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和八德分別是什麼

2021-05-12 09:33:53 字數 6023 閱讀 5354

1樓:魔羯血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八德 係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原因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1、三民主義的背景:

⑴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⑵鴉片戰爭以來,各種改良救國方案的失敗。

⑶孫中山等人學習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學說,走上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⑷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中國同盟會成立。

2、三民主義的提出:

⑴2023年11月在興中會的祕密誓詞中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的主張。

⑵2023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會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平均地權」定為政治綱領。

⑶2023年11月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革命綱領解釋為「三民主義」。

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願望,成為辛亥革命的風帆。此後,孫中山緊跟時代潮流,推動國共合作,基於三民主義,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大革命時期的旗幟。

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請問三民主義主要內容是什麼?

3樓:北島無夢丷

三民主義包括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1、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是孫中山首先揭櫫的戰鬥旗幟。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錯綜複雜的****——既有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滿族貴族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同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清朝統治集團正日益勾結起來。

2、民權主義

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又一個主要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民權主義的基本內容是:

揭露和批判封建**主義,指出封建的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因而,決非「平等的國民所堪受」。

必須經由「國民革命」的途徑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憲」的共和制度,結束「以千年**之毒而不解,異族殘之,外邦逼之」的嚴重狀態。與這種「國體」的「變革」相適應,關於政體的擘劃也構成民權主義的重要內容。

3、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是孫中山的「社會革命」綱領,它希望解決的課題是中國的近代化,即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使中國由貧弱至富強;同時還包含著關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潰瘍的批判和由此產生的「對社會主義的同情」。

4樓:戒為良藥

1、民族主義,反對滿清專治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2、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政權)以管理**,**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3、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5樓:喵喵喵

一、舊三民主義

民族: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的統治。

民權:推翻君主**政體,建立國民**,國民一律平等。

民生:平均地權。

二、新三民主義

民族: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權: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

民生: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擴充套件資料

注意點:

1、「韃虜」,不是指列強帝國主義,而是指滿洲;孫中山此時有狹隘大漢族主義,從祭拜明孝陵可以看出來。

2、平均地權,指不沒收地主土地,但核定地價,以後經濟發展,土地價值**部分歸國家,國民共享。即由國家通過收稅和收買的辦法,使土地在革命之後增加的價值歸國家所有。

3、新三民主義,孫中山明確提出反帝,這是新舊三民主義最大不同。

4、節制資本是孫中山有鑑於西方教訓,想以此防止壟斷,防止貧富兩極分化,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一起搞。

5、「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是國民黨一大在事實上確立的,書面文字沒有,這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說有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才是真正的三民主義。

6、不是所有革命派都認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即「孫中山的思想」和「革命派的觀點」這兩個概念有差異。

6樓:蘇決小姐

1、民族主義,反對滿清專治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2、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政權)以管理**,**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3、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7樓:阿沾

主要內容:三民主義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組成。

1,民族主義,反對滿清專治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2,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政權)以管理**,**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3,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三民主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要在中國實施民主立憲的政治制度和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發展的經濟制度,並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

三民主義指出,真正的「民主」和「民治」,是真正「共有」 和「共享」國有公有經濟利益的前提;兩者結合起來,國家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繁榮富強,人民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幸福。

三民主義在當時歷史條件所能允許的範圍內反映了中國人民力求使中國由貧弱變為富強的強烈願望,反映了中國人民力圖使中國快速近代化、快速匯入人類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

三民主義還是一種建設近代國家和近代社會的理論。就國家和社會的關係看,民生主義的目標和民權主義的**建構,是自相矛盾的兩極。民生主義本質上是一個 以培育中產階級為目標的社會改造方案;民權主義設計的卻是個"大**小社會"模式。

由於理念上的矛盾和缺乏付之實施的條件,社會改造無法實現,而"大**小社會"模式,則為國家權力擠壓社會自治空間留下隱患。它在爾後實踐中產生的弊端,值得後人思考和總結。

三民主義它還批判地承襲了農民戰爭和維新運動的積極內容,從西方借取了民主主義思想素材,成為中國近代社會中具有比較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綱領。

三民主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表達了人民群眾爭取獨立、民主和富強的願望,標誌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在更完整意義上的開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產生過重大的積極作用。

8樓:yzwb我愛我家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它為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

孫中山設想通過三民主義的實施能夠「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進而實現國富民強、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1、民族主義,反對滿清專治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2、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政權)以管理**,**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3、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三民主義中民族、民權、民生三者相互聯絡,相互影響。

第一,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同盟會政治綱領的表述;

第二,在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是核心,目標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務,民族主義是前提,民生主義是補充和發展。

1、原因和條件:

