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銀行理財監管新規降低起售點嗎

2021-03-19 18:20:11 字數 5550 閱讀 4691

1樓:藍天可達

2023年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作為資管新規的實施細則,銀保監會稱此舉有利於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轉型。

在總體原則上,該管理辦法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並延續銀行理財業務良好監管做法,充分借鑑了國內外資管行業的監管制度。管理辦法旨在推動理財業務規範轉型,促進理財資金以合法、規範形式投入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化金融體系結構。

2023年來,中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快速發展,但也出現一些問題,如業務運作不夠規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到位、資訊披露不夠充分、尚未真正實現「賣者有責」基礎上的「買者自負」等。

據介紹,此次管理辦法加強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在監管上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前者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行,風險外溢性強,在投資範圍、槓桿比例、流動性管理、資訊披露等方面的監管要求相對審慎;後者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強,投資範圍等監管要求相對寬鬆。

在單隻理財產品銷售起點方面,上述二者亦有不同。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人民幣,下同)降至1萬元;單隻私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

官方如何規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對此,管理辦法強調期限匹配。按照資管新規相關要求,除另有規定外,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資產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或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

此外,銀保監會還表示將實施限額和集中度管理。延續現行監管規定,管理辦法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或銀行總資產的4%;投資單一機構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餘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淨額的10%。

就過渡期設定而言,管理辦法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直到2023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強調,過渡期內銀行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控制存量理財產品整體規模;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監管新規下發,影響有多大

2樓:上海長久貸

影響一:去小銀行只能買國債、票據、大額存單等基礎理財產品

原理:新規第十六條規定可開展風險較高的綜合類理財業務的商業銀行的門檻:資本淨額不低於 50 億元人民幣、監管評級良好、理財業務管理規範等;新規第十七條規定商業銀行首次開展理財業務的,應當從事基礎類理財業務至少三年。

總體而言,要有錢、有資歷、身家必須清白。

因此,新規實施後,投資人在體量較小的銀行可能只能買到國債、票據、大額存單、貨幣市場**、債券型**等基礎理財產品。如果要購買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權益類資產的綜合類理財產品,就需要去大銀行方可辦理。大銀行在資金實力、風控機制、業務水平等方面佔優勢,相當於是監管部門通過新規幫投資者篩選出了投資相對高風險理財產品的備選銀行。

影響二:非常難以買到投資於**的銀行理財產品

原理:新規第三十五條規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除貨幣市場**和債券型**之外的**投資**,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簡而言之,銀行理財的資金不能投向**市場。

也就是說,新規一旦實施,普通投資人將無法買到投資**的銀行理財產品。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刀切」,使銀行理財徹底與**絕緣。因為新規第三十五條還有後半句話:「僅面向具有相關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私人銀行客戶、高資產淨值客戶和機構客戶發行的理財產品除外。

」也就是說,銀行理財還是可以投**的,只不過這部分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只面向特定客戶開發:私人銀行客戶和高資產淨值客戶。

私人銀行客戶是指金融淨資產達到 600 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商業銀行客戶,而高資產淨值客戶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單筆認購理財產品不少於 100 萬元人民幣;認購理財產品時,個人或家庭金融淨資產總計超過 100 萬元人民幣等。

影響三:難以通過選擇優先順序份額參加權益類產品的投資

新規第十四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理財產品。所謂分級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本金和收益受償順序的不同,將理財產品劃分為不同等級的份額,不同等級份額的收益分配不按份額比例計算。

分級產品遭禁後,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將無法通過選擇不同優先順序份額的方式參加權益類產品的投資。融360小編認為,此舉意在降低分級理財產品中劣後級產品的風險,對於高風險偏好的銀行理財投資人進行了一定的限制。

上海長久貸為您解答

銀行理財新規會影響到誰?

3樓:冰雨夢悠悠

銀行理財新規要來了!影響400萬從業者和1.4億股民。

7月21日訊息,20日晚間,銀保監會發布銀行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降低投資者購買門檻、允許投資公募**投資**等一系列規定,將影響無數購買銀行理財的家庭、逾400萬銀行從業者和1.4億多的a股股民。

6月29日,山西太原一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

門檻降至1萬元,更多普通民眾買得起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講,《辦法》中最重要的一個變化莫過於: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商業銀行釋出的理財產品分為公募理財產品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

降低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有哪些好處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降低門檻使更多的普通民眾更方便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精神的具體體現。

舉個例子,王先生手裡有4萬多元的閒錢,想去買銀行理財讓資金增值,結果受制於最低起點5萬元的要求,買不了。未來,銷售起點降至1萬元後,王先生的理財途徑更多了,除了選擇存入定期、活期之外,還可使用一部分資金**銀行理財產品。

資料圖:某**交易大廳的股民關注**走勢。

21萬億資金為**增「活水」,影響1.4億股民

《辦法》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允許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投資各類公募**投資**。

原銀監會2023年曾發文明確要求:理財資金不得投資於境內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或與其相關的**投資**。銀行理財新規通過後,此項規定將被廢止。

《辦法》規定,每隻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隻**或單隻公募**投資**的市值,不得超過該理財產品淨資產的10%;商業銀行全部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隻**或單隻公募**投資**的市值,不得超過該**市值或該公募**投資**市值的30%;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持有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的30%。

