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腐爛了很多,這是什麼病?怎麼預防

2021-03-19 18:22:35 字數 6004 閱讀 9300

1樓:雲種養

參考為軟腐病

1、馬鈴薯生長中期遇乾旱應小水勤燒,避免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除積水。

2、發現帶有馬鈴薯軟腐病病株及時拔除病株.並用石灰消毒。

3、初發病噴灑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溶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

4、適時安全收穫。凡機械損傷的薯塊不入窯貯藏。

5、加強貯藏期管理,做到乾淨、乾燥、通風。堆放馬鈴薯薯塊不超過30釐米,10天左右翻撿1次,隨時 剔除帶有馬鈴薯軟腐病病薯的爛薯。

僅供參考,歡迎關注好評,謝謝

馬鈴薯腐爛應怎樣防治?

2樓:匿名使用者

馬鈴薯腐爛症狀及防治方法:

1、晚疫病

【病害症狀】

葉片染病先在葉尖或葉緣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病斑周圍具淺綠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呈褐色,併產生一圈白黴,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葉背最為明顯;乾燥時病斑變褐乾枯,質脆易裂,不見白黴,且擴充套件速度減慢。莖部或葉柄染病現褐色條斑。發病嚴重的葉片萎垂、捲縮,終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發出腐敗氣味。

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塊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擴大或爛掉。

【防治方法】

防治晚疫病,首先要選擇抗病品種;其次,播前嚴格淘汰病薯。一旦發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難控制,因此必須在晚疫病沒有發生前進行藥劑防治,即當日平均氣溫在10-25℃之間,下雨或空氣相對溼度超過90%達8小時以上的情況出現4-5天后噴灑藥劑進行防治。可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來進行防治,每畝用量175-225克,兌水後進行葉面噴灑。

如果沒有及時噴藥,田間發現晚疫病植株後,則需要用瑞毒黴(也稱為雷多米爾、甲霜靈)之類的藥劑進行防治,每畝用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150-200克,兌水進行葉面噴施。如果一次沒有將病害控制住,則需要進行多次噴施,時間間隔為7-10天。

2、癌腫病

【病害症狀】

主要在地下部分,侵染莖基部、匍匐莖和塊莖,病菌侵入寄主刺激細胞組織增生,長出畸形、粗糙、疏鬆的腫瘤,瘤塊大小不一,小的只出現一塊隆起,大的覆蓋整個薯塊,有的圓形,有的形成交織的分枝狀,極似花椰菜。地下的癌瘤初呈乳白色,漸變成粉紅色或褐色,最後變黑、腐爛。在高感品種上,腋芽處,枝尖、幼芽均可長出卷葉狀癌組織,葉背面出現無葉柄、葉脈的畸形小葉,主莖下部變粗、質脆呈畸形,尖端的花序和頂葉色淡,組織變厚易碎。

有的植株矮化,分枝增多,後期保持綠色的時間比健株長。凡地上部出現症狀的,地下部不結薯,幾乎全為癌瘤。

【防治方法】

選用抗癌腫病的品種並結合長期輪作(5年或更長),可以防止癌腫病的發生。封鎖感病地區、禁止從感病地區調運馬鈴薯特別是種薯,是控制病害蔓延最有效的方法。及早施藥防治坡度不大、水源方便的田塊於70%植株出苗至齊苗期,用20%**酮乳油1500倍液澆灌;在水源不方便的田塊可於苗期、蕾期噴施20%**酮乳油20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50~60l,有一定防治效果。

3、黑脛病和軟腐病

【黑脛病病害症狀】

從苗期到生育後期均可發病。種薯染病腐爛成粘團狀,不發芽,或剛發芽即爛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cm出現症狀,植株矮小,節間短縮,或葉片上卷,褪綠黃化,或脛部變黑,萎蔫而死。

橫切莖可見三條主要維管束變為褐色。薯塊染病始於臍部,呈放射狀向髓部擴充套件,病部黑褐色,橫切可見維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壓擠皮肉不分離,溼度大時,薯塊變為黑褐色,腐爛發臭,別於青枯病。

