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的虛詞是什麼意思,共有幾大類分別是什麼

2021-05-13 19:27:09 字數 7426 閱讀 6717

1樓:匿名使用者

虛詞開放分類: 詞語、語文、詞彙、漢語、詞典

1、詞典釋義

xūcí

(1)[function word,empty word;form word] :沒有完整的詞彙意義,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意義的詞。漢語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

(2)[boastful words]:虛誇不實的言辭。

2、語文名詞

「實詞」的對稱。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有連線或附著各類實詞的語法意義。根據能同哪些實詞或短語發生關係,發生什麼樣的關係,可以把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六類(見「《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用]》」)。

副詞能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不能修飾名詞。介詞不能單獨充當謂語;經常附著在名詞、代詞、動詞前邊組成介詞結構;有些介詞可附著在動詞後構成一個整體,相當於一個動詞。

古虛詞是在漢語中沒有實際意義的字,其中一部分相當於現代的虛詞。虛詞不能獨立成句,只有配合實詞來完成語法結構。虛詞對實詞有協助作用,這類詞包含介、連、助、嘆、副、象聲六大類。

虛詞在聯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聯只因一虛詞之差,便謬之千里。巧妙運用虛詞,可使聯句增色,情趣斐然。

請看下聯:

君恩似海矣;

臣節如山乎。

原來此聯是明末陝西總督洪承疇的門聯,原本無聯句尾處兩虛字,為「君恩似海,臣節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頌皇恩的對聯。洪承疇後來投敵**,遭人唾棄,便有人在原聯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徑庭,成為一副絕妙的諷刺聯。

再看這樣一副對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這副對聯是王湘綺寫的諷刺袁世凱的,被近代人稱為名聯。聯中嵌入「****」四字,並在聯尾點出「不是東西」,上聯的「也「字和下聯的「之」字都運用得很好,如去掉虛字,則難稱佳作。

以虛字入聯,多用於古人祠堂、集字集句聯。如山東濟寧子路祠聯:

允矣聖人之徒,聞善則行,聞過則喜;

大哉夫子之勇,見危必拯,見義必為。

虛詞有什麼作用?用以構成文句,工整文意,例如耳、目是實字,若夾配以「而」「之」二字,聯成「耳而目之」,就有靈動活躍之義。唐代劉知幾說:

「夫人樞機之發,+ +不窮,必有徐音足句,為其始末。是以伊、唯、夫、蓋,發語之端也;焉、哉、矣、兮,斷句之助也。去之則言語不足,加之則章句獲全。

」(《史通》卷六《浮詞》)所以古書用虛詞以足成文句,工整文意,隨所可見。例如用「為」字,《左傳·襄公十七年》:「而何以田為?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何以聖為?」《國語·晉語》:

「將何治為?」《荀子·議兵》:「……何以兵為?

」皆因句末,不加為字,不能成句。還有加「唯」字,《書經·皋陶謨》「百工唯時」,以及《召誥》「無疆唯休」,只「時」與「休」不成句,加「唯」以成之。再有加「或」字,《詩經·小雅·天保》:

「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此句若省「或」字,僅「無不爾承」,則文義匆促,加「或」字,語氣緩和。若加「之」字,約分為三種:

1.加「之」字語句聯用,增強語氣。宋人陳叔方說:「老子云:

『……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疊八『之』字,無窮之用,只在於用一助語中耳。」(《穎川語小》)

2.為句尾虛指,聯字見意。《詩經·裳裳者華》:「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之。」六句中用八個「之」字,顯而易見,少「之」字則文意不整。

3.在句中用「之」字,以工整文句,《詩經》上到處見之。如《詩經·小雅·正月》:「瞻烏爰止,於誰之屋?

」用一「之」字,使句子工整。《詩經》中「之」字甚多,據黎錦熙先生統計,《詩經》用之字共1039個,其中動詞4個,形容詞52個,代名詞400個,介助詞583個,以介助詞為最多。(見黎錦熙《漢語解釋詞**集》)除文字用之字為語助外,印文題額也用之字。

例如宋太祖趙匡胤見開封城門額有「朱雀之門」,便問趙普何不寫朱雀門,加之字何用,趙答以助語。印章亦多加之」字。如漢代人好以五字為印文,若位在丞相,印文為丞相之印章。

後世印文取其偶數,平正,印文多用之字,如單名不足四字,則為「口口之印」。(參見《履齋示兒編》卷十二「印文榜額有之字」條)今人尚有用之。又一句用之字和其他字以成句亦常有之。

