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宙斯0i碖
民間傳統文藝:地花鼓、蚌殼舞、彩蓮船、打花船、漁鼓、三棒鼓、說鼓、喪鼓、打土地、儺願、蓮花鬧等。
文藝創作:清末至**,縣籍作家、詩人、學者作品,以詩歌、散文為大宗、文學理論次之。新中國成立後,則以新詩、**、散文、戲曲、民間文學為主體,文學理論較前有所發展。
其中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填補歷史空白。各個時期作品各有所長,其內容或狀寫山川,或記人敘事以言志,或陳史述今以論理,各具風韻,各領**。
縣籍作家、學者從事專業或業餘文學創作的,晚清時期有彭近道、高梧亭、劉定範、饒明認、黎嵩寺、易佩紳、易順鼎、易順豫、陳懷甫等。均有作品專集。**時期,易君左佳作頗多,易瑜(女)、曾毅、黃學藝(女)、鄒蘊真、楊國經等亦有專著或專集出版。
非物質文化遺產:漢壽楊么的民間故事已納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漢壽皮影戲、龍舟的打造工藝等2項已納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漢壽皮影戲、漢壽竹馬戲、漢壽漁鼓、漢壽三棒鼓、漢壽夯歌、鄭王公公出行、漢壽抱鸕鶿、漢壽楊泗廟、漢壽地花鼓、漢壽舞獅、漢壽山歌等11項已納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物古蹟:淨照寺遺址、楊么墓、黃城寨遺址、鎮龍閣遺址、南禪寺古塔、洗墨池碑文、也園石刻、造像石雕、中共漢壽縣委會成立舊址、抗日將士陣亡公墓。通過2023年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有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31件,**文物168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處。
特別是帥孟奇故居,通過近幾年的艱辛努力,已全面修復,並形成一定規模,現已成為了漢壽縣重要的文化遺產資源和紅色旅遊景點。 漢壽是一個有著一定群眾基礎的體育強縣,群眾體育活動興盛,有著「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的稱號。主要有休閒操、地擲球、門球、休閒拳、健身秧歌、腰鼓、太極拳、廣場舞等群眾喜聞樂見專案。
傳統龍舟競渡更是歷史悠久,2023年被湖南省龍舟協會授予「湖南省傳統龍舟之鄉」的稱號,2023年、2023年連續兩屆奪得全國傳統龍舟大賽冠軍,2023年獲湖南省第五屆農**動會標準龍舟賽兩項冠軍。2023年、2023年連續兩屆成功舉辦全國汽車越野爭霸賽。
青少年體育依託水域優勢開設賽艇、皮艇、划艇運動專案,在全省縣級排名前列,是湖南省體育後備人才重點縣。摔跤、柔道、跆拳道、舉重、田徑、足球等專案在全市排名前列。2023年至今,漢壽籍運動員共獲得全國比賽金牌11枚。
縣境居民以大米為主食,兼食紅薯、豆類。農戶忙時日食3餐,閒時是食2餐,皆以大米飯為主。丘陵區農戶有時在飯中拌些乾紅薯或鮮紅薯,湖區農戶雜以蠶豆、豌豆。
荒時暴月,吃稀粥或菜拌飯。無論老少,有嗜辣習慣,愛吃糌辣椒、油炸辣椒、辣子醬、白辣椒。有醃製罈子菜、醃臘肉臘魚的習慣。
城鄉居民喜吃糯米湯圓,春天愛吃蒿子粑粑,三月三用地茉菜煮蛋,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餈粑,過年過節做甜酒湯圓,喜用荷包蛋、姜鹽茶、擂茶款待賓客。縣境水產豐富,縣民愛食糌辣椒糊魚、黃鱔下面條等。
筵席清末**時期,富者多辦「海蔘席」、「魚翅席」;普通人家多以雞、魚、肉宴客,主茶為炒米粉、紅繞肉、黃燜魚、筍子炒豆乾等。貴賓臨門,多殺雞備酒相待,雞頭敬主客,雞腿讓小孩,主人勸菜敬酒。席上嗜酒者好猜拳。
