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安風是大錦鯉呀
所以說,在古代的時候,稱上面的一斤確實是表示十六兩,這和現在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大家也要多進行了解,這也是古代和當今的一些變化之處。
2樓:小小的
這個可能是在古代他們算斤稱是按照天文來算的原因。
3樓:毛爺爺我男神
據說是按照天時所計數的,但是我覺得還是蠻不好算的。
4樓:維娜心
古代的秤是根據天上的星象加上福祿壽而定的,也了告誡商人不要缺斤少兩,以免折壽。
5樓:木木林
和古代人的信仰有關,所以古人就按照這樣來了,然後就傳下來了。
6樓:是妮啊
因為我們現在的測量標準和以前不一樣,重新測定了新標準。
7樓:暮月何歸
個人覺得與半斤八兩這個成語的**有關,如果半斤是八兩的話,那麼一斤就是十六兩啦!
8樓:小雨點愛你呵呵
是由於天時所得,天上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祿壽三星,所以相對來說加起來就有十六星。
為什麼古代的秤,一斤十六兩
9樓:愛**米
說法一:
古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上福、祿、壽三星組成的十六兩秤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祿、壽三星分別主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壽。倘若短斤少兩,少1兩叫「損福」,少2兩叫「傷祿」,少3兩叫「折壽」。
說法二:
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
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古人之所以要定一斤等於十六兩,是為了讓其具有「四時乘四方」的含義。
說法三:
秤的等份法則:對摺法。制秤的匠人只要把用來打線的墨繩,對摺,對摺,再對摺,一共四次,就可以把一個1斤的單位長度等分為十六份,把用這十六分之一長度稱量的重物命名為1兩,於是一個十六進位制的秤就誕生了。
10樓:邰其麴天材
秦滅六國後,由於六國度量衡不一致嚴重干擾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李斯上奏皇帝,建議廢除六國舊制,把度量衡從混亂不清的狀況下明確統一起來,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許。
李斯開始酌人調查實踐,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
二十四銖為一兩:有些物品很珍貴,比如藥材,這些物品所有者會有精確地稱,為了方便使用,所以為24,可稱半兩、三分之一兩、四分之一兩,六分之一兩等等
十六兩為一斤:天平可以將東西分割兩份,那時生產力低下,因百姓多用簡易公正的天平,所以百姓常用的斤為2的4次方。
三十斤為一鈞:是一個士兵一週(古時有大小周之分,一月四周)的口糧,為了方便計算及運輸定為30。
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也是如此,即為一個月口糧。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的秤,秤砣謂「權」,秤桿謂「衡」,而稱重量時,秤砣和秤桿要合在一起使用,故稱「權衡」。現在仍把稱重量的器具稱為衡器。現將古代桿秤一斤等於十六兩的**或傳說彙集如下,供讀者參考。
一、「 星辰」說
相傳16兩秤上的秤星,每一顆代表一顆星宿,它們是:北斗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南斗六星(殉星、妖星、義星、仁星、將星、慈母星),再加上福星、祿星、壽星三星。
最早的秤是13兩一斤,其秤星是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共計13顆星設計而成。16兩秤是因為人們在實踐中發現不斷有小商販缺斤短兩,於是在制秤的過程中,就在原來的13顆星上添了代表「福祿壽」的3顆星,意思是如果商販缺斤短兩就會折損福祿壽,少1兩「損福」,少2兩「傷祿」,少3兩「折壽」。在秤桿上嵌這16顆星時,其星的顏色必須是白色或黃色,不能用黑色,暗喻做生意要心地純潔,不能昧良心(黑心)。
由此可見古人在發明秤時所費的苦心。這些秤星時時刻刻在告誡生意人:買賣要公平,不能缺斤短兩,否則就是在傷害你自己。
人們又把秤作為衡量是非曲直的尺子,賦予秤公平、公正、誠信的品格。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還把秤桿上的星和**的清正廉潔聯絡起來。
二、「 倍數」說
《說文解字》說「兩,平分也。」
古代天平稱重時,常用砝碼的標稱值一般都是某一基本單位的整數倍,如基本單位是一斤,那麼斤以上的砝碼當是二斤、三斤、五斤、十斤等,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小數倍。斤以下單位「兩」又都是基本單位的分數倍,如八兩、四兩等,十六兩為一斤,半斤為八兩,半斤的一半為四兩,都是便於分割成相等的重量。
三、「 秦始皇功績」說
據說秦始皇是為了要人們時刻記住他統一六國,平定天下的功績,制定了度量衡法則及單位制,即十分為一錢,十錢為一兩,意思是十分歸一,天下是他秦始皇的。十六兩為一斤的意思是天下統一,中華大地九州七國都姓嬴,九加七正是十六。這樣不僅讓百姓天天想起他,還要把它用到生活中去。
四、「 讖( chen) 緯術」
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