①中華民族危機不斷加深: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熱潮。

②各種救國方案屢屢失敗,時代呼喚革命的理論。如洋務運動破產、維新變法失敗等。

③孫中山廣泛地吸取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和研究西方社會政治,並積極參與革命實踐活動。

2、提出:

2023年,孫中山同黃興、宋教仁等在日本東京組建了中國同盟會。提出了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平均地權」。後將這個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

3、基本內容:

①民族主義是前提,基本內容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的統治。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民族平等的進步思想,客觀上體現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要求。但是忽略了革命主要的敵人——帝國主義,在把鬥爭的矛頭指向滿洲貴族時,也忽視了另一股反對勢力──漢族地主和官僚。

後來帝國主義對革命阻撓破壞,封建官僚和立憲派對革命派實施進攻,成為辛亥革命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以「創立**」為內涵的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思想,從理論上解決了當時資產階級革命派迫切需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的問題,反映中國人民反對封建**統治的願望,對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起了重要作用。但民權主義沒有把整個封建統治階級作為鬥爭的物件,對漢族地主階級存在一定的幻想。

③以「平均地權」為核心內容的民生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會革命」綱領,也是孫中山經濟思想的核心,它要實現的資產階級「土地國有」,具有明顯的資本主義性質。但沒有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就不能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使革命鬥爭缺乏群眾基礎,反映出資產階級的階級侷限性,也表明其反封建的不徹底性。

④三民主義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

9樓:

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反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始終是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戰鬥口號。這不僅由於清王朝是一個由滿族貴族「宰制於上」的封建**政權,還因為它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

「反滿」口號所以具有廣泛的動員意義,原因就在於此。避免中國被瓜分、共管的厄運,爭取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民族主義的另一主要內容。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外邦逼之」和「異種殘之」並列為民族主義「殆不可須臾緩」的基本原因。

「非革命無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須「先倒滿洲**」,民族主義的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意義蘊涵於此。

"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又一個主要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民權主義的基本內容是:

揭露和批判封建**主義,指出封建的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因而,決非「平等的國民所堪受」;必須經由「國民革命」的途徑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憲」的共和制度,結束「以千年**之毒而不解」的嚴重狀態。與這種「國體」的「變革」相適應,關於政體的擘劃也構成民權主義的重要內容。

"民生主義"是孫中山的「社會革命」綱領,它希望解決的課題是中國的近代化,即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使中國由貧弱至富強;同時還包含著關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潰瘍的批判和由此產生的「對社會主義的同情」。孫中山把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歸結為土地與資本兩大問題。「平均地權」——「土地國有」是孫中山的土地方案。

主要內容為「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歸原主所有,其革命後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於國家,為國民所共享」。孫中山認為這一方案的實施可以防止壟斷,也能使「公家愈富」,從而促進「社會發達」。

在有關資本的課題上,孫中山確認「實業主義為中國所必須」。他認為中國的近代化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實業計劃》一書就是發展社會經濟的巨集偉藍圖。他把發展社會經濟的途徑歸結為「節制資本」和發展「國家社會主義」,即將「不能委諸個人及有獨佔性質」的「大實業」(如鐵路、電氣和水利等)「皆歸國有」,因為這既可「防資本家壟斷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國之資力」。

民生主義實質上是最大限度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雖然它塗上了主觀社會主義的色彩。

三民主義存在著歷史的侷限,主要表現為缺乏明確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內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襲了農民戰爭和維新運動的積極內容,從西方借取了民主主義思想素材,成為中國近代社會中具有比較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表達了人民群眾爭取獨立、民主和富強的願望,標誌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在更完整意義上的開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產生過重大的積極作用。

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對中國革命有什麼重要意義

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實質是民生民族民權,是從 到民主的進步 孫中山是個理想主義者,能夠和喬治.華盛頓媲美,孫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在不斷碰撞中才擦出火花,激情的火花需要高超的技術才能撐控!而孫博士因地制宜。被後人1949乘涼了 簡述孫中山提出的 三民主主義 的內容及意義?孫中山...

三民主義有什麼進步性和侷限性,三民主義的提出有何進步意義?,有何侷限性???

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並沒有將其他民族劃分在內 三民主義的提出有何進步意義?有何侷限性?三民主義是孫中山翻譯林肯的話,是美國民主先驅的名言。from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從這一點上看無所謂優缺點,也不是什麼綱領。是我們拿來變...

三民族主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三民主義的歷史意義

民族主義是孫中山首先揭櫫的戰鬥旗幟。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錯綜複雜的 既有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滿族貴族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同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清朝統治集團正日益勾結起來。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意義 這個主義是孫中bai山所du倡導的民主革命綱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