銀保監會資料顯示,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餘額6月末的餘額為21萬億元。這意味著,將有巨量的資金可通過公募**投資**間接進入**,利好逾1.4億的a股股民。

7月20日,a股尾盤強勢拉昇,滬指大幅**2.05%,收復2800點關口,一舉終結5連跌。金融板塊表現突出,銀行股集體大漲。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受到了銀行理財新規訊息的影響。作為4月27日釋出實施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辦法》落地,意味著政策不確定性逐步消除,將改善**和債市的流動性,提振市場信心。

圖為某銀行網點在辦理理財業務的工作人員。

利好銀行吸引資金,影響逾400萬銀行從業者

原銀監會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有409萬銀行從業者。無疑,《辦法》將對這409萬從業者也產生巨大影響。

原銀監會2023年就已對銀行理財產品加大監管力度。今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逐步規範化,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部分銀行理財模式受到影響。

2023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餘額為22.17萬億元,到2023年6月末,餘額已降為21萬億元。

普益標準監測資料顯示,2023年二季度506家銀行共發行2.86萬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3906款。31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環比下降。

在專家看來,《辦法》中諸如降低投資者門檻的規定,利好轉型中的銀行業吸引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緩解商業銀行的負債端壓力。

《辦法》過渡期要求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過渡期自《辦法》釋出實施後至2023年12月31日。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釋出實施《辦法》,既是落實資管新規的重要舉措,也有利於細化銀行理財監管要求,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銀保監會如何規範銀行理財業務?

4樓:藍天可達

資管新規公佈近3個月後,佔據中國金融資管市場主導地位的銀行理財業務終於迎來監管細則。

2023年7月20日晚,中國銀保監會宣佈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中國商業銀行自2023年起陸續開展理財業務,並在豐富金融產品供給、推動利率市場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高速發展也帶來不少問題,如業務運作不夠規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到位、尚未真正實現「賣者有責」基礎上的「買者自負」等。

中國金融監管部門早已盯上銀行理財業務中存在的隱患。以資管新規為代表的一系列舉措,令銀行理財業務監管框架不斷完善。去年底中國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餘額為22.

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6月末餘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

不過在資管新規正式公佈後,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細則卻一直「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這也導致不少機構持觀望態度,向合規靠攏的腳步略顯遲緩。

華泰**研究團隊認為,隨著此番監管政策明確新產品發行要求,過去2個多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因細則未定帶來的不確定性得以消除。理財細則落地有助於新產品加速推出,理財產品規模下行勢頭也會改善,同時**和債券市場流動性亦有望好轉。

作為此次理財細則的一大重點,官方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前者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後者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這意味著,投資者進入銀行理財市場的門檻有所降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表示,該措施對擴大民眾選擇理財產品非常有利。當前中國民眾可投資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房產等少數幾樣,降低公募理財起售點對實現普惠金融有重要意義。

對銀行而言,上述舉措亦是利好。隨著銀行理財客戶範圍擴大,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其負債端壓力也將得到一定緩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監管方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圍追堵截」。如何在新規過渡期內穩妥處置好非標,銀行壓力不小。

具體而言,由於銀行理財產品資金**端期限較短,而運用端期限較長,在過渡期結束之時,可能出現非標資產尚未到期但對應理財產品到期的現象。而由於此時發行同類新產品已不合規,到期不能續作,銀行表外理財對接的非標資產將面臨回表問題,使資本金承壓。

對此,理財細則給出一定轉圜餘地。銀保監會表示,在過渡期結束後,對於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債權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商業銀行可以採取適當安排,穩妥有序處理。

華泰**研究團隊分析稱,此舉為銀行處理該類資產提供了更大空間。對於無法回表的長久期非標債權類資產來說,銀行不必發行對等久期的理財產品來對接,同時也解決了一些股權投資確實無法滿足表內監管要求無法回表的問題,從而降低了市場對理財細則可能帶來衝擊的擔憂。

在此情況下,一些市場機構看好中國銀行業穩妥適應監管新規。據德意志銀行估算,中國現存約6萬億元表外非標信貸餘額,其中約50%至60%將在2023年底前到期,餘下部分各銀行將通過發行淨值型封閉式理財產品,轉換成abs標準化產品、保險資金或銀行貸款等方式充分銜接。

理財新規落地,對股市有何影響,新規對銀行理財有哪些影響

資管新規,對於 債市,理財市場都是利空,但程度不同,對於 債市來說,將有槓桿資金和不合規資金相繼退出市場,但還是那句話,去年底就公佈了徵求意見,那時候已經打草驚蛇,所以這些資金已經在退出了,這次釋出後,在時間上還給寬鬆了一年半,所以好於市場預期,原來按照2019年6月份準備的一些資金,現在反倒是可以...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不保本了,銀行是不是沒有影響

銀行存款 沒有影響。銀行存款 享受存款保險保障 根據 存款保險條律 規定 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 不包括結構性存款 享受50萬以內100 賠付 所以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銀行理財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 風險 了...

2019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新規定,2014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新規定

2014銀行從業考試是改革了考試科目也有所變化,原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為 公共基礎 科目加上任意一門專業科目,專業科目分為個人理財 風險管理 公司信貸及個人貸款。而改革後的銀行業初級資格考試變為 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 科目加上任意一門專業科目,專業科目不變。已取得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考生報名參加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