一斤為十六兩,還可能與漢代盛行「讖(chen)緯術」,強調「天人相感」有關。根據《漢書·律曆志》記載,天有四時(春夏秋冬),以成一歲,因而四之,「八卦之象」在代表方位之象時為「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其中「東西南北」為四方之象,四時乘四方之象,四四十六,故十六兩為斤。三十日為一月,故三十斤為鈞,一月之象也。
四時而為一歲,故四鈞為一石,四時之象也。
根據《漢書·律曆志》對重量單位名稱及進位制的解釋,它無疑是用節氣、月份、四季等自然現象附會在這五個單位名稱及進位制上,正是由於這種附會之說,才使他們具有了「天賦之意」,從而被歷朝所沿用。
五、「 秦始皇御書」說
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法則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度、量方面的單位制,但在權衡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4個字的御書「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權衡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4個字之筆畫相加定出一斤等於十六兩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
六、「 秦始皇戲商人」說
據說秦始皇把對呂不韋的仇恨轉嫁到天下商人身上。他認為無商不奸,商人全都以利為重,都是根本無信的小人,但又不能取消**,不能沒有商人,所以制定了十六兩為一斤的度量衡法則及單位制,用這個辦法來麻煩商人,戲弄商人,讓商人們多費一點腦子,讓他們總忙於算賬而無暇顧及其他事。
12樓:安風是大錦鯉呀
所以說,在古代的時候,稱上面的一斤確實是表示十六兩,這和現在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大家也要多進行了解,這也是古代和當今的一些變化之處。
13樓:匿名使用者
gdrtryryreeeeeeeeeeeeeeeeeesrrr
古代的秤為什麼是16兩為1斤,它用什麼含意湊足16個數
14樓:_司喬憶珩
中國古代16兩為一斤,因此,秤桿上1兩1星,總計16顆.分別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
買賣交易時,短1兩"減福"、少2兩"虧祿"、缺3兩"折壽",商家以"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自律.
以前一斤等於16兩,一錢不等於5克,應該是3.125克.一斤是十六兩,一兩是十錢,500克÷16÷10=3.125克,所以一錢=3.125克.
通常來說,一公斤等於兩市斤,也就是說一斤等於500克,一兩等於50克,一錢等於5克,查詢《現代漢語詞典》,「計量單位表」中,斤、兩、錢的換算關係就是這樣的.讀者說的以前一斤等於十六兩,也是對的,成語半斤八兩就是這麼來的.那麼,把「錢」換算成「克」究竟該怎麼算?
一斤等於十六兩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秦始皇制定統一度量衡,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一直沿用一斤十六兩的計量方法.南宋楊輝有首「斤價化兩價」的歌訣:「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記……」意思就是一兩等於0.
0625斤,二兩等於0.125斤……
關於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還有個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
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
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那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古代人為什麼說,十六兩等於一斤
15樓:baby鞋子特大號
因為舊制一斤為十六兩,現在一斤的為十兩。
起源:中國古代有個官職叫司馬,司馬主要掌管軍事,其中因為糧秣管理需要秤重,於是司馬就和重量單位扯上關係。
中國自周代開始有重量單位:斤、兩、錢、分。也稱為司馬斤、司馬兩等,計量的工具叫做司馬秤,這一標準也叫司馬平制標識。一司馬斤等於十六司馬兩,半斤八兩就是這麼來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半斤八兩」、「一推六二五」,是我國比較著名的兩句俗語。
「半斤八兩」(彼此彼此的意思)。半斤不是五兩嗎?這是因為在半個世紀以前,我國長期都是十六兩一斤,直到2023年6月25日,***才規定十兩一斤的。
我國古代,量制有大(隋初是一斤668克左右)有小(漢制一斤是258克左右),很不穩定。但從明代以後,大致穩定在595克左右,因此2023年以前的老稱,斤比現在的斤大,兩比現在的兩小(約37.2克) 。
「一退六二五」(做推卸乾淨)。推是「退」的諧音,有時就說成「推」字。由於我國在2023年前用的是十六兩一斤的秤(亦有十兩為一斤的秤,2023年推行過計量改革,但很不徹底)。
我國先人為了十六兩一斤的秤在累計加、減計算時方便,創造了珠算口訣就是一退六二五(1/16=0.0625)。比我們現在實行的十進位麻煩多了,那麼古人為什麼採取十六兩一斤呢?