如《詩經·邶風·雄雉》「道之雲遠」,以及《瞻印》:「人之雲亡」,只用「道遠」和「人亡」四字不能成句,加此二之字以成之,詩文中類此頗多。

文章必用虛詞才能成文。清劉淇《助字辨略·自序》說:「構文之道,不過實字虛字兩端,實字其體骨,而虛字其性情也。

蓋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墜之際,軒輊異情,虛字一乖,判於燕越,柳柳州(柳宗元)所由發哂於杜溫夫者邪!」(杜溫夫之事見後)這裡說古代文言,必用實和虛字,且「虛字一乘,判於燕越」,充分表明虛詞的重要性。本來,「實」和「虛」具有相反的意義,而相反正足以相成,好像真、善、美的反面是假、惡、醜,沒有假、惡、醜,就沒有真、善、美。

虛詞由實詞而來(詳後),它們都是假借字,如也、者、矣、爾、耳、乎、邪、焉、哉、之、以、於等字,今日所用都無原來的意義。清郝懿行說:「凡語詞(虛助詞)之字,多非本義,但取其聲。

」(《爾雅義疏·釋詁下》)所以虛詞有不定的「間」字意義,在句中固為「間」,在句首(如發詞、轉折詞)和句尾(如歇語詞)亦為「間」。不論它是「中間」「首間」「尾間」,都非其本義,發生了質的變化。變了質的字,不能從其本義去解,而由其所處的位置和讀音以釋其義。

例如「所」字,原為伐木聲或舉木聲,本義為動詞,假借變為名詞的「處所」,如派出所、衛生所,由處所引申而變為虛詞,如「予所否者」,作「若」字義,發生質變,與本義無關。

我嘗讀劉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經傳釋詞》和楊樹達《詞詮》等書,他們解釋虛詞一字多至十餘義,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也不說明其所以然,乃至寫此書時反覆思考,始知其所以然。清朱駿聲說假借的虛詞,是「依聲託事,誼不在形而在音。意不在字而在神,神似,則字原不拘,音肖則形可不論」(《說文通訓定聲》卷一《假借》)。

例如《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尚書·微子》之「何其」,皆當讀基字濁音。

音在「基其」之間,蓋語辭之有音無字者,虛詞只取其音,甚至只有音無字,或在字音之間。故《爾雅》說:「虛,間也。

孔、魄、哉、延、無、之,言間也。」所謂間,即虛詞處於字和音之間,如處於「基其」二字之間,不是基也不是其,只把它們讀濁音就對了。可知假借的虛詞用法,不在字而在音。

義隨音轉,音也隨意轉。所以解讀古書中的文言文,理解虛詞的作用和假借,至關重要。把握虛詞之義,要結合上下文句語氣和意義而定。

不是斤斤計較於一義,也不能隨便取義。

虛詞主要分為歇尾詞、連線詞、介詞、系詞、感嘆詞、發詞、副詞等。在此著重就歇尾詞、連線詞順次論之……(以下略)。(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選》第410-412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

虛詞是什麼意思?

2樓:賣閒置的

虛詞:虛詞泛指沒有完整意義的詞彙,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的詞。具有必須依附於實詞或語句,表示語法意義、不能單獨成句,不能單獨作語法成分、不能重疊的特點。

基本解釋:

1、沒有完整的詞彙意義,不表示實在的意義,除副詞外一般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意義的詞。漢語虛詞包括虛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2、虛誇不實的言辭。

文言虛詞共18個: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為、 焉、也、以、因、 於、與、則、者、之。

古虛詞是在漢語中沒有實際意義的字,其中一部分相當於現代的虛詞。虛詞不能獨立成句,只有配合實詞來完成語法結構,虛詞對實詞有協助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虛詞是漢語詞彙的一大類,另一大類是實詞。

實詞:是漢語詞類中的一種,詞語中含有實際意義的詞,實詞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即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詞。一般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從功能上看,實詞能夠充任主語、賓語或謂語,虛詞不能充任這些成份。從意義上看,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充當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或者能夠成為主謂賓的中心。

實詞與虛詞的區別:

1、實詞絕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單獨成句),虛詞絕大部分是粘著的(不能單獨成句)。

2、絕大部分實詞在句法結構裡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後置。例如「有」可以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組成「有人」「有進步」「有嗎」。絕大部分虛詞在句法結構裡的位置是固定的。

