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達式東
書上寫的是單個字的讀音,而在詞語中獨聲往往有變化! 習慣上包是讀平聲,袱是讀輕聲,這是約定俗成!
2樓:匿名使用者
袱[fú],單讀時聲調是陽平,但在詞語裡由於順從語言習慣,會發生音變,如:包袱 讀作[bāo fu],另有 袱子[fu zi] 抖袱袱[dǒu fu fu] 。
3樓:
片語讀得話 fu應該是輕聲 單獨發音2聲
4樓:
bao fu 是對的
5樓:
要讀二聲很奇怪吧,我感覺一般大家都發的是輕聲
6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片語,應讀bāo fu
7樓:匿名使用者
bao fu 包第一聲 袱 輕聲
普通話「包袱」的讀音「包袱」的標準讀音是什麼,書上
8樓:bv規範
書上寫的是單個字的讀音,而在詞語中獨聲往往有變化!習慣上包是讀平聲,袱是讀輕聲,這是約定俗成!
普通話裡的四聲如何區分平仄
9樓:張震是
簡單的說,
一、二聲字是平聲,
三、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
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宋末)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四聲」。
古詩所講的「平仄」就是針對這古「四聲」而歸類的:四類聲調歸併為「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平聲本身為一大類,仍稱「平聲」,或簡稱「平」;上、去、入聲又合歸為一大類,統稱「仄聲」,或簡稱「仄」。兩大類簡稱「平仄」。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和現代平仄區別
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語音發展到現代普通話,「四聲」已經有所變化,古「平聲」分化成為現在的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古「上聲、去聲」仍然是現在的上聲、去聲(第
三、第四聲),而古「入聲」字則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的字中。
由於古「入聲」屬於仄聲,所以現在讀古詩詞,不能把普通話讀為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的字一概當作平聲,因為它們中間混雜有古入聲字。
現在辨別古詩字音的「平仄」聲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們現在的語音去辨別每個字的讀音屬於古代的平聲還是仄聲。大家總是簡單地以為第一第二聲是「平」,第三第四聲是「仄」,其實這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辨認方法應該是:
一、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上聲、去聲(即第
三、第四聲)的,都是仄聲。
二、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陰平、陽平(即第
一、第二聲)的,其中鼻韻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聲。
三、從上述第二點看,比較麻煩的是要在現在的第
一、第二聲非鼻韻母的字中辨別古入聲字。辨別入聲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陽平(第二聲)字,只要不是鼻韻母(如上所述),則凡聲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聲字。如「拔、勃、得、笛、國、格、著、濁、雜、足、節、及」等。
2、記住一些做聲符的古入聲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這些字作聲旁的字,也是入聲字,如「鴨、押、匣、鉀、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潔、結、桔、佶、黠、頡、盒、拾、閣、蛤、頜」等等,因此也屬於仄聲,儘管現在普通話讀作陽平。
3、也可以根據現在保留入聲的方言來辨認,如粵語、客家話、吳語等,用這些方言來念,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長的便是,但要經過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只要把現在普通話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辨認出來(作仄聲處理),其餘的陰平、陽平字都是平聲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經可以把混在現代普通話陰平、陽平字中的絕大部分古入聲字剔出去了。
如果還不放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查韻書,如《廣韻》《集韻》《詩韻》《詞韻》等,這些韻書都分別把平、上、去、入的字歸類排列的。
10樓:一隻小小鳥
普通話的聲調分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四個聲調,其中陰平、陽平是平聲,上聲、去聲是仄聲。
由於在小學推行拼音識字和普通話教學已有幾十年,目前中年以下的人一般都能分出普通話的四聲了。在通用的字典裡也能查到每個字的聲調。但是,舊體詩詞是以中古時代(唐宋)的讀音為準的,原本分平上去入四聲。
隨著時代的發展,語音的演變,中古四聲和現代漢語普通話裡的四聲,已經不完全一樣了。古代漢語裡的平聲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裡已分化為陰平、陽平,入聲已經消失,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裡去了。
古代的入聲字現在被轉到上聲、去聲的可以不論,因為反正上、去、入三聲都是仄聲;被轉到陰平、陽平裡的入聲字就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平聲字。
因此,對入聲字要一個個地死記,好在這類字並不太多。只會講普通話或北方方言的人只能用這種笨辦法。所以,用普通話辨別平仄對於寫作舊體詩詞來說是不夠用和不準確的,有條件的人要藉助其他方法,最簡便最實用的方法就是用某些方言來辨別平仄,尤其是識別入聲。
擴充套件資料
平仄目的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
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
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12聲是平聲第34聲是仄
花花兒的普通話發音,普通話的兒化音怎麼讀
請參考 嚴格講,普通話不帶兒話音,帶兒話音的多為方言。以北京方言來講,花字之後加兒話音,也僅限於一個 花 字。如 花兒 普通話的兒化音怎麼讀 普通話中有許多詞彙的字音韻母因捲舌動作而發生音變現象,這種現象就叫做兒化。兒化了的韻母就叫 兒化韻 其標誌是在韻母后面加上r。兒化後的字音仍是一個音節,但帶兒...
什麼叫普通話,什麼是普通話??
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 官話 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截至2015年,中國70 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侷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國...
普通話的趣聞,普通話的趣聞50字
培訓課一開始,老師先讓我們朗讀一段話,沒想到我一段話還沒讀完就被老師喊了幾次 n機 印象最深的一個字,就是 我 字,我長這麼大,還頭一遭一天內說那麼多的 我 我一個人帶著豐富的表情,像只老母雞一樣不停地 wo wo wo 叫個不停。讀到自己 滿意時我輕輕的嘆了口氣,感覺自己特淒涼,發覺自己怎麼活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