【軟腐病病害症狀】

主要在生長後期危害葉、莖及塊莖,貯藏期對薯塊為害嚴重。葉染病近地面老葉先發病,病部呈不規則暗褐色病斑,溼度大時腐爛。莖部染病多始於傷口,再向莖幹蔓延,後莖內髓組織腐爛,具惡臭,病莖上部枝葉萎蔫下垂,葉變黃,隨病情發展病部以上枝葉萎蔫枯死。

塊莖染病多由皮層傷口引起,最初初在表皮上顯現水浸狀小斑點,以後迅速擴大,並向內部擴充套件,呈現多水的軟腐狀,後薯塊腐爛,發出惡臭。可同時被幹腐病菌侵染,形成幹腐狀。

【防治方法】

避免將馬鈴薯種植在潮溼的土壤中,不要過度灌溉。成熟後儘量小心地收穫塊莖,避免在陽光下暴晒。塊莖在貯藏或運輸前必須風乾。

可在發病初期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400~500倍液,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3~0.5l,隔10天1次,連續灌2~3次。

4、環腐病

【病害症狀】

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兩種型別。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複葉的頂上先發病,葉尖和葉緣及葉脈呈綠色,葉肉為黃綠或灰綠色,具明顯斑駁,且葉尖乾枯或向內縱卷,病情向上擴充套件,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則從頂端複葉開始萎蔫,葉緣稍內卷,似缺水狀,病情向下擴充套件,全株葉片開始褪綠,內卷下垂,終致植株倒伏枯死,塊莖發病,切開可見維管束變為乳黃色以至黑褐色,皮層內現環形或弧形壞死部,故稱環腐,經貯藏塊莖芽眼變黑乾枯或外表爆裂,播種後不出芽,或出芽後枯死或形成病株。病株的根、莖部維管束常變褐,病蔓有時溢位白色菌膿。

防治方法

在塊莖形成和膨大階段維持較高的土壤水分以保證馬鈴薯良好的長勢。避免種植有瘡痂的種薯。避免重複種植馬鈴薯或其他易感瘡痂病的作物,如紅甜菜葉、甜菜、蘿蔔、甘藍、胡蘿蔔、歐洲蘿蔔(該病對這些植物影響不大)。

採用抗瘡痂品種對防治該病害非常有效。

通過施用酸性肥料或硫,維持土壤中ph值在5-5.2之間。避免過多施用石灰,如果需要,最好使用含白雲石的石灰。

「酸性瘡痂」可以通過使用藥劑進行防治,即在發病初期使用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或使用72%農用鏈黴素2000倍進行噴施2-3次,間隔為7-10天。有條件的地方(特別是溫室和網室生產微型薯)可以用土壤熏蒸劑來進行土壤消毒。

土豆腐爛和葉子發黃是什麼病怎麼治

3樓:紫色學習

土豆即馬鈴薯感染黃萎病、早疫病、晚疫病、花葉型病毒病均會出現葉片發黃、腐爛的症狀。

(1)馬鈴薯黃萎病是一種嚴重的土傳及種傳病害,染病後,病株根部和莖部維管束被破壞,葉片葉脈間發黃,逐漸轉褐色,輕發病植株生長緩慢,下部葉片變褐色乾枯,呈現黃萎症狀,嚴重的整個植株萎蔫枯死,剖開莖稈可見到維管束變黑褐色。

(2)晚疫病是馬鈴薯常發病害,葉片染病多從中下部葉開始,先在葉尖出現水漬狀褐色斑點,葉片病斑的周圍形成淡黃色的褪綠邊緣,病斑在莖上或葉柄上呈黑色或褐色,如果判斷為晚疫病可以使用氟吡菌胺霜黴威或霜脲氰代森錳鋅進行防治。

(3)早疫病最先發生在植株的下部較老葉片上,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褐黑色水浸狀小斑點,病斑周圍和病斑之間葉部組織褪綠,隨著新斑的產生和老斑的擴充套件,整個葉片褪綠,然後壞死,脫水。早疫病一般多發生在塊莖開始膨大時,發病前噴灑百菌清、代森錳鋅、克菌丹等品種進行防治。

