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節奏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節奏,節拍和速度

2021-05-22 07:36:03 字數 6244 閱讀 1662

1樓:知否

**節奏:**的節奏是指**旋律進行中音階 音符或者音節的長短和強弱等。音內樂容的節奏常被比喻為**的骨骼。

節拍:是**中的重拍和弱拍週期性地有規律地重複進行。我國傳統**稱節拍為「板眼」,「板」相當於強拍,「眼」相當於次強拍(中眼)或弱拍。

生活節奏:今年都是每天三件事,吃飯、逛街、睡覺;明年每天都是吃飯、學習、工作、睡覺、旅遊,兩年內生活節奏變快了。

節奏:將時值長短不一的音組合在一起(音長和音強的組合)

2樓:匿名使用者

no zuo no die 呵呵 不作就不會死 作死的節奏就是正在作,正在奔向死的進行中。。。。

3樓:迷霧磐石

意思是:什麼特殊情況?什麼玩意?

什麼是節奏,節拍和速度

4樓:默默她狠傷

在**術語中:

1、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突變。用反覆、對應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後連貫的有序整體(即節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段。

節奏不僅限於聲音層面,景物的運動和情感的運動也會形成節奏。 節奏變化為事物發展本原,藝術美之靈魂。相對論變化的結果;

2、節拍:是衡量節奏的單位,比喻有規律的程序。在**中,指有一定強弱分別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時間重複出現。

在計算機術語中指一個cpu時鐘週期。在運營管理理論中指在一個工作站上完成相鄰兩個產品的實際時間;

3、速度:「tempo」是借用了義大利語的「時間」,源於拉丁語的「tempus」。現代**通常以「拍每分鐘」(beats per minute,簡寫為bpm)作為速度的單位。

5樓:晚夏落飛霜

節奏和節拍的區別

1、定義不同

節奏指的是把長短不同的音組織起來,形成有規律的強弱變化,可以理解為整個**中段落的比例平衡。

節拍指的是相同時值強拍和弱拍有規律的迴圈出現,具體是指在樂譜中每一小節的音符總長度,如一首歌曲是4/4拍子,就是歌曲以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4拍。

2、側重點不同

節奏側重的是樂音在時間上的一個總體表現特徵。

節拍偏重的是時間片段、而且是相同的、並且要迴圈重複。如一強一弱的迴圈重複(兩拍子)、一強兩弱的迴圈重複(三拍子)等。

3、必要性不同

一首歌曲中可以沒有節拍,但是一定要有節奏。

4、範圍不同

樂曲的節奏是樂音組織的一個總體特徵。節奏在樂曲裡是一個總體體現為具體節拍的單位,但又不只是節拍,它還與速度和旋律形式等因素有關。

節拍只是一個其中的構成因素。

6樓:寶貝乖乖

節奏(rhythm)是**在時間上的組織。

**中的節奏概念是很寬泛的,從最巨集觀的角度看,它可以說是**的"進行",這個概念包括了**中各種各樣的運動形態,既有輕重緩急,也有鬆散與緊湊;具體些說,節奏包括節拍和速度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指**規律性的強弱交替的運動,即拍點的組合,後者是指這種律動的速率。

一、節拍(metre)

節拍是按拍號要求相隔一定時間反覆出現重音的模式,或者說,它是固定的強弱音迴圈重複的序列。每一種節拍都由時值固定的單位構成,這種節拍單位叫做拍子(time)。

拍子的時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節拍通常用分數來標記,分子表示每小節中單位拍的數目,分母表示單位拍的音符時值,例如2/4,它的含義是 "每小節有兩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簡單地說"每小節有兩個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見的拍子:

偶數類,有2/2(每小節有兩個二分音符)、2/4、4/4、4/8(每小節有四個八分音符)等,這些偶數節拍是對稱的,帶有行進的特點;奇數類,有3/2(每小節有三個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們聽上去帶有旋轉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關。

在樂譜上標記節拍的方法,除了上面這些2/4、3/4以外,還有小節線,這短短的垂直線,將音符隔成一個個有規律的強弱交替的單位,看起來很直觀。通常小節線後面的第一拍是強拍,如2/4,這是進行曲常見的節奏,它是一強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圓舞曲,則是一強兩弱的交替。假如拍數超過三個,則會出現兩個不一樣的強拍,如4/4,是強-弱,次強-弱;6/8,是強-弱-弱;次強-弱-弱。

以上我們說的這種有規律的拍子在**中處處可見。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節奏概念,**還可以不是這樣的,除去民間**中自由的形態不算,有許多作曲家為了給人以新鮮感,偏偏要打破節奏中的規律性,在該出強拍的地方閃過去不出現,而在弱拍位置卻重重地來一下子,讓聽者出乎意料。這在20世紀的**中十分常見,而實際上早在18世紀貝多芬就用過這種手段,還讓當時的保守人士感到十分不滿。

