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東城尼瑪
江西龍南全南重修族譜,(明)利時泮初修於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2023年),(清)利和伯、利永貞二修於清康熙八年(公元2023年),(清)利百遂、利期百三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2023年),(清)利常諸四修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2023年),(清)利賢賽,利賢右五修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2023年),(**)利德芹六修於**廿三年(公元2023年),(**)利日鴻、利運祥繼修於**廿七年(公元2023年年),(現代)闔族七修於2023年。
湖南藍山利氏族譜,(清)利思義等修,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2023年),(現代)利道斌整修,公元2023年計算機排印本
廣東利氏族譜,(清)利佑累志,清光緒元年(公元2023年)河南堂手寫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西修水利氏族譜,(清)利方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2023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奉新靖安利氏族譜,(清)利開友謹撰,清光緒七年(公元2023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鄉)東利氏續修支譜,(清)東森謹序,清光緒十八年(公元2023年)木刻活字印本,(**)利漢禎、劉毓華撰修,**二十九年(公元2023年)油印本。
廣西欽州利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博物館。
廣東東莞大瀝利氏重修傑滔公支派族譜,(**)葉兆霖、湘氏編輯,**三十年(公元2023年)鉛印本。
廣西欽州利氏明學(康長)支譜,(現代)闔族於2023年起纂修,至今仍在編修過程中。
四川南部利氏族譜,(現代)利明根抄編,2023年計算機排印本。
四川資中利氏金湯支派族譜,(現代)闔族編修,2023年計算機排印本。
湖南瀏陽縣大瑤利氏肇基支派族譜,(現代)利家申、利家多、利志良、利隆德等修,2023年計算機排印本。
四川彭州市利氏重修族譜,(現代)利定國、利定安、利龍富等修,2023年計算機排印本。四川省彭州市通濟鎮
廣東蕉嶺縣河南堂利氏族譜,(現代)蕉嶺縣利氏祠堂理事會編印,2023年計算機排印本。現被收藏在廣東省屏東縣長治鄉利天龍處。
廣東惠州市岑坑利氏欣耀支派族譜,(現代)闔族編修,2023年計算機排印本。
廣東梅州市梅縣區荷泗錦湖村-利氏族譜,(現代)利鑫榮,2023年編印本。公開出版。
廣東南雄平林利氏大川支派古譜,(現代)利盛生整理,2023年計算機排印本。
家譜的基本含義
2樓:手機使用者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譜牒、宗譜等,是記載某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作用,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家譜由官修變為私修,所錄內容不斷豐富,其作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可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等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家譜。家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家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圖籍。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蹟而逐漸演變來的。先秦時,社會上流傳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
姓氏篇》等譜學著作。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於民間,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並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
因此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但第一部家譜是什麼樣子?修撰於何朝何代?是官修還是是私修?
因為歷史上缺泛記載,至今尚不得而知。但東晉太元中(176-396),員外侍郎賈弼之曾為天下十八州七百多個著名家族作譜傳,名曰《姓氏簿狀》。當時天下公認的譜學行學的王姓人,如王弘對《姓氏簿狀》素有研究,他當朝理事,可以日對千客,不犯一人之諱;僧綽任吏部郎,究識流品,諳悉人物,譜學上世代的《百家譜》修改校訂編成《百家集譜》十卷,在譜學上的修養更超過先人;又有王僧孺,梁武帝時任天下家譜總算篡官,奉詔改定《百家譜》,相繼編成《十八州譜》七百一十卷、《百家譜集》十五卷。
《東南譜集抄》十卷,成為以前各代家族的集大成者。當時社會公認的有兩個以研究譜學而聞名的姓族,一曰賈氏,一曰王氏,稱賈王之學。後人也把譜學稱為賈王之學。
