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展廳——史前時期的襄樊(20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
有關的考古文獻資料表明,十幾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襄樊這塊土地上生活、繁衍,這段歷史將用現代科技復原、展示。
上世紀70年代,考古人員在樊城北鄧城附近的山灣、太平店軍營坡等地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打製石器。特別是考古人員2023年至2023年在棗陽市鹿頭鎮雕龍碑發掘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是長江流域發現的最重要的一處彩陶遺址,其光彩可與北方的仰韶文化和南方的屈家嶺文化、大溪文化相媲美,可以說它匯聚了南北文化的精華,獨具地方特色。
在展覽中,圖表展示雕龍碑遺址地理環境圖,遺蹟分佈總平面圖,雕龍碑發掘主要收穫統計表,雕龍碑文化各期文化特徵表和展品。通過這些文物,可以領略到雕龍碑遺址的輝煌,也可以通過其他遺址的展出,感受襄樊2023年的文明程序。
遺址見證文明:一件器物、一個圖案和紋飾體現出了古人的精神情感與意趣;一把石斧、一件銅鼎、一件陶壺,能夠展現出先民們所處的環境以及當時生活與鬥爭的圖景。
本單元展出80餘件珍品文物。
第二展廳——先秦時期的襄樊(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
高大雄偉的楚國大銅鼎,與牆壁上先人們艱苦勞作的圖畫和青銅冶煉場景相呼應,昭示著襄樊歷史從史前時期進入青銅文明時代。歷史文明的門檻隨之開啟,暗示著「篳路藍縷」的楚國由弱小到雄霸一方,暗示著襄樊地區的先人們在惡劣的環境中,辛勤耕耘,進而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明。
夏商周時代,襄樊是中原文化南傳的重要通道,一度成為長江中游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襄陽城西南真武山、樊城北鄧國及其外圍有周崗、餘崗和黃家村等兩週文化遺址,其豐富的文物類別和文化內涵,無不凝聚著先民的匠心獨具與智慧,既見證了襄樊2023年的文明,又表明鄧城的時代發展序列和作為都、市的繁華。
襄樊是楚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在西北荊山山脈的南漳、保康等地留下了楚國早期開發的印記。春秋戰國時期,楚曾一度建都於鄢郢(即今宜城市鄭集鎮),並置襄陽為「北津戌」。在宜城市區南楚皇城遺址及其附近,不僅分佈有眾多的楚文化遺址,而且出土了大量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器物。
參觀中我們可看到楚國不同時期器物組合、器型、紋飾的變化,器類由鼎、缶、壺到鼎、敦、壺,紋飾由繁縟細密的蟠螭紋到光素無紋等交接過程等,從中可以窺視楚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特有的風采。
本單元500餘件文物為研究襄樊歷史、楚文化、中原文化,佐證襄樊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史料。
第三展廳——秦漢時期的襄樊(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兩漢三國時期,襄樊歷史進入了新的一頁,它成了引領全國的政治學術和經濟文化的中心。東漢時期這裡經濟繁榮、文化興盛,是士族、名士聚集之地。
秦漢時期,伴隨漢莊園豪強勢力的膨脹,與場景配置的模型明器大量出現,反映了漢人獨特的天地思想和陰陽風水信仰觀念。襄陽擂鼓臺出土西漢彩繪漆衣鳥雲紋陶鼎、壺、盒各二件,主題鮮明,色彩豔麗,光彩奪目,是西漢時期不可多得的彩陶瑰寶。
低溫鉛釉陶約在西漢中期出現,東漢很盛行。出土於襄陽夥牌的東漢綠釉紅陶樓,它不僅記錄了墓主人生前富足無憂的莊院生活場景,而且反映出漢代建築的真實風貌。
葬玉、玉劍飾等在漢代大量流行,玉製舞人、動物等藝術品也方興未艾。館藏印章多為私印,假司馬印為官印,假司馬為官名,司馬前貫以假者為副職。
式樣豐富,製作精巧,美輪美奐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裝飾性的漢代銅鏡製作是繼戰國以後又一次大發展,它是漢代金屬工藝中一個主要的品種。
本單元展出近100件文物。
第四展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襄樊(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是襄樊歷史上的最鼎盛時期。公元190年,荊州刺史劉表將荊州治所由湖南漢壽遷到襄陽,使襄陽成為一個控地甚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這一變化,對襄樊社會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此,襄樊成為歷代府、道、州、縣的治所,並一度成為全國的學術文化中心。
三國之後,襄陽成為一個軍事重鎮,「天下之要綱,襄陽實握之」。
此時處於南北交接地帶的襄陽,其文化傳統表現出以南朝文化為主體,又具有中原風格的特色。
青瓷盤口壺、罐、黃釉、青瓷虎子等精美的瓷器。南北朝時陶俑,品種多樣,有文侍俑、持扇俑、持物俑、跪拜俑、小冠文吏、鎧甲武士俑等,並開始著重動作和神情刻畫。文官俑形態灑脫,武士俑體格強健,神情剽悍,真實形象地表現出此期士族名士放蕩不羈、戰亂頻繁的世俗面貌。
此期襄樊出土陶俑均為模製後插合成型,腹部微凸,這些特徵與中原北朝風格相接近,說明襄陽地區是南風北傳的重要通道之一。
