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題目怎麼做,微觀經濟學的這道題怎麼做?詳細過程

2021-03-19 18:22:21 字數 3983 閱讀 3757

1樓:聖言之

1.已知w=5,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2.根據生產函式及產品**p=0.10,可以求得:

vmpl=p×mpl=p×

=0.10×(-0.01l3+l2+38l)'

=0.10×(-0.03l2+2l+38)。

3.即:5=0.10×(-0.03l2+2l+38)或  0.03l2-2l+12=0。

4.計算出:l1=20/3   l2=60。

5.當l1=20/3時,取最小利潤。

6.當l2=60時,取最大利潤。

所以要僱60小時勞工。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誌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

均衡**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

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理論及其應用」。

微觀經濟學的這道題怎麼做?詳細過程

2樓:匿名使用者

(1)總成本

tc=∫mc dq=∫(3q^2-12q+10) dq=q^3-6q^2+10q+k

因為q=5時,tc=55代入求得 k=30所以 總成本 tc=q^3-6q^2+10q+30總可變成本 tvc=q^3-6q^2+10q 【30為固定成本】平均成本 ac=tc/q=q^2-6q+10+30/q平均可變成本 avc=tvc/q=q^2-6q+10

3樓:匿名使用者

《安天會》(後改編為「鬧天宮」)

這道微觀經濟學的習題怎麼做,謝謝!

4樓:三心草

1、求出稅收前的均衡點(p,q)=(10,80);

2、由於**對生產者每單位產量收稅4元,所以需求曲線不變,供給曲線左上方移動,因為是對每單位收稅4元,所以供給曲線上的任何一個點都較收稅前上移4元,由於之前供給曲線經過均衡點(10,80),所以可知變動後的供給曲線經過(14,80)這個點;又因為供給曲線的斜率未變,為1/6,所以根據點斜式公式求出變動後的供給曲線為q=6p-4;

3、將新的供給曲線q=6p-4與需求曲線q=100-2p聯立,求得新的均衡點為(13,74)。顯然徵稅後****了3元,這部分由消費者承擔,另外1元由生產者承擔,產量下降了6個單位。至於具體的消費者剩餘和供給者剩餘分析需要畫圖,你自己動手畫畫吧,解題過程我已寫清楚了。

微觀經濟學要怎樣考試?

5樓:陳mc樂園

微觀經濟學要學好才能考好!!我就講些方法吧:

1:其實不管你學什麼,都要講究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是唯一的,每個人都不同。你可以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法去學習,如聽**。

2:西方經濟學屬於純理論性的學科,它所包括的知識也基本上是比較模式化的,也就是說,相對於政治經濟學它聯絡實際的東西比較少,能與實際聯絡起來的地方主要是巨集觀部分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理論、開放經濟理論部分等章節。另外,西方經濟學中理論模型很多,要引起注意。

下面具體談幾點: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圖形。可以發現,整個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由一系列的圖形貫穿起來的,幾乎每一章、每一節都有圖形,而且,要想闡述一個原理,沒有圖形配合是做不到的。

因此,在複習時,我把每一個圖形都畫在一個本子上,圖形旁邊還加註上有關圖形的解釋和說明,以及圖形所代表的政策含義。總結在一起以後,就可以常常拿出來看一看了,仔仔細細地看懂每一個圖,並且牢記。許多題目即使沒有要求畫出圖形也可以利用圖形幫助解答的。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進行理解記憶。一般的專業課考試中都有名詞解釋,按常理說這屬於基礎題,是給你分得的,所以不能丟分。對這些重要概念,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出來,還是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可以用自己的話說的。

最後,知識的掌握要系統化。這一點也尤其重要。因為西方經濟學中涉及到許多不同的學派,不同學派的理論模型、觀點、政策主張都是有一定的差異的。

很可能會出題讓你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所以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去聯想記憶,看到一個學派的因素分析時,要回想一下其他哪個學派也在這一領域有分析,異同點在**。

比如,消費理論就包括凱恩斯、弗裡德曼、莫迪利亞尼等,貨幣需求理論包括貨幣數量說、貨幣交易說、凱恩斯的流動性陷阱等,廠商理論中包括四種廠商型別,它們之間的需求供給曲線、均衡狀態、均衡條件以及效率的比較等。

從而我們能夠看出,這些理論之間的相關性是很大的,因此,在複習的時候,你也要體現出這一方面的偏向。你可以把這些相關聯的知識點也都總結在一個本子上,總結的過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統掌握它的過程。