例如「嗎」「的」總是後置的(好嗎、新的),「被」「也」總是前置的(也去,被發現)。

3、實詞是開放類,虛詞是封閉類。所謂開放類,指的是難於在語法書裡一一列舉成員的大類。所謂封閉類,是指可以窮盡地列舉其成員的不很大的類。

3樓:且聽風揚

虛詞不能單獨成為一個句子,這是判斷實虛詞的點。

虛詞包括介詞、連詞、助詞、擬聲詞、嘆詞。

舉個例子,「然而」,連詞,你就不能單獨說這一個詞就沒了,而實詞則是可以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_^

4樓:一了千年

沒有完整的詞彙意義

漢語裡的「的、了、吧、不、也、嗎、呢都是虛詞

5樓:黑暗海

沒有完整的詞彙意義,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意義的詞。漢語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

「實詞」的對稱。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有連線或附著各類實詞的語法意義。根據能同哪些實詞或短語發生關係,發生什麼樣的關係,可以把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六類(見「《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用]》」)。

副詞能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不能修飾名詞。介詞不能單獨充當謂語;經常附著在名詞、代詞、動詞前邊組成介詞結構;有些介詞可附著在動詞後構成一個整體,相當於一個動詞。

古虛詞是在漢語中沒有實際意義的字,其中一部分相當於現代的虛詞。虛詞不能獨立成句,只有配合實詞來完成語法結構。虛詞對實詞有協助作用,這類詞包含介、連、助、嘆、副、象聲六大類。

虛詞在聯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聯只因一虛詞之差,便謬之千里。巧妙運用虛詞,可使聯句增色,情趣斐然。

請看下聯:

君恩似海矣;

臣節如山乎。

原來此聯是明末陝西總督洪承疇的門聯,原本無聯句尾處兩虛字,為「君恩似海,臣節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頌皇恩的對聯。洪承疇後來投敵**,遭人唾棄,便有人在原聯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徑庭,成為一副絕妙的諷刺聯。

再看這樣一副對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這副對聯是王湘綺寫的諷刺袁世凱的,被近代人稱為名聯。聯中嵌入「****」四字,並在聯尾點出「不是東西」,上聯的「也「字和下聯的「之」字都運用得很好,如去掉虛字,則難稱佳作。

以虛字入聯,多用於古人祠堂、集字集句聯。如山東濟寧子路祠聯:

允矣聖人之徒,聞善則行,聞過則喜;

大哉夫子之勇,見危必拯,見義必為。

作用用以構成文句,工整文意,例如耳、目是實字,若夾配以「而」「之」二字,聯成「耳而目之」,就有靈動活躍之義。唐代劉知幾說:「夫人樞機之發,+ +不窮,必有徐音足句,為其始末。

是以伊、唯、夫、蓋,發語之端也;焉、哉、矣、兮,斷句之助也。去之則言語不足,加之則章句獲全。」(《史通》卷六《浮詞》)所以古書用虛詞以足成文句,工整文意,隨所可見。

例如用「為」字,《左傳·襄公十七年》:「而何以田為?」《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何以聖為?」《國語·晉語》:「將何治為?

」《荀子·議兵》:「……何以兵為?」皆因句末,不加為字,不能成句。

還有加「唯」字,《書經·皋陶謨》「百工唯時」,以及《召誥》「無疆唯休」,只「時」與「休」不成句,加「唯」以成之。再有加「或」字,《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

」此句若省「或」字,僅「無不爾承」,則文義匆促,加「或」字,語氣緩和。若加「之」字,約分為三種:

1.加「之」字語句聯用,增強語氣。宋人陳叔方說:「老子云:

『……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疊八『之』字,無窮之用,只在於用一助語中耳。」(《潁川語小》)

2.為句尾虛指,聯字見意。《詩經·裳裳者華》:「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之。」六句中用八個「之」字,顯而易見,少「之」字則文意不整。

3.在句中用「之」字,以工整文句,《詩經》上到處見之。如《詩經·小雅·正月》:「瞻烏爰止,於誰之屋?

」用一「之」字,使句子工整。《詩經》中「之」字甚多,據黎錦熙先生統計,《詩經》用之字共1039個,其中動詞4個,形容詞52個,代名詞400個,介助詞583個,以介助詞為最多。(見黎錦熙《漢語解釋詞**集》)除文字用之字為語助外,印文題額也用之字。

例如宋太祖趙匡胤見開封城門額有「朱雀之門」,便問趙普何不寫朱雀門,加之字何用,趙答以助語。印章亦多加之」字。如漢代人好以五字為印文,若位在丞相,印文為丞相之印章。

