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安小姐的夏天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的意思是:叢叢秋菊圍繞房舍,好似到了陶潛的故居。圍繞籬笆觀賞菊花,不知感覺太陽西斜。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菊花》。
全文: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賞析: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麼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了詩人專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了詩人賞菊時悠閒的情態。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
「遍繞」「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了出來,字裡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瞭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援,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
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捨了。詩人從菊花凋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後凋零的堅強品格的讚美之情。
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讚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並且發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是什麼意思
2樓:江南蜜汁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原文:《菊花》
唐代: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白話文: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用語淡雅樸素,饒有趣味。
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為渲染愛菊的氣氛做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轉,跌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
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讚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的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3樓:岸裡何以顧
秋叢繞舍似陶家: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佈屋舍四周,如陶淵明家之感.
遍繞籬邊日漸斜:沿著竹籬,忘情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
這是唐代元稹《菊花》一詩的開頭兩句.短短兩句,有景、有情、有聯想,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叢叢秋菊環繞屋舍,好似陶潛的家.
我在籬笆旁轉游,不覺那紅日漸漸西斜.
在舊時詩文中,常將菊花作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質的象徵.元稹這首賞菊之作,約作於貞元十八年(802).菊花在一年中開放最晚,詩中從這一自然現象著筆,說出自己特別喜愛菊花的心理原因,並不在於它無意與百花爭春的謙退與淡泊,而在於它開後無花,顯示出在蕭瑟深秋獨鬥風霜的風姿.
立意新穎,不落俗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排難而進、銳意革新的意志和決心.白居易《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一詩云:「盡日吟君愛菊詩.
」對這首詩深表讚賞.
秋叢繞舍似陶家(秋叢:指叢叢菊花.陶:陶淵明.),遍繞籬邊日漸斜(繞:走曲折的路.
這裡是轉游的意思.籬:籬笆,用竹、木、蘆葦等編成的圍牆或屏障.).
不是花中偏愛菊(偏愛:不公正、不平均的愛.),此花開盡更無花(更:復、再.這句的意思是說只有菊花能在深秋開放,而它一旦凋謝,便無花景可供玩賞.).
4樓:望峻枝夏青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意思是: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出自:唐代。元稹的《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是什麼意思
5樓:上官亮橋酉
繽紛的菊花湧進我的家,
依稀聽見陶令笑語喧譁。
一圈竹籬圈起滿院秋色,
不覺晚霞飛揚夕陽西下。
6樓:裴智皇丙
秋叢繞舍似陶家: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佈屋舍四周,如陶淵明家之感。
遍繞籬邊日漸斜:沿著竹籬,忘情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
這是唐代元稹《菊花》一詩的開頭兩句。短短兩句,有景、有情、有聯想,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7樓:夷秀花孝戊
秋天到了菊花叢圍繞住了房屋像陶淵明的家一樣(他家不是「宅邊五柳樹」嗎)。花叢一圈圈地繞到了籬笆邊上,太陽漸漸落山了。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8樓:浮生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出自唐代元稹的《菊花》。全文為: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⑴秋叢:指叢叢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⑷遍繞:環繞一遍。
⑸籬(lí):籬笆。
⑹日漸斜(xiá):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⑺盡:完。
⑻更(gèng):再。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並且發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9樓:為人生奮鬥
意思是草叢裡菊花圍繞著房子似乎到了以前的居所圍繞著籬笆觀賞裡面的菊花把時間都給忘了。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是什麼意思 10
10樓:匿名使用者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叢叢秋菊環繞屋舍,好似陶潛的家。
我在籬笆旁轉游,不覺那紅日漸漸西斜。
在舊時詩文中,常將菊花作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質的象徵。元稹這首賞菊之作,約作於貞元十八年(802)。菊花在一年中開放最晚,詩中從這一自然現象著筆,說出自己特別喜愛菊花的心理原因,並不在於它無意與百花爭春的謙退與淡泊,而在於它開後無花,顯示出在蕭瑟深秋獨鬥風霜的風姿。
立意新穎,不落俗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排難而進、銳意革新的意志和決心。白居易《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一詩云:「盡日吟君愛菊詩。
」對這首詩深表讚賞。
秋叢繞舍似陶家(秋叢:指叢叢菊花。陶:陶淵明。),遍繞籬邊日漸斜(繞:走曲折的路。
這裡是轉游的意思。籬:籬笆,用竹、木、蘆葦等編成的圍牆或屏障。)。
不是花中偏愛菊(偏愛:不公正、不平均的愛。),此花開盡更無花(更:復、再。這句的意思是說只有菊花能在深秋開放,而它一旦凋謝,便無花景可供玩賞。)。
11樓:手機使用者
菊花湧入我家,似乎聽見陶令笑語喧譁。竹林圈起滿月秋色,不知不覺間夕陽西下
12樓:手機使用者
一叢叢秋菊環繞屋舍,好似陶潛的家。
我在籬笆旁轉游,不覺那紅日漸漸西斜。
13樓:╄→漈ぁ哀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花,此花開盡更無花.
【年代】:唐 【作者】:元稹——《菊花》 【內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作者】 字微之,河南河內人。
幼孤,母鄭賢而文,親授書傳。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僕射。
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白體"。其集與居易同名長慶。 【註釋】:
陶家:陶,指東晉陶淵明。 【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徵。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後真隱士不多,要大發「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
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佈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
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
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援,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
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捨了。我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讚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