詩藝的功力。

原文如下: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譯文如下:

月亮初升時秋露已經稀微,身著單薄的羅衣並未更換別的衣裳。

漫漫長夜滿懷深情地銀箏撥動,心中害怕獨守空房,不忍進屋睡覺。

詞句註釋如下:

秋夜曲:屬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宛轉含蓄的閨怨詩。

桂魄:即月亮。相傳月中有桂樹,又月初生時的微光曰魄,故稱初生之月為桂魄。

輕羅:輕盈的絲織品,宜做夏裝,在此代指夏裝。

已薄:已覺單薄。箏:撥絃樂器,十三絃。

殷勤弄:頻頻彈撥。空房:謂獨宿無伴。

4樓:匿名使用者

《秋夜曲》又名《王涯》,衡塘退士照郭茂倩本將其命為〈秋夜曲〉,詩人王維通過一個女子在初秋夜思念遠方的愛人而給我們描述出一幅非常美麗的秋夜鳴猙鳴鉦鳴箏圖:在一個桂魄初生的秋夜裡,霜露微漿,空氣中透出一股股沁心的涼意,寂靜的夜色中,古老而飄渺的箏聲在悠悠盪盪,琴韻如水,彷彿天闌,淼淼散雲,杳至無極,訴說著數不盡的哀愁,透過朦朧的夜色,一襲輕羅白衣的女子低額顰眉撫弄著銀箏,久久,久久。。。。。。

「桂魄初生秋露微」詩歌首先從景物寫起,「桂魄初生」指得是初月,「秋露微」指得是初秋,這句詩交代了時令,「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總是思念的季節,中國古典詩歌中悲秋情節從楚辭〈湘夫人》湘夫人中的「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到到李白的〈秋浦歌〉再到〈紅樓夢中的〈秋窗風雨夕〉,寫盡了悲歡離合,長恨人生。

5樓:米古月餘水

「桂魄初生秋露微」這句話的意思是,月亮剛剛升起,秋天的露水已經比較稀疏(露水一般在春夏比較多見,露水稀疏說明天氣要轉涼了)。要知道整個故事,必須聯絡全詩,這是王維寫的《秋夜曲》,是一首閨怨詩,講的是秋天快到了,天氣轉涼,閨中女子彈撥古箏,思念遠方的丈夫,關心他天涼了是否記得給自己添衣裳,是否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正是因為這種思念,使他不忍心回臥室休息(臥室裡一個人也沒有,是很寂寞的)。

秋夜曲唐代-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

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6樓:匿名使用者

滿意答案

《秋夜曲》又名《王涯》,衡塘退士照郭茂倩本將其命為〈秋夜曲〉,詩人王維通過一個女子在初秋夜思念遠方的愛人而給我們描述出一幅非常美麗的秋夜鳴猙鳴鉦鳴箏圖:在一個桂魄初生的秋夜裡,霜露微漿,空氣中透出一股股沁心的涼意,寂靜的夜色中,古老而飄渺的箏聲在悠悠盪盪,琴韻如水,彷彿天闌,淼淼散雲,杳至無極,訴說著數不盡的哀愁,透過朦朧的夜色,一襲輕羅白衣的女子低額顰眉撫弄著銀箏,久久,久久。。。。。。

「桂魄初生秋露微」詩歌首先從景物寫起,「桂魄初生」指得是初月,「秋露微」指得是初秋,這句詩交代了時令,「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總是思念的季節,中國古典詩歌中悲秋情節從楚辭〈湘夫人湘夫人中的「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到到李白的〈秋浦歌〉再到〈紅樓夢中的〈秋窗風雨夕〉,寫盡了悲歡離合,長恨人生。

「輕羅已薄未更衣」,接著詩人從景轉到了人,寫天已經涼下來了,暗指夜已經深了,但是隻穿著輕羅的女子卻未到房中更衣,這給讀者留下一個疑問,通過對身上衣單跟夜涼如水的強烈對比描寫,製造了一個懸念。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這兩句解答了「輕羅已薄未更衣」的疑問,殷勤久弄銀箏,並非其心所願,純粹是消磨下孤單寂寞的時間,因為怕一個人回到房中又是難捱的孤單與寂寞,一個「怯」字說明女子獨居時日已久,愛人離開她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更增添寂寞之心。

綜觀全詩,從「秋露微」寫起,夜深應而未歸,羅衣已薄應而未歸,銀箏久弄應歸而未歸三個層面的描寫,最後以一句「心怯空房不忍歸」解答了未歸的原由,三個層面一浪推一浪,寫盡了美好與熱鬧,但是在這個如畫般美好的夜晚裡卻藏有一顆淒涼的靈魂,衡塘退士的一句「貌似熱鬧,心實淒涼」就是最好的概括。這種寫法就是古代詩歌中的以樂景寫哀,象〈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和杜甫〈旅夜抒壞〉中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就是用這種藝術手法。這種手法能夠把哀情推到及至。

這首詩並不是詩人王維的代表作品,但是從中我們還是可以領略王維詩歌的藝術風格的,全詩語言清而彌膩,談而自遠,大雅從容,安詳合度,低吟淺唱中懾服人心,應了蘇軾對王維詩歌的評價:詩中有畫。

此情此景,真是「桂魄空含露,羅薄無人顧,夜久天涼時,誰憐一清曲」

奇文與您共賞!

