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之間如何才能和睦相處200傳統文化

2021-03-19 18:26:33 字數 4925 閱讀 8705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一個家庭了。兄弟姐妹之間,應該做到「兄則友」「弟則恭」「姐愛妹」「妹尊姐」哥哥對弟弟的友善,弟弟對哥哥的恭敬,近親,姐姐愛護妹妹,妹妹尊重姐姐。有了這種前提,不論出現什麼矛盾,兄弟姐妹之間都可以心平氣和地互相商量,耐心解決。

兄弟姐妹成年後,有的新婚單獨出去過,應該經常互相走動,聊聊工作,學習,生活,互相支援,鼓勵,有了困難互相幫助。對於尚未成家的弟妹,要幫助出主意,當好參謀,幫助他們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分家後,對父母的瞻養,照顧,要妥協的安排,要搶著多承擔尊老養老的義務。

過年過節,兄弟姐妹應儘量團聚老人的身邊,共享天倫之樂。

兄弟姐妹之間誰在工作、生活上出了紕漏、犯了什麼錯誤,互相不要埋怨和不管,更不要歧視,應本著「治病救人」的精神,耐心細緻瞭解情況,做好幫助、教育工作,讓他(她)更快地認識和改正錯誤。

兄弟姐妹之間和睦相處,關鍵在長兄,長姐。長兄,長姐要負起部分家庭教育的責任,對弟弟,對妹妹要知冷知熱,關心他們成長。家長各事要多做一些,事事以身作則。

孝敬父母,要盡心盡力,給弟妹做出榜樣。弟妹感到哥哥,姐姐像父母親那樣的疼愛,幫助自己,就會加深對哥哥,姐姐的感情,這樣關係就非常的融洽。

古人孝親故事讀後感200字

2樓:匿名使用者

學校的讀書節讓我有了一次機會接觸《**規》。品讀後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來,竟能編出如此聖明的書來。原本一些同學還說是因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學校才會要求我們朗誦。

其實不然,學校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許就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

《**規》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

或許現在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

先講個故事:陸績,是三國時期吳國人。官職最大時曾居太守之職,精通天文、曆法,陸績六歲那年,在九江見到袁術,袁術叫人拿了橘子給他吃,陸績偷偷藏了三隻,臨走時告辭袁術時,橘子掉在地上。

袁術笑著說「陸郎在這裡做客卻懷揣著橘子回去,是什麼原因呢?」陸績跪著回答說:「是因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給我母親吃!

」袁術說:「陸郎這麼小就知道孝順,長大後必然成大才!」袁術感到很驚奇,往後常常稱道此事

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該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願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 ,應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裡;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並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傷心。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麼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做孝順父母的人!

2. 《**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

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

學習了《**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3.**規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規裡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

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

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

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4. 最近一直在學習《**規》,使我漸漸感悟了《**規》的意思,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規矩,有禮貌,最老愛幼,守信用。

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他們生下了我們並養大了我們。

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規裡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

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如何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加快樂的。

再次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也會變得很快樂。

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是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樣才能算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

我們可以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定全是對的。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要學,不該學的就不學。我覺得《**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的。

5.讀**規有感

自從讀了《**規》以後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為喘氣而活,僅活著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裡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同學們,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

我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裡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規》裡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關於兄弟姐妹和睦的名人名言,關於兄弟姐妹和睦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 兄愛而友,弟敬而順。2 家和萬事興。3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 衣服破,尚可補 手足斷,難得連。5 朋友乃平常親愛,兄弟為患難而生。6 姐妹連肝膽,兄弟同骨肉。7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8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9 患難見真情。10 姑嫂相敬是非稀少,出嫁姐妹寬巨集厚道 妯娌和睦謙讓...

鄰里間該怎樣相處,鄰居之間應該怎樣和睦相處

互相幫助 比如,鄰居是雙職工,家中無老人,對他們的孩子要多加關照 鄰里家如果有誰突然生病,應幫助及時送醫院就診 尤其是青年人,對老年或單身鄰居,應多幫助他們幹些體力活,如提水 拉媒 買糧等。不搬弄是非 搬弄是非是破壞鄰里和睦的禍根,一定要戒除這種不良現象。如果發現有人在鄰里間說長道短,惡意中傷,毀人...

怎樣才能和父母和睦,怎樣與父母和睦相處?

樓主,你這樣的問題很普遍,有很多人跟你一樣。父母因為自己年長,而且生你養你,所以難免有些居功自傲。當然父母這種態度是不正確的,孩子是他們要生要養的,而你從一開始就不能選擇你的出生。你根本不需要跟他們抵抗,也不用跟他們辯解,一切都是徒勞。當他們把你當小孩看的時候,你說的話都不會有任何作用。所以你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