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洪範周
北方多數不認識,廣東人多數聽得懂,但不一定寫得出。特別「八大簋」,是個家喻戶曉的常用詞。文言「簠簋不飭」簠簋不飾 〖解釋〗對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種婉轉的說法。
不飾,不整飭。 〖出處〗《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
」亦作「 簠簋不脩 」、「 簠簋不飭 」。 也就是現在「被加拿大遣返的賴某請吃過」的意思。
2樓:qb大王
簋 讀guǐ
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
3樓:匿名使用者
「簋」讀音同「鬼」。
竹字頭下面一個艮一個皿
4樓:看看空曠曠
簋,讀作「詭」(guǐ),是中國古代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
拼音:guǐ
簡體部首:皿,部外筆畫:12,總筆畫:17繁體部首:竹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簋·康熙筆畫:17·部外筆畫:11〔古文〕朹《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晷。
《說文》黍稷方器也。《廣韻》簠簋,祭器,受鬥二升,內圓外方曰簋。《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為簋,實一觳,崇尺。
《疏》祭宗廟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質,器用陶瓠之意也。《易·損卦》二簋可用享。《注》離為日,日體圓。
為木,木器圓。簋象,則簋亦以木為之也。《詩·秦風》於我乎每食四簋。
《傳》四簋:黍稷稻粱。《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東面坐啟簋會,各郤於其西。《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言道其德行,曰食土簋。《注》用土作簋。
考證:〔《傳》四簋,黍稷稻樑。〕謹照原文稻樑改稻粱。
〔《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道其德行。〕謹照原文尚堯舜道為句,言其德行為句,言字不可省,謹增言字。
簋的由來
簋,流行於商至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簋的形制很多,變化較大。
商代簋形體厚重,多為圓形,侈口,深腹,圈足,兩耳或無耳。器身多飾的獸面紋,有的器耳做成獸面狀。西周除原有式樣外,又出現了四耳簋、四足簋、圓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種形式,部分簋上加蓋。
商周時多數簋體形厚重,飾雲雷、乳釘等紋飾,少數為素面或僅飾一二道弦紋。春秋時期,簋的銅胎變薄,花紋細碎,有的簋蓋鑄成蓮瓣形。戰國以後,簋極少見到。
簋是商周時重要的禮器。宴享和祭祀時,以偶數與列鼎配合使用。史書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5樓:分享我的文件
簋[guǐ] 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
「竹字頭」下面一個「艮」一個「皿」是什麼字?
6樓:看看空曠曠
簋,讀作「詭」(guǐ),是中國古代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
拼音:guǐ
簡體部首:皿,部外筆畫:12,總筆畫:17繁體部首:竹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簋·康熙筆畫:17·部外筆畫:11〔古文〕朹《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晷。
《說文》黍稷方器也。《廣韻》簠簋,祭器,受鬥二升,內圓外方曰簋。《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為簋,實一觳,崇尺。
《疏》祭宗廟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質,器用陶瓠之意也。《易·損卦》二簋可用享。《注》離為日,日體圓。
為木,木器圓。簋象,則簋亦以木為之也。《詩·秦風》於我乎每食四簋。
《傳》四簋:黍稷稻粱。《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東面坐啟簋會,各郤於其西。《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言道其德行,曰食土簋。《注》用土作簋。
考證:〔《傳》四簋,黍稷稻樑。〕謹照原文稻樑改稻粱。
〔《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道其德行。〕謹照原文尚堯舜道為句,言其德行為句,言字不可省,謹增言字。
簋的由來
簋,流行於商至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簋的形制很多,變化較大。
商代簋形體厚重,多為圓形,侈口,深腹,圈足,兩耳或無耳。器身多飾的獸面紋,有的器耳做成獸面狀。西周除原有式樣外,又出現了四耳簋、四足簋、圓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種形式,部分簋上加蓋。
商周時多數簋體形厚重,飾雲雷、乳釘等紋飾,少數為素面或僅飾一二道弦紋。春秋時期,簋的銅胎變薄,花紋細碎,有的簋蓋鑄成蓮瓣形。戰國以後,簋極少見到。
簋是商周時重要的禮器。宴享和祭祀時,以偶數與列鼎配合使用。史書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竹字頭下面一個艮
7樓:匿名使用者
竹字頭下面加個艮再加個皿是:
簋guǐ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追問。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8樓:科學普及交流
簋拼音:guǐ
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
竹字頭艮皿字底念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簋 guǐ
〈名〉 會意,從竹,從皿,從皀。本義: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圓口,兩耳或四耳。
10樓:超級単子
簋,讀音是【guǐ】
【基本資訊】
拼音 : guǐ
部首:⺮,筆畫:17,五筆:tvel,詞性:名詞【基本解釋】
簋,是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
【詳細介紹】: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也可用來盛放祭品,圓形。
《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每食四簋。」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食土簋,啜土刑,糲粱之食,藜藿之羹。」
司馬光《訓儉示康》:「管仲鏤簋朱紘。」
【相關組詞】:簠簋 ,瑚簋 ,俎簋, 簋貳, 八簋 ,二簋 ,鹺簋 ,土簋, 簋飱, 簋飧,簋簠 ,彝簋, 籩簋 ,簋實
簋造型如下:
一個竹字頭下面一個艮一個皿字底
11樓:匿名使用者
簋:guǐ〈名〉
(會意,從竹,從皿,從皀。本義: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圓口,兩耳或四耳)同本義 [a round- mouthed food vessel with two or four loop handles]
簋,黍稷方器也。——《說文》
皆雲圓曰簋,謂內圓也。——《周禮·舍人》注二簋可用享。——《易·損》
每食四簋。——《詩·秦風·權輿》
宰夫設黍稷六簋。——《儀禮·公食禮》
陳饋八簋。——《詩·小雅·伐木》
鼎簋十有二。——《周禮·掌客》
飯土簋。——《史記·始皇紀》
臣聞昔者堯有天下,飯於土簋,飲於土簠。——《韓非子·十過》
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實(置於簋器的黍稷)望採納!
