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環境是影響農家生態旅遊的關鍵要素。對農家生態旅遊而言,遊客的旅遊目的主要是對良好生態環境的享受和對鄉村文化環境的體驗。環境的型別和質量,對農家生態旅遊有著直接的影響。
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文化遺產,為農家生態旅遊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使其產生更大的吸引力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相對的,如果農家生態旅遊所依存的環境遭到破壞,質量下降,會直接導致遊客量的減少,直至該旅遊區消亡。
(2)環境是農家生態旅遊的內容之一。生態環境和鄉土文化的建設為鄉村旅遊注入了新的內容、增添了新的活力,從而形成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本身即是農家生態旅遊的內容之一。
處在良性狀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激發人們的旅遊願望並轉化為現實的旅遊需求。
①自然環境的優美、協調是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基礎。農家生態旅遊地一般都是在鄉村環境優越、農業產業發達的地區得到發展。
②鄉村農家安定團結、純樸厚道的人文氛圍吸引旅遊者前往。旅遊業風險較大,經不起政治風波、災害事件的折騰。農家生態旅遊更是如此,安定團結的鄉村局面、鄰里關係是發展旅遊的基礎。
旅遊者進行農家生態旅遊,就是希望避開城市的擁擠和繁華,體驗農村淳樸厚道的民風。
農家生態旅遊對環境有什麼重大影響?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農家生態旅遊有利於鄉村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通過農家生態旅遊活動的開展,當地社群和當地居民獲得經濟上的收益,掌握了「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和經驗,從而使整個農家生態旅遊取得環境營造,獲得經費的支援。而農家經營者在規劃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幫助下,不斷學習知識、積累經驗,認識到良好的自然環境才是吸引城鎮居民的關鍵,無形中提高了生態意識;而在生態意識的長期作用下,農家經營者也將由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漸漸轉變為熱愛自然、保護生態。
(2)鄉村傳統文化在旅遊發展中得以挖掘和保護。由於生產率較低和市場銷路不暢等問題,農村很多手工產品被工業產品取代,很多傳統的生活方式也漸漸喪失。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能使這些瀕危的文化生態得以儲存和延續,被淘汰的民族手工藝得到復甦,傳統農作方式以展示的方式部分保留,消失多年的傳統節慶活動重新紅火。
(3)不當的農家生態旅遊開發會汙染鄉村自然環境。鄉村社群一般較少具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和汙水處理系統,大量旅遊人口湧入農村,生活汙水得不到充分淨化,就會對水渠、河道產生汙染,進而汙染農田土壤、農作物;農家生態旅遊交通沿線,在**周、週末等高峰期,大量運載遊客的汽車會造成空氣質量超標,而很多旅遊公路兩側對綠化樹種的選擇也欠考慮,分佈在沿線兩側的農田所受汙染更為嚴重;大量旅遊者產生了大量代謝終產物,鄉村地域是否具備對這些代謝終產物的分解和吸納能力也需要認真研究;部分旅遊者不負責任的旅遊行為,會使大量不可降解物質進入鄉村地域。
(4)農家生態旅遊開發、發展中的不當理念衝擊鄉村人文環境。在農家生態旅遊的開發中,如果缺乏科學的規劃,往往會出現急功近利的盲目發展。不符合地方特色的人工景觀,盲目追求城鎮化和奢華氣派,造成與自然景觀不協調,破壞整體形象;功利性的旅遊文化發展觀,也容易造成對地方文化的扭曲,為了迎合旅遊者的獵奇心理,造成偽民俗化;而旅遊利益分佈不公,也是鄉村新的不穩定因素。
同時,在農家開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外來主流文化會對本土文化形成衝擊,造成本土文化的瓦解;大量農家參與到旅遊服務業中,會改變鄉村樸實、純潔的倫理觀和道德觀。這些都是農家生態旅遊中必須慎防的不利影響。
我國農家生態旅遊中環境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相關政策法規調控約束不力。在政策法規調控約束方面,存在著「重學校環境教育,輕社會環境教育」的失衡現象。現實情況是,國家對學校環境教育進行了一定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使學校環境教育獲得了一定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援,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然而,對於社會環境教育,特別是以生態旅遊活動為媒介的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則沒有通過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途徑來使其成為生態旅遊開發者及經營管理者的法定或約定義務,以致上述負有環境教育義務的主體對開展環境教育缺乏應有的壓力和動力,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被調動。
(2)經費**無可靠保障。上述政策法規調控約束的不力又進一步影響到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施中的經費**保障。由於沒有對經費的**作出剛性的規定,也沒有對經費安排作出彈性的指導,環境教育經費的**就只能依靠單位領導或決策層的生態自覺和生態意識這一非常不確定的因素。
結果,農家生態旅遊普遍缺乏專門的、足夠的經費用於環境教育設施的建設和人員的培訓。