後世印文取其偶數,平正,印文多用之字,如單名不足四字,則為「口口之印」。(參見《履齋示兒編》卷十二「印文榜額有之字」條)今人尚有用之。又一句用之字和其他字以成句亦常有之。

如《詩經·邶風·雄雉》「道之雲遠」,以及《瞻印》:「人之雲亡」,只用「道遠」和「人亡」四字不能成句,加此二之字以成之,詩文中類此頗多。

文章必用虛詞才能成文。清劉淇《助字辨略·自序》說:「構文之道,不過實字虛字兩端,實字其體骨,而虛字其性情也。

蓋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墜之際,軒輊異情,虛字一乖,判於燕越,柳柳州(柳宗元)所由發哂於杜溫夫者邪!」(杜溫夫之事見後)這裡說古代文言,必用實和虛字,且「虛字一乘,判於燕越」,充分表明虛詞的重要性。本來,「實」和「虛」具有相反的意義,而相反正足以相成,好像真、善、美的反面是假、惡、醜,沒有假、惡、醜,就沒有真、善、美。

虛詞由實詞而來(詳後),它們都是假借字,如也、者、矣、爾、耳、乎、邪、焉、哉、之、以、於等字,今日所用都無原來的意義。清郝懿行說:「凡語詞(虛助詞)之字,多非本義,但取其聲。

」(《爾雅義疏·釋詁下》)所以虛詞有不定的「間」字意義,在句中固為「間」,在句首(如發詞、轉折詞)和句尾(如歇語詞)亦為「間」。不論它是「中間」「首間」「尾間」,都非其本義,發生了質的變化。變了質的字,不能從其本義去解,而由其所處的位置和讀音以釋其義。

例如「所」字,原為伐木聲或舉木聲,本義為動詞,假借變為名詞的「處所」,如派出所、衛生所,由處所引申而變為虛詞,如「予所否者」,作「若」字義,發生質變,與本義無關。

我嘗讀劉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經傳釋詞》和楊樹達《詞詮》等書,他們解釋虛詞一字多至十餘義,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也不說明其所以然,乃至寫此書時反覆思考,始知其所以然。清朱駿聲說假借的虛詞,是「依聲託事,誼不在形而在音。意不在字而在神,神似,則字原不拘,音肖則形可不論」(《說文通訓定聲》卷一《假借》)。

例如《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尚書·微子》之「何其」,皆當讀基字濁音。

音在「基其」之間,蓋語辭之有音無字者,虛詞只取其音,甚至只有音無字,或在字音之間。故《爾雅》說:「虛,間也。

孔、魄、哉、延、無、之,言間也。」所謂間,即虛詞處於字和音之間,如處於「基其」二字之間,不是基也不是其,只把它們讀濁音就對了。可知假借的虛詞用法,不在字而在音。

義隨音轉,音也隨意轉。所以解讀古書中的文言文,理解虛詞的作用和假借,至關重要。把握虛詞之義,要結合上下文句語氣和意義而定。

不是斤斤計較於一義,也不能隨便取義。

虛詞主要分為歇尾詞、連線詞、介詞、系詞、感嘆詞、發詞、副詞等。在此著重就歇尾詞、連線詞順次論之……(以下略)。(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選》第410-412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

古代漢語中習是什麼意思在古漢語中習是什麼意思?

習 在古代漢語中的字義如下 1 用作動詞,意思是 鳥反覆練習飛翔。出處 先秦 戴聖 禮記 月令 鷹乃學習。釋義 老鷹在反覆練習飛翔。2 用作動詞,意思是 反覆練習 溫習。出處 春秋 孔子 論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釋義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3 用作動詞,意思是 學習。出處...

古代漢語中床是什麼意思,古代漢語中的對轉是什麼意思

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 曰床 最早相當於一種坐具,不過古代不是今天這種坐法,是跪著在這個坐具上,然後屁股做自己的腳背上 床前明月光 一句的 床 理解為井床,而井床是井臺上的圍欄.辭海 床 一詞的註釋。其中,就有一項釋義為 井上圍欄 詩人背井離鄉,在冷落的深秋時分,一個人站在井臺上,望著天上明...

農村公社是什麼意思,農村幾大隊是什麼意思???比如1隊2隊什麼的然後在一個大隊的

原始社會解體過程中形成的 以地域性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二重性為特徵的社會組織形式,即同時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為特徵的社會組織。狹義專指具有這一特徵的農業公社 廣義還包括具有這一特徵的遊牧公社和遊獵公社。又稱農民公社 毗鄰公社 地域公社 農民村社,簡稱村社。世界各地普遍經歷了農村公社發展階段。農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