(4)肥料缺乏方面,當馬鈴薯出現氮、鉀、硫、鎂元素缺乏時,會表現為中下位葉片發黃,若元素得不到及時補充,會向上發展,整個植株表現出明顯的缺素症狀。

(5)缺鉀時表現為葉尖及葉緣壞死,變為黃棕色,並漸向全葉擴充套件,老葉青銅色,乾枯脫落缺氮表現為葉片均勻淡綠色,嚴重時葉片上卷呈杯狀缺硫植株黃化,生長緩慢,葉片會出現褐色斑塊缺鎂老葉的葉尖、葉緣及脈間褪綠,並向中心擴充套件,後期下部葉片變脆,增厚,失綠葉片變棕色而壞色,脫落,若確定為元素缺乏,可使用蘇古米鉀、磷鉀動力、惠得營養液等進行噴施或滴灌,缺硫嚴重地塊可以噴灑硫磺幹懸浮劑。

4樓:路戍人

土豆腐爛和葉子發黃一般是土豆感染了炭疽病。

炭疽病基本症狀

馬鈴薯染病後早期葉色變淡,頂端葉片稍反捲,後全株萎蔫變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從地面至薯塊的皮層組織腐朽,易剝落,側根區域性變褐,須很壞死,病株易拔出。莖部染病生許多灰色小粒點,莖基部空腔內長很多黑色粒狀菌核。

炭疽病發病條件

主要以菌絲體在種子裡或病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飛濺傳播蔓延。孢子萌發產出芽管,經傷口或直接侵入。生長後期,病斑上產生的粉紅色粘稠物內含大量分生孢子,通過雨水濺射傳到健薯上,進行再侵染。

高溫、高溼發病重。

炭疽病防治方法

及時清除病殘體。(2)避免高溫高溼條件出現。(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5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l000倍液,防效優於單用上述殺菌劑。

5樓:難以拋開瑣事

土豆苗葉子發黃是什麼病

大個土豆一端發黑腐爛,請問這是什麼病,什麼原因造成的,來年種植怎麼預防

6樓:農醫生

大黑斑腐爛是馬鈴薯晚疫病,薯塊受害時,形成淡褐色不規則的小斑點,稍凹陷,病斑下面的薯肉變褐壞死,最後病薯腐爛。小黑點是馬鈴薯瘡痂病。晚疫病加強栽培管理。

於苗期、封壟期分別及時培土,減少病菌侵染薯塊的機會;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在雨後後及時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溼度,減少晚疫病流行發生的可能;發現病株時應立即拔除深埋。在發病前進行噴藥防治效果比較好,作預防性噴藥時,第一次應在馬鈴薯封壟之前,以後每隔2-3周噴一次。發病後,每隔5-7天噴藥1次,連噴2-3次。

藥劑可選用金雷多米爾、安克錳鋅、甲霜靈猛鋅、百菌清等,藥劑要交替使用以減少抗藥性。在中心病株出現後,或現蕾期至開花期,每畝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200-250g的灌根

馬鈴薯 腐爛 該咋辦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家的馬鈴薯帶病菌被感染了,把壞的揀出來,放在通風的地方,記住要被陰,乾燥後把存放地點用水洗乾淨,在存放就可以了。

8樓:遺落長安的繁華

出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田間溼度過大,土豆種薯忌水,田間積水多、溼度大,極易造成爛薯,二是地下害蟲為害嚴重,造成種薯受蟲傷腐爛。三是病種薯多,在田間溫溼度適宜時造成爛薯,四是播種時種薯與化肥接觸,肥料傷害引起爛薯。五是如果切薯播種,可能是沒有進行種薯消毒處理,播後感染病菌造成爛薯。

可根據實際情況對照找出原因。

9樓:濱州啄木鳥

馬鈴薯種薯儲存與糧食作物的儲存相比有很大不同。禾穀類作物收穫後的種子只要達到安全水分就比較容易儲藏,馬鈴薯收穫後的塊莖含水量一般在80%左右,在儲存期間易遭到病菌的侵染而腐爛。高溫易傷熱,低溫易凍害,又由於馬鈴薯塊莖既是營養器官又是繁殖器官,所以要採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一、入庫前的準備

1、庫房準備。2、庫房要求通風乾燥。3、溫度可控。

庫內用石灰水消毒地面和牆壁。4、並用甲醛和高錳酸鉀燻蒸消毒(每120平方米用500克高錳酸鉀、700毫升甲醛溶液)。5、種薯準備:

將爛薯、病薯、凍薯、傷薯挑出,將好薯裝入透氣性好的袋記憶體放。儲存好的種薯播種前1-2天切塊或隨切隨種,不能早切,以防爛種。

二、堆放

休眠期短的品種不耐儲藏,堆高在0.5-1米,儲藏量不要超過全庫容積的2/3,最好為1/2,便於管理。垛之間要留有空隙。

三、溫溼度控制

種薯收穫後,要增加種薯表皮木栓化的程度以提高儲藏質量,溫度保持在15℃-20℃,需要15天左右。進入降溫階段後,前期每天降1℃左右,當降至7℃左右時每天降0.5℃左右,最後穩定到2℃-3℃左右,開始進入安全儲藏期。

出庫前溫度逐漸上升到10℃-15℃,此時可以安全出庫。儲藏庫的溼度始終保持在80%最好。

四、光照

種薯儲藏對光照要求不嚴格,一般來說,種薯塊莖表皮變綠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也能抑制幼芽的徒長而形成短壯芽,有利於產量的提高。

五、通風

在種薯儲藏期間,必須保證有流通的清潔空氣,通風不良會防礙塊莖的正常呼吸,影響種植後田間的出苗率。特別是剛入庫時前半個月通風最關鍵,通風又可調節庫內的溫、溼度,保證種薯儲存的安全。

總之,馬鈴薯種薯儲存期間實行科學的管理方法,嚴格控制庫內的溫度、溼度和通風條件,確保種薯品質,降低儲存期間的自然損耗,為馬鈴薯生產提供合格的種薯。

農戶儲藏少量種薯

一、農戶取回種薯後,及時將爛薯、病薯挑出,防止爛病薯侵染好種薯。

二、選擇具備通風條件的房間,儲藏量不超總容積的三分之二即可,清掃乾淨。如果是水泥地面,最好用木製品或草墊等物品隔開。前期(9-11月)注意通風,根據裝置條件儘量降溫。

中期(11月-2月),溫度控制在1-5℃之間,要準備覆蓋物,以保暖透氣最好,勤觀察種薯溫度始終保持堆溫維持在2-3℃之間為最適合,以防冷害及凍害發生.後期(2月-播種前),氣溫上升到5℃以上時,部分有頂芽露出,要讓種薯見散光,有必要時散存放,充分見光,但不能太陽直射,有利於形成壯芽,抑制芽過長,有利於切塊、種植。

馬鈴薯是什麼病?怎麼防治,馬鈴薯的病毒病要怎樣防治?

考慮晚疫病危害 使用68.75 銀法利懸浮劑50 75毫升 畝均勻噴霧,可以達到保護和 的雙重效果。選用58 甲霜靈錳鋅600倍液 10 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 報農活力素750倍液 或50 乙膦鋁錳鋅600倍液 12.5 腈菌唑2000倍液 金太龍追肥寶600倍液 或72 霜脲錳鋅600倍液 12...

馬鈴薯什麼病?怎麼防治,馬鈴薯得了什麼病?怎麼防治?

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 二是建立無病留種地。由於病薯是主要的初侵染 建立無 種地,可以減少初期菌源。留種地應採取更為嚴格的防治措施。三是輪作與清潔田園。與非茄科作物實行2 3年輪作,嚴禁與西紅柿連作,並及時清潔田園。四是藥劑防治。種薯處理可用72 霜脲 錳鋅可溼性粉劑或50 錳鋅 氟嗎啉可溼性粉...

馬鈴薯瘡痂病怎麼識別和防治,請問這是馬鈴薯啥病害?怎樣進行識別及防治?

馬鈴來薯瘡痂病由瘡痂病鏈黴菌自引起病菌潛伏在大多數馬鈴薯生長的土壤裡。最初症狀,是塊莖表面發生褐色模糊的大如針尖的凸起,進一步發展增大,淡褐色消失,患病組織硬結。病斑之下栓皮細胞大量產生,最後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瘡痂狀硬斑。瘡痂病菌可以在腐生性土壤中存活,一旦遇到適宜發病的條件,病菌孢子或菌絲就會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