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古代的各朝各代都對農業非常重視,人類從狩獵、採集過渡到種植業以後,便逐步積累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的知識。
中國早在春秋時代己知用土圭測日影的辦法定季節,有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個節氣。
在《詩經·豳風·七月》中已經有「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的物候記載。
西漢初的《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已有二十四節氣的全部名稱。
《逸周書·時訓解》中將一年分為七十二候,每個節氣為3候,每候5天,各有一相應的物候現象。這是中國最早形成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歷法。這可看作古代農業氣象學的萌芽。
氣象學形成一門完整的獨立的學科並進行系統的研究則只是20世紀30~40年代以來的事。
農業氣象學的簡史
2樓:手心餘溫
遠在3000多年前,人們已認識到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及其農業意義。中國古代著作中早就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和「不違農時」的論述;公元前已有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的記載(見中國農業氣象史)。在西方,公元前希臘人也已能根據氣候變化確定一年中農事和航海時間,並有了兩分兩至的記述。
作為一門學科,農業氣象學是在19世紀末葉農業科學和氣象科學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當時,一些科學家為使農作物獲得高產和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曾應用氣象學的成果來**作物生長與氣象條件的關係,並根據光熱水條件進行農業氣候區劃等。進入20世紀後,西歐、蘇聯、北美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建立了農業氣象機構,開展各項農業氣象服務和試驗研究工作,並在農業氣象指標鑑定、農業氣候資源分析與區劃、農業氣象情報和農業氣象預報服務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中國現代農業氣象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初葉。2023年竺可楨《氣象與農業的關係》、2023年涂長望《農業氣象之內容及其研究途徑述要》等文都提到了農業氣象研究的作用與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農業氣象的研究、業務和教育機構逐步建立,農業氣象觀測、試驗研究以及農業氣象情報、預報和農業氣候服務工作逐步開展,並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
70年代以來,世界農業氣象學開始向定量化方向發展,氣象學觀點被應用於**農業生產中的物質輸送與能量轉換問題。同時,農業汙染的氣象問題、農業氣象災害的預防、沙漠化評價和防治的農業氣象問題以及高空生物學的氣象問題等日益受到重視。隨著系統分析、模式建立和各種模擬實驗的進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遙感技術的應用,農業氣象研究更趨精確,主要農作物生長動態監測與預報手段更趨先進,服務工作更加廣泛有效。
中國氣象學會設有農業氣象和生態氣象學科委員會,掛靠在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
一 上古期 先秦兩漢 公元3世紀以前 1 先秦 第一,在這個階段,文學的創作主體經歷了由群體到個體的演變 第二,上古巫史不分,史從巫中分化出來專門從事人事記錄,具有很強的應用性 第三,士的興起與活躍,對文學的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第四,先秦文學的形態一方面文史哲部分,一方面詩樂舞結合,此外,成熟的文...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變化古代史農業生產工具的變化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和技術的發展 1 春秋 春秋末年開始使用牛耕 開始出現鐵農具.2 戰國 在春秋開始使用鐵器的基礎上,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更為普遍,鐵器時代到來 牛耕得到推廣 各國興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國的都江堰.3 秦朝 中原鐵器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珠江流域 今廣東 廣西 逐漸為越族人民所掌握....
影響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高
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如漢唐時期都曾出現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這些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鼓勵發展生產.如漢初高祖.文帝.景帝在位時期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漢初經濟發展起來.出現文景之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