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說大學的使命是文化的傳承創新?這是由大學在社會中的位置決定的。一個社會能不能健康發展,關鍵在於人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物的豐富。
大學在人的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要培養人才;人才的本質是人,有才而無人,就失去了大學的真諦。孔子當年反對樊遲學稼,在一定意義上並不是看不起農人,而是強調士人的文化責任。
相比起耕作,孔子認為文化上的使命是更重要的。如果大學過分強調技能教育而忽視文化育人,人格養成就可能產生不足。重技術輕教養,重應用輕基礎,在文化方面已經有所偏失,亟須校正。
現代化本質上要實現人的現代化,而不僅僅是物的現代化。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具有文化底蘊;社會的創新進步,必須具有文化支撐。
要實現大學文化傳承創新的使命,我認為應從五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是從知識社會和知識管理層面,定位大學的使命。
從20世紀80年代起,有一些學者就意識到資訊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有人認為,2l世紀是知識社會,西方管理學的代表人物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就強調,知識社會和知識經濟,決定著21世紀管理的方向是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的組織形態是學習型組織。新型的學習型組織立足於文化。因此,大學在引領社會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與過去相比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所謂知識社會,是人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得到全面發揮的社會。用歷史的眼光看,社會的發展,是人自身不斷覺醒、不斷提高的過程,人類在發展中不斷增進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最終走向自由,走向和諧,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人的聯合體。知識社會是人類通向自身解放的一箇中間環節。
知識社會的特徵,就是人的創新能力大大增加,社會的團隊融合替代了等級結構。在這一過程中,文化傳承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大學需要適應知識社會的前瞻性需要。
這就是***總書記在講話中所說的:知識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他又說:
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個結合點需要文化傳承與創新作為持久的有效的依託。
二是從文化核心層面,確定文化傳承創新的基礎。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人的行為是由內在價值觀支配的。因此,我們需要從文化的核心層面,確定傳承創新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的大學把價值觀培育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通過改進提升道德教育,使道德教育落實到價值觀培育和人格養成基礎上。沒有對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創新很有可能走向狂妄;沒有對真善美的價值認可,創新很有可能出現扭曲和欺詐;沒有健全良好的人格,創新很有可能會被功利偏見所利用。任何技術性學習,都需要以精神的和人格的培育為基礎。
所以,大學應該根據文化傳承創新的使命,通過反思和改革完善教育內容,在文化創新中傳承,與時代精神密切融合。
三是從國家和民族發展層面,確定文化傳承創新的導向。
我們的大學具有重視政治教育的傳統,這應當肯定。政治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愛國理念,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族責任感。文化傳承創新需要導向,這種導向不是單純的政治,還需要文化的支撐。
單一的經濟發展或者單一的政治主導,都有可能造成社會失衡。在大學的政治教育上,如果沒有文化的支撐,就可能走偏,有可能出現道德人格與政治理念之間的脫節。過去歷次政治運動造成的人格缺失和道德失落,同單一強調政治而忽視了文化支撐有一定關聯。
大學應該吸取這一教訓,堅持並充實政治教育,以文化和政治的:互相聯結去培育學生,在政治概念中滲透進文化因子。大學不可能遠離政治,關鍵在於與文化相結合,使它具有科學的說服力。
形成傳承創新的正確導向。
四是從人的全面發展層面,確定文化傳承創新的內涵。
文化傳承創新,同人的全面發展,是一而
二、二而一的整體。所以,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在大學教育的內容中如何體現,是需要認真研究的。我體會,胡錦總書記出的文化傳承創新的使命,給大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新的要求包括:
把技能教育與品德教育結合起來;把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結合起來;把價值觀培育與科學方法結合起來。通過這三個結合,使大學教育的內涵有所豐富和提升。這一方面,需要進行具體論證,也可以通過試點進行探索。
其目的,是解決專業分工與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矛盾。工業化之前的等級社會,社會分工妨礙著人的全面發展;工業化以後的社會,技術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事物的整體性,也阻礙著人的全面發展。文化的傳承創新,需要在專業化和整體化之間探索出一條新路。
五是文化傳承創新的方法,是會通和融合。
文化傳承創新不是一門學科、一個方面能夠實現的,因此,在方法上,要通過會通和融合實現這一使命。20世紀20年代清華國學院成立時,強調學者的通知,就是會通和融合的表現。正是這種會通和融合,使清華國學院留下了盛名。
在當前,文化的會通和融合,有四個層次:一是人文和社會科學的會通融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科學發展迅速,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表現出比人文學者發揮更多的作用,這是好事,但是不能不看到,在一定意義上,學術的功利化和這種偏向有關。
實現文化的傳承創新,需要重振人文學科,使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各學科能夠同步發展,在高等教育中發揮獨特的作用。二是人文與自然科學的會通融合。從世界範圍看,早在20世紀中期,英國學者c.p.**(charles percy snow),就提出了兩種文化問題,即自然科學的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缺乏溝通、互不理解的問題。
至今這一鴻溝仍然存在。要實現文化的傳承創新,就要在這兩種文化中消除偏見,打通二者的聯絡。我國大學在教育部領導下開展的文化素質教育,經過1年來的積累,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它只是對若干所著名大學產牛了影響,範圍有限。
今後需要把它納入***總書記提出的高等學校文化育人的範疇內,從理論和實踐上加以提升。三是學術與社會的會通融合。學術研究需要靜思,但絕不是脫離社會。
任何學術研究,都需要面向現實,與社會發展同步。這就需要大學重視社會實踐,落實學者對社會責任的人文關懷,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四是人類與自然的會通融合。
伴隨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人類需要與環境、自然形成融洽關係。大學的學術研究和教學,需要在這一方面有新的突破。【作者為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
如何理解大學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職能?