農村用方桌,每席8人,尊者居上席。城鎮多圓桌,不分上下席,主客和陪客隨意入坐。新中國成立後,喜慶筵席,菜餚更為講究,無論城鄉,上菜均在10道以上。
80年代,菜餚花色品種繁多,有醬制甲魚、紅繞野雞、銀魚調湯、黑魚炒片等特色菜上席。勸菜敬酒如故。
婚嫁婚前一日,男方給女方送禮,稱「過禮」。一般人家十魚十肉,較好的邊豬帶頭,還有魚、酒及折妝金等,富有者用雙豬雙羊兼其他禮品。男女雙方家庭均設設宴招待前來賀喜的親友,一般辦酒三天,第一天稱「夜宴」,第二天稱「正酒」,第三天稱「撤席」。
女家辦酒比男家先一天。婚日,由男方派花轎、輿轎及樂隊等到女家迎親。新娘由至親若干人送往男家,叫「送親」。
到男方家後,初入洞房,新郎、新娘互搶床廳,同吃「和氣茶」,傍晚,由禮生主持,行「廟見禮」,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父母。入夜,親友擁入洞房嬉鬧,稱「回門」。初婚一個月(或四十天),男女不分開,叫「不離房」。
喪葬送終。人將嚥氣,子女跪在這邊燒紙錢送終。給死者抹屍,換壽衣、壽帽、壽鞋、壽衣須奇數,
三、五、七層。然後,移屍置於堂左側地席上,蓋上「子孫被」。隨即,道士進場,念「開路經」,富豪人家請禮生做「堂祭」;弔唁。
新友聞訊後,前往弔唁,烯放鞭炮,立中堂屍前默哀,作揖磕頭。此時,鼓樂哀鳴,孝子伏跪屍旁還禮,以表謝意;入殮:又叫「進材」。
置棺材於中堂左側,棺內放石膏、木炭灰等吸潮之物,棺內四周用黃紙或白紙糊上,待主要親友到齊瞻仰遺容後,由4人抬屍放入棺內,然後,依次加蓋親友所送的「壽被」。頭、腳、肘均用灰包塞緊固定,接著合上棺蓋,釘上棺銷,並用絲綢或皮紙以生漆或調和漆塗塞縫痕。堂上設靈位,道師導引孝子親友祭拜,停柩一般2-3天。
出葬:又叫出殯。出殯時舉行出殯儀式,孝子穿孝衣,腰繫草繩,穿草鞋,執孝棍,在靈柩前跪引開路,眾親護送到墓地入葬;
安靈:出殯後,孝子捧靈牌沿出殯路線回家設靈堂,供靈牌。
喜慶生育。婦女生下頭胎,丈夫即備鵝一隻,酒一罈,紅蛋數枚,去岳家報喜。生男,置鵝於廳堂上方;生女,置酒於上方。
岳家當即將喜酒和紅蛋分送親友,並將備制的嬰兒衣、物、雞、蛋、米等連同鵝交給女婿帶回,謂之「送毛粥米」。嬰兒出生第三天,用艾葉水洗澡,謂之「洗三朝」。第十天,親友到嬰兒家送粥米慶賀,叫「打十朝」。
產後1個月(湖區)或1個半月(山區),產婦帶嬰兒回孃家「出窩」、「走滿月」。此谷至今未改。
祝壽男女50歲或60歲開始,逢「十」由子女親友備衣物、鞋帽、壽屏、壽匾為其祝壽。男祝虛女祝實。祝壽時設宴擺酒。
50-70年代,此俗漸廢。80年代祝壽之風盛行,壽禮除送禮送衣物外,還有送收錄機、電視機、首飾等物。80年代城鄉興起做36歲生日之風。
此外喬遷新居,店鋪開業、子女升學、入伍,多設宴歡樂,親友送禮道賀,相沿成俗。 春節。俗稱過年。
從臘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為節期;元宵節: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晚上家家燈火通明,有「三十夜裡的火,十五夜裡的燈」之說。
城鎮常辦燈會。清明節:清末**時期,人們聚族而祭,上墳壘土,立碑,掛紙錢,紙花,以緬懷先祖。
端午節:五月初五為小端午節,十五為大端午節。家家戶戶門框掛艾蒿、菖蒲,吃鹽蛋、粽子,飲雄黃酒,以粽子、綠豆糕,摺紙扇等物饋贈親友。
沿江開展龍舟賽。新中國成立後,習俗如故。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日,閤家團聚會餐,吃餈粑。入夜,邊品嚐月餅、糖果邊賞月。
節日前後以月餅、餈粑饋贈親友。新中國成立後,此俗甚濃。重陽節:
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是日,有登高郊遊的習慣,謂「重九登高」。鄉間喜於此日釀酒,叫「重陽酒」。
80年代,此日定為老年節。
漢壽的歷史文化?