由於西方經濟學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極其重要,關於西方經濟學的複習和考試一般應該注意:

(1)準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並能比較靈活的運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記硬背能解決的,必須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並且不能求大概。在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就可以根據基本概念來串聯相關的知識和內容。

比如說需求變動和需求量變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彈性和需求曲線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會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後的經濟學涵義是必要的。再如,從需求量變動就應該能想到需求曲線背後消費者行為理論。

而從需求彈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彈性對廠商受益的影響。不僅是這樣,還要能將這個專業所要考的課程能聯絡起來,如由需求曲線的變動和供給曲線的變動能分析利率決定理論,等等。因而只有通過比較和聯想,才能真正地學好西方經濟學並能在其他課程中靈活運用,以減輕學習的負擔。

(2)要對整個知識框架進行掌握。對於這一點來說,就是要在腦海中隨時可以浮現出這門課程的全貌,而不是支零破碎的,或者很多知識只有當別人提醒時才能回憶起來。把握好整個知識的邏輯結構就可以避免知識點的遺漏和盲點。

以微觀經濟學為例,對於微觀經濟學,應該知道整個內容就是論證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這就是一般均衡理論的直接目的,而一般均衡就需要各個市場的均衡。從而微觀經濟學就花大力氣論證了產品市場的均衡和要素市場的均衡。

產品市場的均衡就是均衡**理論,而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者行為理論則從兩個方面分別推導了均衡**理論中涉及到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這樣整個微觀經濟學的框架就可以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我們具體的工作就是補充「肉」了。

同時對整個知識框架的把握還有利於比較分析不同的內容。只要我們知道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者行為理論在整個結構中的作用,我們就能比較對應來掌握這兩部分,消費者行為理論從理性人假說出發(消費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運用預算約束線和無差異曲線(序數效用論)來推導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

而生產者行為理論也是從理性人假說出發(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運用等成本線和等產量線來推導向右上方傾斜的供給曲線。這樣我們還可以比較等產量線和無差異曲線的性質,比較理解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和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等等。

對於巨集觀經濟學來說,其邏輯結構相對比較容易,整個內容就是論證國民收入的決定。因而從最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只涉及一個市場即產品市場來擴張到兩個市場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來決定國民收入,而ad—as模型則是在is—lm模型中加入第三個市場勞動力市場開放經濟中的國民收入決定則是將經濟從封閉擴充套件為開放經濟。

經濟增長理論則是從動態來考察均衡國民收入的實現。

(3)掌握經濟學(包括其他課程)中的一個基本假設——理性人假設以及由此得到的最大化原則和實現最大化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這一條件。這對於任何處於完全市場中的經濟行為主體都是適用的。和掌握知識。

因為這樣可以比較清晰的理解概念和理論,同時有助於加深印象,也有助於思維的表達。這一點在經濟類學科中的作用是明顯的。同時在考試中也應該儘量採用圖表來分析問題。

(4)在考試中應該儘量使用規範的經濟學語言。因為語言表達往往能給人一種能反映其思想和知識的印象。使用規範的語言可以體現你的經濟學功底。

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這就是所謂的供給需求法則。排除吉芬商品 不知道親是什麼程度,第一種通俗的理解方式是 因為我的預算,就是我的錢的總數是固定,我沒法消費超出我的預算的東西。那麼當 上升的時候相應我可消費的東西就減少。就是p x w,w固定,p上升,則x下降。第二種理解方式含義和第一種差不多,但是是嚴格的數學的方式證明。...

微觀經濟學題目求解答,微觀經濟學題目求解答,經濟學!!

我個人認為選b。從圖上來看,甲商品 上升會導致乙商品需求量上升,2的論述錯誤。同時,對甲商品本身而言,其 上升將會導致其需求量下降。甲乙商品需求量反向變動,屬於替代品,4的論述正確。對於替代品而言,兩種商品的 變化都會影響到兩種上品的需求量,1論述正確。對於3,甲商品價值量下降,則甲商品的 將會下降...

微觀經濟學題目

你如學過高微,用生產集的擬凸性就可以直觀解釋。如果用初級微觀的理論解釋也可以 西方經濟學是強假定技術隨時間不斷進步的,因此2012年x與y的產出組合點應位於更高的效用水平 座標系的東北方向 排除這樣就排除a b項。而根據無差異曲線的形狀 在初級微觀裡是嚴格凹 這就決定了n 3,4 與q 4,5 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