到隋唐五代時,王儉和王僧孺的 譜學著作還都在流傳,王姓自己的家譜也通行於社會,被奉為天下修譜者的藍本。此外,北周人王褒所撰的《王氏江左世家》二十卷,佚名氏的《太原王氏家傳》二十三卷,南齊人王逡之所《續百家譜》四卷、《百家譜拾遺》一卷、《南族譜》二卷、唐朝人王玄感的《姓氏實論》十卷,王方慶的《王氏家牒》十五卷、《家譜》二十卷、《王氏著錄》十卷,等等,也都是唐宋時最為通行的譜籍。
至於宋元以後,私家修譜之風大盛,散居全國甚至海外各地的王姓人都有自己的家譜。王姓家譜究竟有多少?誰也難以統計清楚。但據最保守的估計,總數至少在兩千部以上。
到了宋代,由於官方修譜的傳統禁例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風氣開始興盛。於是家譜也日益多了起來。在這一時期的家譜中內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世系圖,若想知道譜中某人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圖便即瞭然;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這些介結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為附錄。
對研究姓氏的源流、遷徙、分佈、文化等都有較大價值。
據最新訊息說,當前全世界各大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家譜,總數有三萬四千多種。這一統計數字,還沒有把散佈於民間的各種家譜包括在內。家譜究竟有多大數量,至今還沒有人作出確切統計。
因為家譜像其他所有私家家譜一樣,還有祕不示人的家規。每當家譜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後,舊的家譜除留下極少幾套儲存在宗祠或族長手中外,其餘都要全部銷切,而代之以新的家譜。這種特殊的風俗習慣,當然為古老家譜的儲存製造了人為障礙。
不過,儘管如此,家譜作為生活軌跡的記錄,仍有不少被儲存了下來。至於散落在民間的家譜,無疑還有更大的數量。清 袁一相《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
「(袁賦誠)於其暇中念家乘散失,無以示後,輒與開美(袁賦正)詮次而譜之。」
作為宗族的神聖符號,家譜一直深藏民間、祕不示人。中國姓氏文化研究委員會祕書長於麗黎介紹說:「家譜是中國2023年文明的見證。
在過去它是一種家族制度規範,能夠規範人倫,是對社會法律和制度的一種重要補充。對於當代來說,家譜可以作為傳統文化展示,可以重溫先祖的優秀文化。家譜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具有文學、社會、史料價值。
正史的記錄畢竟是有限的,範圍也太廣,而家譜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有利補充,更加生動。如果我們如今珍視和珍藏好家譜,那麼也是將來子孫瞭解我們的一個範本。」
關於中國家譜的起源問題,歷來就有幾種說法:一說起源於周代,一說起源於戰國秦漢時期,一說起源於宋代,更有一說起源於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譜甚至更以前的口頭家譜和結繩家譜。我們認為,根據歷代文獻記載和本世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證,中國家譜起源於商、周時期比較可信。
尊重家譜是尊敬祖先的表現,中國人有很樸素的祖先信仰,不僅中國,而且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比較大的國家,也都存在濃厚的祖先信仰。韓國儲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譜,他們的**盧武鉉、盧太愚都曾經到中國山東來認祖尋根。
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這要看你怎麼理解家族這個概念了,如果你純粹的認為只有與你同姓的人才是屬於一家人,那麼老式的傳統家譜記載姓氏流出,就是答案。假如你是想問血緣關係的類似問題,那麼只有上圖這種架構裡面,才會有你的需要,只不過這種架構在以前並未完善的出現過,想要有結果或許很困難。。。
刁姓的家譜文獻,刁氏家族的歷史
刁氏族譜兩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四年 公元1844年 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 山東昌邑刁氏族譜一卷,清 潘洪亮續修,清咸豐八年 公元1858年 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昌邑縣石埠西村。廣東興寧河西刁氏族譜不分卷,刁晏平等編,七年 公元1918年 石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
滿族正紅旗關姓家譜,滿族正紅旗關姓家譜
這個事情.哎!遺憾!bai您最好是du回祖籍地,到當地zhi 周圍的村鎮按dao 照輩分排字尋訪同姓的本家族宗專親,屬最好是先從近支老一代人尋訪,通過老一代人回憶,按照親屬關係去逐漸選找遠支。這樣最後整理名單按長幼排次序就能從新把家譜編起來。您這樣在網上尋找實在是渺茫。何況滿族在正紅旗的關姓有很多,...
黃姓家譜輩分排行,求黃姓家譜全部字輩排行
下面應該是 克。昌。祥。不知道咱是不是一樣的,我就是玉。10 廣東揭西字輩 世永篤守祖宗成憲大納國紀益振家聲光昭顯德榮耀千秋贊承至士於萬斯年。求黃姓家譜全部字輩排行 200 黃姓沒有全國統一的族譜,不可能有全部字輩的排行。每個家族有自己的家譜的哦,全國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們家的情況,你可以去問問你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