2樓:匿名使用者
縣境,戰國屬楚地。
秦為黔中郡地。
西漢為武陵郡索縣地。東漢陽嘉三年(134),改索縣為漢壽縣,治所今鼎城區斷港頭。
三國吳,漢壽縣改為吳壽縣。赤烏十一年(248),析吳壽縣置龍陽縣,設治所於今縣城,屬武陵郡。
宋大觀年間(1107-1110),改為辰陽縣。紹興三年(1133),複名龍陽。五年升縣為軍,移治黃城寨(今聶家橋鄉黃城港)。三十年復縣,治所遷回原址,隸屬鼎州。
元元貞元年(1295),升為州,轄沅江縣,屬常德路。
明洪武三年(1370),降為縣。至清,屬常德府。
**元年(1912),龍陽更名漢壽,3年隸武陵道。5年,屬湘江道。11年,直隸於省。27年,隸屬第五行政督察區。
2023年8月4日,縣境和平解放,隸屬益陽專署。2023年11月,改屬常德專署。2023年,常德專署改市,隸屬常德市。
民間傳統文藝:地花鼓、蚌殼舞、彩蓮船、打花船、漁鼓、三棒鼓、說鼓、喪鼓、打土地、儺願、蓮花鬧等。
文藝創作:清末至**,縣籍作家、詩人、學者作品,以詩歌、散文為大宗、文學理論次之。新中國成立後,則以新詩、**、散文、戲曲、民間文學為主體,文學理論較前有所發展。
其中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填補歷史空白。各個時期作品各有所長,其內容或狀寫山川,或記人敘事以言
志,或陳史述今以論理,各具風韻,各領**。
縣籍作家、學者從事專業或業餘文學創作的,晚清時期有彭近道、高梧亭、劉定範、饒明認、黎嵩寺、易佩紳、易順鼎、易順豫、陳懷甫等。均有作品專集。**時期,易君左佳作頗多,易瑜(女)、曾毅、黃學藝(女)、鄒蘊真、楊國經等亦有專著或專集出版。
戲曲:武陵戲、燈戲、湘劇、京劇、歌劇、話劇等,境內均有流行。其中,武陵戲、燈戲歷史悠久,地主特色濃郁,為群眾喜聞樂見。
文物古蹟:淨照寺遺址、楊么墓、黃城寨遺址、鎮龍閣遺址、南禪寺古塔、洗墨池碑文、也園石刻、造像石雕、中共漢壽縣委會成立舊址、抗日將士陣亡公墓。
3樓:匿名使用者
漢壽源自西漢時期的「索縣」,至漢陽嘉三年(134年)更名「漢壽縣」,縣治位於今鼎城區斷港頭;三國吳改名「吳壽縣」,吳赤烏十一年(248年)從「吳壽縣」析置「龍陽縣」。宋朝大觀年間改「龍陽縣」為「辰陽縣」;宋紹興三年(1133),複名「龍陽縣」;宋紹興五年升縣為軍,紹興三十年復置「龍陽縣」;元代元貞元年(2023年)升為龍陽州;明朝洪武三年(2023年)降為縣;**1年改「龍陽縣」為「漢壽縣」至今。今之漢壽自元代元貞元年(2023年)升為龍陽州轄沅江縣屬常德路;明朝洪武三年(2023年)降為縣直至清代屬常德府;**1年改為現名,**3年隸屬武陵道,5年屬湘江道,11年直隸於省,27年屬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益陽專區,2023年11月改屬常德專區(常德地區、常德市)至今。
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 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
歷史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歷史文化遺產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存在歷史價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曆史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 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 世代相承的傳 統文化表現形式。...
山西的歷史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覆雜的地形地貌 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西現存的古建築居全國之首,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處,省級400多處。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臺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國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南禪寺。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