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女兒香女兒香
劃分四季的方法有很多種:
①古代我國古代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
在我國出版的日曆上,公元紀年的日期旁邊,還標著一種農曆,這種曆法也叫夏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陰曆」。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曆的月份來劃分四季:農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孩子們都盼著過「年」,這個「年」就是指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既是一年的頭一天,也是農曆季節劃分上春季的開始,所以**節。
②天文曆法
在天文上,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四季的開始。
③氣象氣象上,通常以陽曆的3月到5月為春季,6月到8月為夏季,9月到11月為秋季,12月到第二年的2月為冬季。
如果認真地想一想,我們就會發現,上面這些劃分四季的方法,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不論什麼地方,都是分別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這就和各地區的實際氣候狀況有了很大差距。譬如,按照上面的劃分標準,3月份就應是春季。
這時節,長江以南燕飛草長、桃紅柳綠,確實春意正濃;黑龍江省卻依然是寒風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島又已經是可以穿單衣服的夏熱天氣。
季節變化和人民生活、工農業生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能不能制定一種符合自然界景象變化的四季劃分標準呢?
為了儘可能真實地反映一個地區季節變化的物候情況,氣象部門是用五天平均氣溫的高低(簡稱候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指標:
將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的第一天,稱為春季的起始日。
將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22℃的第一天,稱為夏季的起始日。
將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22℃的第一天,稱為秋季的起始日。
將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10℃的第一天,稱為冬季的起始日。
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節是怎麼分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春季為3-5月、夏季為6-8月、秋季為9-11月、冬季為12-2月。
在氣候上,四個季節是以溫度來區分的。在北半球,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3樓:粟新宇
按中國農曆分,中國農曆一月到3月是春季,3月到7月是夏季,7月到10月是秋季,10月到1月冬季
4樓:匿名使用者
四季的劃分,我國與西方有所不同。我國的四季劃分方法,強調季節的天文特徵:夏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短,正午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兩季,晝夜均勻,正午太陽高度適中,是冬夏之間的過渡季節。
具體地說,它以二十四氣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為四仲(見四季的劃分)。
春季:立春為起點,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
夏季:立夏為起點,夏至為中點,立秋為終點;
秋季:立秋為起點,秋分為中點,立冬為終點;
冬季:立冬為起點,冬至為中點,立春為終點。
這樣的四季,具有明顯的天文意義,但與實際的氣候情況不符。例如,立春和立秋,是春秋二季的開始,而在氣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是夏季和冬季的中點,可是在氣候上,它們並非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候。
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
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5樓:maopao歲月
一年有春夏秋冬幾個季節啊。日曆上面都會有節氣,可以看一下
6樓:狂野飆車黨
四季按照農曆算:正月至三月為
春季、四月至六月為夏季、七月至九月為秋季、十月至十二月為冬季。
四季按照公曆算:2-4月為春季、5-7月為夏季、8-10月為秋季、11-1月為冬季
中國疆域空前遼闊,以中緯度(北緯30-40度)大致符合節氣所對應的氣候,以此劃分的話,春季從雨水開始(2月19日前後)至小滿(5月21日前後)結束。
7樓:匿名使用者
四季的劃分,天文特徵:夏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短,正午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兩季,晝夜均勻,正午太陽高度適中,是冬夏之間的過渡季節。具體地說,它以二十四氣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為四季的起止。
春季:立春為起點,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
夏季:立夏為起點,夏至為中點,立秋為終點;
秋季:立秋為起點,秋分為中點,立冬為終點;
冬季:立冬為起點,冬至為中點,立春為終點。
要使春夏秋冬四季反映地面上的氣候條件,必須採用氣候本身的標準來劃分四季。氣候學上通常以侯平均溫度(每5日的平均氣溫)作為季節的劃分標準:候溫高於22℃的時期為夏季,低於10℃為冬季,介於二者之間的為春季和秋季。
這樣,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溫度標準。但是,同一地點,四季必然長短不一;不同地點,同一季節並非同時始終。而且,並非到處都有四季。
赤道附近的區域屬於熱帶四季劃分,只有雨季旱季之分。
一年是12個月,每季三個月。根據氣溫高底、冷熱的不同,人們就把3月、4月、5月定為春季;6月、7月、8月定為夏季,9月、10月、11月定為秋季;12月、1月、2月定為冬季。我國幅原遼闊,南北相距幾千公里,所以,同是一個季節,溫度大不相同,比如春季,最南邊已經穿夏衣了,可是最北邊還在穿棉衣呢。
8樓:匿名使用者
春夏秋冬。打春颳風,夏熱下雨,秋風掃落葉,冬至寒凍。
9樓:匿名使用者
春季3~5月 夏季6~8月 秋季9~11月 冬季12~2月
10樓:匿名使用者
2至4月為春,5至7月為夏,8至10為秋,11至次年1月為冬。
11樓:匿名使用者
準確的說要按照24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來分季節。平時模糊的說法是陽曆234、5 6 7、8 9 10、11 12 1
四季劃分的方法和依據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對四季的劃分,有以下幾種方法:
1.天文劃分法 從天文現象看,四季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在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就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就是冬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就是春、秋兩季。為此,天文劃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為四季的開始。
即:春分到夏至為春季,夏至到秋分為夏季,秋分到冬至為秋季,冬至到春分為冬季。
2.氣象劃分法 在氣象部門,通常以陽曆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來年2月為冬季,並且常常把1、4、7、10月作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劃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為春季開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為夏季開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為秋季開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為冬季開始。