2023年,考古人員在襄陽城西虎頭山東北麓賈家衝發現一處南北朝時期的畫像磚墓,該墓文化主流明顯是南朝風格,從出土的大量飛仙供養、佛教題材等圖案可以找到證明。
本單元將展出50件珍貴的文物。
第五展廳——隋唐至明清時期的襄樊(公元581年——公元2023年)
隋唐以後至明清時期,襄樊「往來行舟,夾岸停泊,千帆所聚,萬商雲集」。這個時期出土文物更加豐富多彩,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當時社會的昌盛、文化的繁榮及民族的大融合。唐墓中出土一批陶俑,體態豐盈、形神兼備,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性。
該時期出土的不同窯系、不同釉色和裝飾工藝的陶瓷器,可謂異彩紛呈、爭奇鬥妍,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的感覺。
在傳世文物中,也有一批價值頗高的珍貴文物,以青銅造像、墓誌碑刻拓片和官印為主。青銅造像有 100多尊,內容涉及有道教和佛教題材,是研究我國明代造像藝術、鎏金技術、鑄銅技術和宗教文化的藝術寶庫。在墓誌碑刻中,唐武周時期宰相張柬之的家族墓誌銘及王大劍、李景逸、劉密、楊孝貞、畢粹等唐代人物墓誌,極大地豐富了地方史志內容。
傳世元明時期的官印均用九疊篆,篆字篆法自然流暢,布白對稱飽滿,是研究當時的篆刻工藝、用兵制度和官品制度的重要資料。
本單元共展出文物100餘件。
一個展覽,濃縮了襄樊的文明史;一批文物,向我們展示的是襄樊濃厚的歷史積澱
東漢古墓裡出土了哪些文物
2樓:匿名使用者
商的婦好墓,
抄春秋戰國的曾襲侯乙,西漢的馬王堆,都是各個時期的大墓,且沒有遭到破壞。出土的文物很豐富。但是,出土文物價值最多的古墓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秦始皇陵,光是他的陪葬坑兵馬俑就夠嚇人的了,其壯觀,其逼真。
長沙馬王堆墓出土的最著名的一件文物是什麼,誰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此回答有誤。 金縷玉衣是漢代帝王及諸侯王的專屬葬具,已出土金縷玉衣的代表墓葬有: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竇綰墓(即滿城漢墓)、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等。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最著名文物是素紗襌衣,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0釐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交領、右衽、直裾。面料為素紗,衣緣為幾何紋絨圈錦。
素紗絲縷極細,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還不到一兩,傳說可以摺疊起來放入火柴盒裡。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代表了西漢初期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特別要說說「襌」字,左邊是衣字旁(衤),右邊是「單」字,讀音dan,第一聲,通「單」字。不能寫作「禪」。 長沙馬王堆漢墓有三座墓,一號墓墓主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倉之妻,名叫「辛追」,二號墓是利倉本人,三號墓是利倉的兒子。採納哦
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病句,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
這是病句,屬語序不當,應改為 這些是出土的唐朝文物。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 這道題應該為 這些出土的文物是唐朝的.或 這些是出土的唐朝文物.原句讀上去意思就是這些文物是在唐朝的時候挖出來的.一看就知道,意思不當,因為語序顛倒了.而改後,則是這些挖出來的文物是唐朝的.應改為 這些是出土的唐朝文物...
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這些都是唐朝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
這些出土文物是唐朝的。這些出土文物 是主語要放前面 滿意請採納 把唐朝放在文物前面即可,這些是出土的唐朝文物 改 這些是唐朝的出土文物 這些是出土的唐朝文物。這些是出土於唐朝的文物 有歧義這些出土文物是唐朝的 這些文物是唐朝出土的 不是唐朝出土,是現在出土的唐朝文物 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 這...
以下哪個不是文物不是在河南省出土的
司母戊鼎 越王勾踐劍 sword of goujia 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出土於湖北江陵馬山5號楚墓出土。因回劍身上答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 錫 鉛 鐵 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以下哪個不是文物不是在河南省出土的?題幹不全,不是河抄南出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