(3)缺乏對環境教育內容、形式的系統規劃。從中外環境教育的實踐和研究成果來看,完整意義的環境教育應包括環境知識、環境問題、環境審美、環境倫理、環境法律、環境安全、環境行為等一系列內容。然而,現實中,絕大多數的農家生態旅遊區對環境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缺乏系統的認知,對生態旅遊者的環境教育往往僅停留在教育生態旅遊者如何正確處理隨手垃圾的層次上,且教育形式也只限於路邊的指示牌提醒,或偶爾伴有經營農戶的口頭提醒,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的旅遊區環境教育解說系統,導致環境教育的層次低、效果差。
(4)缺乏對旅遊者環境行為的有效監控和干預。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應以農家生態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的生態化旅遊行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環境行為)之付出為外在行為目標。為達此目的,要求對旅遊者的環境知識、環保技能等的傳授與對其行為的引導和監控同步進行,特別是對旅遊者的問題行為及時進行提醒和勸阻,以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
現實中,環境教育主體對客體環境行為監控和干預的「不作為」而放任自流的現象普遍存在——部分旅遊者製造「垃圾文化」、造成「白色汙染」等與此不無關聯。
(5)缺乏多元教育主體的聯動和廣泛的社會參與。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是一種全程教育,應該貫穿到農家生態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與旅遊六大要素「食住行遊購娛」相關的組織,如旅行社、旅遊區、農戶、飯店等均應成為環境教育的主體,都有結合服務或產品進行「遊中」環境教育的義務。
現實中,旅行社、旅遊區對環境教育尚有一定的「作為」,而其他組織和個人則往往淡出環境教育的視野,沒有表現出應有的「作為」。此外,旅遊企事業單位之外的其他多元主體(如科研機構、大眾傳播**等)對「遊前」和「遊後」環境教育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均不夠,尚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環境教育作用。
(6)相關學術研究嚴重匱乏。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需要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科研成果的理論指導,以達到最優化的教育效果。然而,現實情況是,國內外針對生態旅遊環境教育課題的學術研究異常匱乏,國內情況更甚。
目前農家生態旅遊主要模式中存在什麼問題?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隨著全球生態農業休閒度假旅遊大發展時代的到來,我國國內許多地方也都開發了基於農家生態鏈的休閒農業,例如聯合國環境署命名為「全球生態500佳」的浙江奉化滕頭村、北京大興縣留民營生態農場、遼寧盤錦西安生態養殖場等,特別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周邊,以生態農業為特色的休閒旅遊已經成為城市近郊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共性的問題值得我們考慮:
(1)脫離農業經營。如有些休閒農業園以農業的名義徵地,然後搞房地產開發,嚴重偏離了主題,往往是人氣沒有增加、地皮沒有增值、收入沒有增長,結果只能是低價轉讓或者關門了事。
(2)模式過於單一雷同,缺乏創新。我國目前大多數休閒農業的產品基本上都停留在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住農家院,再附送一些採摘活動的層次,各專案之間沒有差異。僅北京一地,就有順義的「三高」、昌平的「小湯山」、朝陽的「朝來」、海淀的「錦繡大地」等數家的產品類似,導致市場吸引力的相對下降和相互間競爭的加劇。
(3)缺乏特色。遊客到農家生態遊景點後,往往花費不大,除了少量娛樂和餐飲外,不再有其他的消費,導致景區雖然熱鬧非凡,但最後一盤點還不夠運營費用的。分析原因,造成消費乏力的原因不是遊客的消費能力不足,而是可供選擇的商品較少,許多旅遊產品缺乏特色,遊客有錢花不出去。
(4)受自然氣候條件、農事季節的影響。休閒農業旅遊時間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別是在北方,淡旺季的反差非常明顯。同時由於客源群體主要是城市人口,週一到週五的生意往往比較冷清,週末又人滿為患,接待能力顯得不足。
農家生態旅遊的起源是什麼,什麼是農家生態旅遊
對於農家生態copy旅遊來說,溯源有bai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農家du生態旅遊的出zhi現是建立在城鄉dao差異達到一定程度,利用農村特有的自然風光和傳統文化來吸引城市遊客的,可見,推動農家生態旅遊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城鎮化。所以,農家生態旅遊的興起最先出現在城鎮化比較早 水平比較高的西方發達國家。西方...
目前農家生態旅遊主要模式中存在什麼問題
隨著全球生態農業休閒度假旅遊大發展時代的到來,我國國內許多地方也都開發了基於農家生態鏈的休閒農業,例如聯合國環境署命名為 全球生態500佳 的浙江奉化滕頭村 北京大興縣留民營生態農場 遼寧盤錦西安生態養殖場等,特別是在一些大 中城市周邊,以生態農業為特色的休閒旅遊已經成為城市近郊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
雲南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可以預見,我國農家生態旅遊要走的路還很長。在總結現階段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特點 問題與趨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發展我國的農家生態旅遊。1 在發展主流形態上,將以 民宿 為主體的鄉村休閒度假作為農家生態旅遊的重要替代形式。休閒度假旅遊是建立在旅遊基礎上的行為情趣,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