這裡有個很好的例子--斯特拉文斯基作於2023年的芭蕾舞**《春之祭》。這部舞劇描繪的是史前人原始祭祀的情景,其瘋狂而野蠻的**風格曾讓人大為憤怒,甚至引起了**史上空前絕後的劇場騷亂,但後來它很快就成為20世紀的經典之作了。斯特拉文斯基在這裡的節奏運用相當精彩,這是他造成整體藝術風格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春之祭》中的第二段**《春天的前兆和青年男女之舞》,譜子上寫的是兩拍子,但由於人為地改變了原有的強音和弱音的位置,原來的古典式感覺被破壞了。

我們可以想像,這時候的樂隊指揮肯定不能根據兩拍子規律來舞動他的胳膊了,而是要按照實際重音來打拍子。

在古典**中,只要樂譜開頭標出2/4、3/4或者4/4這樣的節拍標記,後面就基本上不再變化了,而在現代**中卻常常要改變拍子記號,比如《春之祭》中《春之輪舞》,它的第一小節是5/4拍,第二小節是7/4拍,第三至第五小節是6/4拍,第六小節又是5/4拍,如此頻繁的變化,給人以非常不穩定的感覺。而由於這裡的強拍不突出,所以給人的整體感覺是鬆散的,缺少推動力的。

假如同樣是這種頻繁變換的拍子,把重音加強,聽上去就會是另一種感覺了。如《春之祭》的最後一曲《當選少女之舞》的開頭一段。所謂"當選少女"就是在祭祀活動中被眾人選作獻給大地的祭品的少女,她要狂舞直到死亡,這就是祭祀儀式的高潮和結束部分。

作曲家在這裡用了極為刺激的音響,節奏變化多端,差不多是一小節一種拍子,如開始的四小節,分別是3/16、5/16、3/16、4/16,而那些重音帶來的衝擊感相當強烈。

在這裡,非規則節奏的效果不同尋常,試想一下,假如換成古典式的有規律的節奏,那種瘋狂而野蠻的感覺是無法表現出來的。

背離傳統節奏概念的方式有多種多樣,除了上述的"人為改變重音位置"和"頻繁改換拍子"以外,還有複合節奏,比如在管絃樂隊裡,絃樂聲部是三拍子,而銅管聲部則是四拍子,兩個不同律動的流層合在一起,形成了複雜的、多元化的音響效果。

二、速度(tempo)

速度是指節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慢、快和適中。

速度術語一般記在樂譜開頭,它大多是義大利語(也有時採用本國語)。

常用的速度標記如下:

慢速類: large 廣板

grave 非常緩慢莊嚴而緩慢

lento 慢板

adagio 柔板

中速類: andante 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moderato 中板

快速類: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allgero molto 很快的快板

vivace 活潑的、輕快的

presto 急板

prestissimo 最急板

除了這些術語以外,還有時採用比較精確的標記,比如=88,意思是一分鐘演奏88個一拍,=88,則是一分鐘演奏88個二分音符。在**專用的節拍器上可以看到這些的速率,可以想像,這樣的標記對指揮家和演奏家的指令就比較確切了。還有些作曲家對速度的控制非常嚴格,他會給演奏者規定具體的演奏時間,例如在樂譜上標明「本樂章演奏8'55"」字樣。

速度是**節奏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樣是三拍子,用快速,會給人以活潑明快的感覺,而用慢速,就會獲得優雅、閒適的效果。通常快的節奏是比較令人興奮的,它和我們激烈運動時的心跳、呼吸相對應,而慢的節奏則使人心態平和,情緒穩定。

一股地說,表現激動、興奮、歡樂、活潑的情緒,是與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現陽光明媚、春色滿園的大自然風光時則往往和適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巨集大的頌歌、沉痛的輓歌、深深的回憶等則多與慢速度相配合。

下面是幾個例項:

**(bach)第一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樂章是柔板,它能給人一種安詳平寧的感覺。這首柔板採用的是三拍子,由於速度慢,旋律悠長,我們幾乎感覺不出來它的強弱拍子的交替。

曲例四:**第一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樂章柔板

這部協奏曲的第三樂章是快板,它是6/8拍,即每小節有6個8分音符,它實際上是兩個3/8拍的組合(強-弱-弱,次強-弱-弱)。

同樣是三拍子,由於速度不同,效果完全不一樣。這首快板是活潑熱烈的,律動感很強,因此**有一種向前推動的動力。

曲例五:**第一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樂章快板

在一首作品當中作曲家有時會改變速度,來造成情緒上的對比和變化。我們在前面談到音區和力度時,曾例舉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火鳥》的終曲,另一個是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組曲中的《在山大王的宮中》,其中的節奏特點都是從慢變快,《火鳥》的終曲在變快了之後,又回到慢速,極有效果。

現在讓我們來對照著欣賞兩首小曲,它們的關係十分有趣,前者是後者的改編,由於速度不同,面貌全非。前者是法國作曲家聖-桑(saint-saens)的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烏龜》。烏龜的特點是動作慢,所以作曲家用了很慢的速度來描寫它的形象,而後者是這首曲子旋律的**--法國作曲家奧芬**(offenbach)的一首快速舞曲。