關於這個,還有個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他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
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
祖龍雖死秦猶在,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也有人說十六兩一斤,是商人的聖祖范蠡制定的,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國宛邑人,人稱陶朱公。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共十六顆星星為記,在秤桿上刻制十六顆星花,故稱為十六兩制秤。前三星代表福祿壽之意。
做生意的如果缺斤少兩,後果可想而知:即少一量損福,少二兩損祿,少三兩損壽。做人必須誠信。
《周易參同契》認為十六兩一斤**於「日月懸天成八卦」「上弦兌數八,下弦艮亦八,兩弦合其精,乾坤體乃成,二八應一斤,易道正不傾。」
月相變化是週期性的。農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這天是朔。朔之後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彎彎的蛾眉月,各凸面向著落日的方向。
以後,月球的位置相對於太陽逐漸向東移動,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擴充套件,七八天後,在兌出現明暗對半(西半邊亮)的「上弦月」。再過七天(農曆十五前後),便到了滿月,日落時,太陽在西,滿月在東,隔著地球遙遙相望。滿月從傍晚東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
滿月以後,月面西部日益虧缺,再過了八天,在艮位又變成了明暗各半(東半邊亮)的「下弦月」。下弦月於半夜升起。下弦月後,月亮繼續虧缺,成為黎明前掛在東方天空的殘月。
殘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來愈接近太陽,明亮部分也愈來愈少,終於轉到和太陽相同的方向,月亮也就全部變黑了,朔又來臨。
所以虞翻說:「謂日月懸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象月出庚,八日兌象月見丁,十五日乾象盈甲,十六日巽象月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三十日坤象滅乙。」朱熹注:
「八日為兌上弦,又進八日乃成乾體,二十三日為艮下弦,又返八日乃成坤體。月自震而起,至乾而滿,歷巽而消,至坤而盡。」
另據惠棟《易漢學》卷三:「甲乾乙坤,相得合木,故甲乙在東,丙艮丁兌,相得合火,數丙丁在南,戊坎己離,相得合土,故成己居中,庚震辛巽,相得合金,故庚辛在西,天壬地癸,相得合水,故壬癸在北」。
其實,古時候的稱實質是天枰,甲骨文的「兩」很像兩隻天枰的秤盤,用天枰將東西一分為二很容易,重複操作就得到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一斤分成十六兩應該是比較自然的,至少比五等分、十等分方便的多。所以儘管人長著兩隻手,十個手指,用來數數挺方便,但要把一斤東西十等分遠不如對半分幾回來得容易。
古代一斤等於十六兩,那麼一兩等於多少錢啊
從兩到錢開始,這些往下的都是10進位。這不是互換的,不過,我們歷史老師講一兩 約等於現在的500元,一兩 約等於現在的1300元 希望對你有用 望好評,謝謝 10,看了史上第一混亂知道的,160文一斤豬肉,現在16元一斤 最粗略的估計 古代一兩是等於16分之一斤就是32分之一公斤,現在每公斤的白專銀...
老式有秤砣的秤,是抬頭秤,一斤短半兩,秤到兩斤標星上時實際是一斤幾兩
按你提問的邏跡推算,一斤短半兩,秤到兩斤標星上時實際是一斤幾兩?實際是一斤九兩。老稱一斤為十六兩有什麼含義 139 4299 你好。秤 十六兩,是起源於陶朱公范蠡。陶朱公以北斗七星 南斗六星 再加福祿壽三星,共十六星。定十六兩為一斤。由此得出,對缺斤短兩的道德懲罰 少一兩,損福 少二兩,損祿 少三兩...
為什么說一念天堂是不一樣的喜劇,為什麼說一念天堂是不一樣的喜劇?
可以說,一念天堂 和 夏洛特煩惱 是完全不同的喜劇,嚴格的來說,它是一部嚴肅喜劇。相比 夏洛 更多的笑,一念 裡面可能更多的是酸楚,所以在 時也顯得不像 夏洛 那麼爆笑,但看過後帶給我們的思考卻十分有意義。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是一部比 夏洛 更加深刻的不一樣的喜劇。一念天堂是一部黑色幽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