「竹字頭」下面一個「艮」再加一個「皿」是什麼字?
12樓:月半月半大冰雹
「簋」的讀音為【guǐ 】
基本釋義
簋;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
詳細釋義
(會意,從竹,從皿,從皀。本義: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圓口,兩耳或四耳)同本義
簋,黍稷方器也。——《說文》
皆雲圓曰簋,謂內圓也。——《周禮·舍人》注二簋可用享。——《易·損》
每食四簋。——《詩·秦風·權輿》
宰夫設黍稷六簋。——《儀禮·公食禮》
陳饋八簋。——《詩·小雅·伐木》
鼎簋十有二。——《周禮·掌客》
飯土簋。——《史記·始皇紀》
臣聞昔者堯有天下,飯於土簋,飲於土簠。——《韓非子·十過》
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實(置於簋器的黍稷)相關組詞
二簋 八簋 鹺簋 簋簠 彝簋 土簋 簋飧 瑚簋 籩簋 簋貳俎簋 簋實 簠簋 簋飱
上「竹」字頭下面「艮」、「皿」組成什麼字?
13樓:戰歌
上「竹」字頭下面「艮」、「皿」組成的字是「簋」【guǐ】。
釋義是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
組詞俎簋、簋飧、土簋、簋實、彝簋、瑚簋、八簋、籩簋、簋飱、簠簋、鹺簋、簋貳、二簋、簋簠、竹簋方、簠簋不脩、鏤簋朱紱
造句《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每食四簋。」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食土簋,啜土刑,糲粱之食,藜藿之羹。」
司馬光《訓儉示康》:「管仲鏤簋朱紘。」
竹字頭下面攸讀音,竹字頭下面一個攸讀音
竹字頭下面一個攸是筱,讀音 xi o 筱讀音 xi o 部首 竹 基本釋義 1.細竹子。亦稱 箭竹 2.同 小 多用於人名。詳細釋義 名 小竹,細竹 筱,箭屬,小竹也。說文 綠筱媚青漣。謝靈運 過始寧墅 形 小 用於人名中 組詞風筱 筱屋 荊筱 鹽筱 密筱 碧筱 孤筱 篁筱 鬆筱 竹筱 雪筱 筱驂 ...
上面竹字頭下面旬什麼字,上面竹字頭下面一個旬什麼字
上面 竹 字頭下面一個 旬 讀音s n,筍 的繁體字。筍來 字查字典在 筍 字後源面括號裡能找到。搜尋 筍 只找到 筍 字的。讀音 s n 部首 竹 五筆 tvtr 釋義 1.竹子初從土裡長出的嫩莖 芽,又稱 竹筍 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 毛竹筍 慈竹筍 麻竹筍 等。2.竹子的青皮 席 用竹青編...
竹字頭下面加高是什麼字,竹字頭下面加一個高是什麼字
篙 拼音 g o 字義 1.用竹竿或杉木等製成的撐船工具 啊!字典不會查啊?告訴你吧這個字叫gao篙第一聲 篙,撐船或晒衣用的竹竿。讀音 高gao 竹篙 zh 二聲 g o 一聲 篙是一根長竹竿或木棒,是一種最簡 手持竹篙 單的推進工具。近代人為了避免篙頭被磨損或破裂,常在篙的下端安裝鐵箍 鐵尖和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