譜例四:聖-桑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烏龜》主題(奧芬**《康康舞曲》主題)

曲例六:聖-桑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烏龜》

曲例七:奧芬**《康康舞曲》

一般來說,快的節奏令人興奮或緊張,慢的節奏給人安詳從容的感覺。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還要看與節奏相配合的其他要素,如音區、力度以及音色等等。在影視配樂中,作曲家常常要使**節奏與畫面節奏相配合,以渲染氣氛,但他們常常會用"反襯"手法,比如畫面特別緊張、鏡頭剪接非常迅速的時候,**卻是慢速的,這種時候往往會產生十分有效的結果,這就是令觀賞者更加緊張,或者是加大了空間感。

比如在描寫越戰的電影《野戰排》中,有一組鏡頭相當激烈,飛機在天上連續地向地面扔炸彈,大地一片火海,許多人在掙扎、流血,而**卻用了美國作曲家巴伯(barber)的一首為絃樂隊而寫的"柔板",速度很慢,節奏氣息寬廣,旋律是長線條的,其效果驚人地好,觀影者在眼前一片災難的時候,不僅僅是被血肉橫飛的場面震驚,而更多的是從巨集觀的角度、從人類歷史的角度進行思索,由此產生對戰爭的痛恨,對生命的珍惜,對和平的渴望。

旋律(melody)也稱作曲調,是一連串樂音的有組織的進行。

與其他要素相比,旋律在**中的地位最突出,自然也就是最主要的表現手段。可以說,任何人在聽了一首作品之後,首先記住的就是旋律,它是可以由我們哼唱出來的,而其他要素如單純的音區、力度、節奏,離開了旋律,簡直就無法獨立存在,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的靈魂。不過,在有些**中,旋律並不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二十世紀的一些新穎獨特的作品,是以音色為主要的構成因素,而非洲的鼓樂則主要是由各種節奏組合而成的。

限於篇幅的原因,本節內容不涉及這一類特殊的**。

旋律和我們的日常語言關係十分密切,最早的**,它們旋律的曲折變化,是依附於語言本身的,可以說,它就是將語言中的音高加以誇張得來的。比如我們中國人的吟詩,就是將詩句用較為**化的調子朗讀出來,西方古老的聖詠也是這樣。後來漸漸地有了不依附於語言的**旋律,但如果仔細想想,這些形態各異的旋律仍然和語言有著深層的關係,比如曲折婉轉的旋律,有如親切的談話;短促有力的旋律,很象是命令或驚歎的口氣;下行的旋律就如同我們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嘆氣聲,它往往用來表現哀傷的哭泣或沉重的嘆息。

正因為旋律具有情感色彩,它能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作曲家就利用這一特徵,來寫作表現各種各樣情緒的旋律。例如貝多芬(beethoven)第五交響曲末樂章的開始部分:

譜例一: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末樂章主題

曲例一: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末樂章主題

它的旋律是有主和絃分解而成的號角音調,稜角分明,具有英雄氣概。這種旋律特性是貝多芬的一個鮮明的標誌,是他的個性語言。

再舉一個例子,這是柴科夫斯基(chaikovsky)的第六"悲愴"交響曲的末樂章主題,以下行音調為主,聽上去有如哭泣一般:

譜例二: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末樂章

曲例二: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末樂章

用來描繪悲愴情感,這旋律是非常貼切的。而在這部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柴科夫斯基描寫的是年輕時的奮鬥,它的旋律則是另一種形態,高亢鏗鏘,富有陽剛之氣的:

譜例三: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第三樂章

曲例三: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第三樂章

這條旋律顯示出的是奮發向上的精神,它也有類似於貝多芬的號角音調的特徵。

我們再來分析兩條旋律,選自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羅米歐與朱麗葉》。這是受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故事啟發而作的,講述了一對相愛的年輕人因家族的仇恨不能結合,最終雙雙殉情的悲劇故事。劇中的兩個主題就是"恨"與"愛"。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用生動的筆法描繪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

什麼是快節奏的生活,什麼是快節奏的生活

1 快節奏生活個人理解為時間觀念強,辦事效率高,生活適應能力強,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2 現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要想在現實生活中打拼出來,就必需要能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比別人多的知識,就要比別人更能有效地處理好事情,如此必然導致你的生活節奏變快,有很強的生活緊湊感 時間久了,也...

什麼是節奏,節拍和速度

在 術語中 1 節奏 是自然 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突變。用反覆 對應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後連貫的有序整體 即節奏 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不僅限於聲音層面,景物的運動和情感的運動也會形成節奏。節奏變化為事物發展本原,藝術美之靈魂。相對論變化的結果 2 ...

愚人節,是指什麼意思,愚人節是什麼意思

愚人節april fool s day也稱萬愚節 幽默節。節期為公曆4月1日。每一年的愚人節都會有一些人被朋友的玩笑愚弄,用來活躍學習或工作時的氣氛。愚人節,是指什麼意思?愚人節april fool s day也稱萬愚節 幽默節。節期為公曆4月1日。每一年的愚人節都會有一些人被朋友的玩笑愚弄,用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