4.農曆劃分法 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曆月份來劃分四季。以每年陰曆的1~3月為春季,4~6月為夏季,7~9月為秋季,10~12月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頭一天,也是春天的頭一天,所以又**節。
上述幾種方法雖然簡單方便,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這與我國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是有很大差別的。例如,按照上述劃分方法,3月份已屬春季,這時的長江以南地區的確是桃紅柳綠,春意正濃;而黑龍江的北部卻是寒風凜冽,冰天雪地,毫無春意;海南島的人們則已穿單衣過夏天了。為使四季劃分能與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節奏相吻合,氣象部門採取了候溫劃分四季法。
5.候溫劃分法
這種劃分法是以候(五天為一候)。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溫度指標。當候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時為夏季開始,候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時為冬季開始,候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為春秋季。
從10℃升到22℃是春季,從22℃降到10℃是秋季。
13樓:匿名使用者
四季劃分
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強調四季的天文意義,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執行了90°。
西方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從天文意義上講,我國的以四立為劃分四季界限更為科學。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都等於全年的平均值,具有從極大值(或極小值)向極小值(或極大值)過渡的典型特徵。因此,把春分作為春季的中點,和把秋分作為秋季的中點是非常合理的;夏季裡,晝最長,夜最短,太陽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該日地表獲得太陽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為夏季的中點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為冬季的中點也是很科學的。
但是,從實際氣候上講,夏至並不是最熱的時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時候,氣溫高低的極值都要分別推遲1~2個月。我國有「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說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別安排為夏季和冬季的開始日期,與實際氣候能更好地對應。
所以,西方四季劃分更能體現實際的氣候意義。
無論是我國的具有天文意義的四季劃分,還是西方具有氣候意義的四季劃分,都是天文上的劃分方法。這是因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確切的含義,都是把全年分成大體相等的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太陽在黃道上執行90°。它們都不能反映各地氣候的實際情況。
通過這種方法劃分的季節,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統一的。在半球的範圍內,每個季節有統一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刻,並且在半球範圍內,每一地點均存在著這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是等長的。
為了準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例如,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
按此標準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這就是氣候四季。
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
天文四季具有理論意義,氣候四季具有實用價值。天文四季是氣候四季劃分的基礎。天文四季是半球統一的。
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氣候四季則是區域性區域(中緯地區)統一的。天文四季的劃分取決於天文現象的變化,氣候四季的劃分取決於氣溫的變化。無論哪個半球的哪個地點,都有等長的天文四季;而氣候四季則在同一地點也不一定等長。
這是天文四季和氣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處。
*二十四節氣總覽(按公元月日計算):
春季:2月3--5日交節 [立春(節氣),黃經315度];2月18--20日交節[雨水(中氣),黃經330度];
3月5--7日交節 [驚蟄(節氣),黃經345度];3月20--22日交節[春分(中氣),黃經 0 度];
4月4--6日交節 [清明(節氣),黃經15度 ];4月19--21日交節[穀雨(中氣),黃經30 度];
夏季:5月5--7日交節 [立夏(節氣),黃經45度 ];5月20--22日交節[小滿(中氣),黃經60 度];
6月5--7日交節 [芒種(節氣),黃經75度 ];6月21--22日交節[夏至(中氣),黃經90 度];
7月6--8日交節 [小暑(節氣),黃經105度];7月22--24日交節[大暑(中氣),黃經120度];
秋季:8月7--9日交節 [立秋(節氣),黃經135度];8月22--24日交節[處暑(中氣),黃經150度];
9月7--9日交節 [白露(節氣),黃經165度];9月22--24日交節[秋分(中氣),黃經180度];
10月8--9日交節 [寒露(節氣),黃經195度];10月23--24日交節[霜降(中氣),黃經210度];
冬季:11月7--8日交節 [立冬(節氣),黃經225度];11月22--23日交節[小雪(中氣),黃經240度];
12月6--8日交節 [大雪(節氣),黃經255度];12月21--23日交節[冬至(中氣),黃經270度];
1月5--7日交節 [小寒(節氣),黃經285度];1月20--21日交節 [大寒(中氣),黃經300度]。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
六、廿一,下半年是
八、廿三。
生物五界系統劃分的依據,生物五界系統劃分的依據
首先你得明白,這五屆是以細胞結構基礎來分的,病毒不要考慮。一.多細胞的 比較高階的兩界 動物界 植物界。這兩界是結構比較複雜,而且器官組織分化很高階,各器官之間能協調工作為整體的生命活動做必要活動 二.單細胞的 比較地段的兩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為什麼叫原核生物呢?高階的細胞都有細胞核,而且細...
文物等級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定級標準例舉 1 玉器 時代確切,質地優良,遺存稀少,在藝術上和工藝上有特色或有研究價值的 有確切出土地點 款識或其他重要特徵,可作為斷代標準的 具有明顯地方特點能代表一個區域作坊的 能反映某一時代風格和藝術水平的有關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的代表作。2 陶器 能代表某一文化型別,其造型特殊,器形完整 有...
現代漢語劃分詞類的依據是什麼,現代漢語劃分詞類的標準是什麼?請介紹現代漢語詞類劃分的基本情況。
以意義和句法功能為標準,是現代漢語劃分詞類的主要標準 什麼是詞類?漢語詞類劃分的依據是什麼?1 詞類是詞的語法分類,是詞在語法結構中表現出來的類別。2 漢語詞類劃分的主要依據是詞的語法功能。詞的語法功能包括詞與詞的組合能力 詞在句子中充當句子成分的能力。3 漢語缺乏形態變化上的普遍性和強制性,只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