2樓:匿名使用者
好的文化需要正確的人去理解 才能正確解答 大學是傳統文化繼承 新文化發展的中間地帶 地位何其重要
3樓:匿名使用者
(1)大學文化傳承創新職能與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學作為社會文化的軸心,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文化是一種崇尚科學的文化,它拒絕一切思想觀念和教條的禁錮與束縛,始終強調獨立人格、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求在自由的氛圍中進行學術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在開放的環境中實現科學的創新和發展。
(2)大學文化傳承創新職能與社會文化發展。大學不僅用先進的文化培養各種優秀人才,而且在此過程中將其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底蘊、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源源不斷地傳遞到社會,對社會文化起著積極的導向和輻射作用,是引領社會文化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基礎力量。
(3)大學文化傳承創新職能與高水平大學建設。大學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培育形成並共同遵循的目標追求、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準則,滲透在教學、科研和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廣大師生員工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
4樓:解付友機畫
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京華和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部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是文化得到發展。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大學生怎麼做
5樓:匿名使用者
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大學生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積極在課外汲取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增加自身傳統文化底蘊;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傳統文化不應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應該在應用中繼承與發揚。大學生們可以按照興趣愛好,多學習掌握傳統技能,比如空竹、風箏、漢服等;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目前大多只限於知識分子們所喜愛,大學生們應積極宣傳傳統文化的精華,吸引更多的各階層人士及外國友人,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
四、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傳承: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之更實用、更貼近生活,才能更為百姓所接受。大學生可以利用科技創新,將中藥、印染等傳統與醫學制劑、電子印刷相結合,從而獲得文化繼承與經濟創收的雙贏。
6樓:倩夢之戀
對於中國文化保持一種愛護的態度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大學生應該怎麼做?
7樓:匿名使用者
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大學生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積極在課外汲取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增加自身傳統文化底蘊;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傳統文化不應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應該在應用中繼承與發揚。大學生們可以按照興趣愛好,多學習掌握傳統技能,比如空竹、風箏、漢服等;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目前大多只限於知識分子們所喜愛,大學生們應積極宣傳傳統文化的精華,吸引更多的各階層人士及外國友人,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
四、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傳承: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之更實用、更貼近生活,才能更為百姓所接受。大學生可以利用科技創新,將中藥、印染等傳統與醫學制劑、電子印刷相結合,從而獲得文化繼承與經濟創收的雙贏。
如何理解大學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職能
好的文化需要正確的人去理解 才能正確解答 大學是傳統文化繼承 新文化發展的中間地帶 地位何其重要 文化如何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要如何傳承與創新?我在故宮修文物 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大學文化傳承創新如何構建 文化如何傳承與創新 文化傳承的正確態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符合社會發展...
結合材料,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角度,說明如何使中部的區
1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既要歡迎國內外優秀文化在當地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區域 專文化走向世界屬,增強文化影響力。2分 2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對傳統文化要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使其 古 得更加燦爛 對紅色文化要結合時代特點發揚光大,使其 紅 得更加輝煌 2分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實現文化創...
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相關知識,說明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繼承和發copy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保持文化的民bai族特色。要推動文化du 創新,把傳統文化與現代zhi特色融會貫通,為傳dao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利用大眾傳媒文化傳遞 溝通 共享的功能,通過 廣泛報道,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相關知識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如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