王維《秋夜曲》的內容

7樓:可愛的康康哥

此詩前兩句是寫景,寫得頗為悠閒,秋夜微涼,景物悽清;末兩句是寫情,主人公寂寞難寢,殷勤弄箏。

《秋夜曲》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是《全唐詩》的第346卷第20首詩。

原文如下: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譯文如下:

月亮初升時秋露已經稀微,身著單薄的羅衣並未更換別的衣裳。

漫漫長夜滿懷深情地銀箏撥動,心中害怕獨守空房,不忍進屋睡覺。

詞句註釋

秋夜曲:屬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宛轉含蓄的閨怨詩。

桂魄:即月亮。相傳月中有桂樹,又月初生時的微光曰魄,故稱初生之月為桂魄。

輕羅:輕盈的絲織品,宜做夏裝,在此代指夏裝。

8樓:夢囈的魚

《秋夜曲》 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註釋]

1、桂魄:月的別稱。

[評析]

這是寫宮怨的詩。前兩句寫秋夜微涼,景物悽清;後兩句寫寂寞難寢,所以殷勤弄箏。所謂「心怯空房」,其實是無人臨幸的委婉說辭而已。

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澀的情感掩蔽得嚴嚴實實。一經點破,怨情即躍然眼前。

秋夜曲詩的首句寫出了秋夜的什麼特點

9樓:墨子羽

詩的首句寫出了秋夜的什麼特點?

(寫出了秋夜的漫長.)

詩中「漫漫輕雲露月光」表達了怎樣的心境,全詩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悽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秋夜詩》是唐代詩人張仲素創作的一首閨怨詩,此詩前三句描寫了漏壺滴水,天邊輕雲,秋蟲夜鳴的秋夜景象,此詩最後一句卻直接表露出閨閣女子對丈夫的思念和擔憂的真摯情感,借景抒情,細膩溫婉。

10樓:碗的世界

王維寫的《秋夜曲》是

七言絕句,描寫秋天寒冷的特點,但重點並不在所寫的秋天,而是寫**獨守空閨,沉浸於相思,不忍更衣;借彈箏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

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賞析:此題屬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宛轉含蓄的閨怨詩,寫初秋月夜**的怨情。起句寫秋月從東方升起,露水雖生,卻是淡薄微少,給人一種清涼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

第二句寫女主人公在氣候轉涼的季節還穿著輕軟細薄的羅衣,沒有更換秋衣;暗示了因秋涼需要更衣而思念遠方的丈夫。第三句寫女主人公的彈箏行動,實際是以樂曲寄情。結句以巧妙的構思和奇特的表現方法,通過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展示了她獨守空房的哀怨。

詩的前兩句是寫景,秋夜微涼,景物悽清;後兩句是寫情,主人公寂寞難寢,所以殷勤弄箏。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澀的情感掩蔽得嚴嚴實實。一經點破,怨情便展現在讀者眼前,表達了詩人對女子的惋惜之情。

張仲素寫的《秋夜曲》描寫的秋天寒冷的特點;和王維寫的《秋夜曲》所表達的感情是一樣的。

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長,

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

征衣未寄莫飛霜。

賞析:這首七絕詩寫閨中人一夜間的情思,開頭兩句中,分別連用了"丁丁"、"漫漫"兩個疊詞。前者形容漏水的聲音,後者形容輕雲的形狀變幻。

表面上描寫秋夜時間之長,實際上是為了暗襯閨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時間之長。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遠行,離情縈懷。計時的漏壺在靜夜裡響起"丁丁"的滴水聲,一滴滴、一聲聲,彷彿都敲打在她心坎上。

她聽著,數著,心裡著急地在想:"夜怎麼這麼長啊!"她百無聊賴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無邊無際的輕雲在緩慢地移動,月亮時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

思婦在失眠時的所見所聞,無不引動並加重著她的悽清孤寂的感情,並且寫出了秋夜十分漫長、寂靜、清冷的特點。

隨著月光的露出,詩人又把筆轉到了對秋蟲的描寫。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極妙,它不僅透露了節氣正在變化,深秋即將來臨,對秋蟲帶來了威脅,冷得它們通宵哀鳴,同時也為末句的"莫飛霜"作了鋪墊。這裡的"暗蟲"雖然很難說是對戍夫的一種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號的聲音,卻的確使這位**感到天氣涼了,聯想到了遠在邊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還很單薄,該趕快寄衣服給他了。

所以末句才發出了"征衣未寄莫飛霜"的乞求。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飛霜"是思婦內心的獨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爺求告,又是在徑直命令上天。

無論是求告還是命令,都可以從這天真的出語中窺見她對丈夫的無限深情。

這首詩採用了畫龍點睛的寫法。前三句雖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沒有末一句的點題,讀者既無法領會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詩主要抒寫什麼感情,詩中的主人公又是誰。最後一句響起思婦情濃意深的一片心聲,才揭開了全詩的主旨:

原來詩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彈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思婦心上的那根悠思綿綿的情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