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文官上朝時,手裡拿的東西叫什麼

2021-03-19 18:26:28 字數 5354 閱讀 2265

1樓:匿名使用者

圭,我初步估計你想說的是這個東東,guī,古代帝王或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上圓(或劍頭形)下方。

但說實話,這個歷史上,並不是固定的,不同的朝代,拿的不盡相同。有什麼也不拿的,有拿奏摺的。

還有,不同的時期,上朝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們在電視裡看的所謂的上朝,那是極少數時期的事情。象清朝,基本上不這樣,都是一個一個的進殿,跪在皇帝面前。

過去文官上朝時,手裡拿的東西叫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朝(cháo)~。「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卻立」。

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3樓:匿名使用者

笏。笏的好壞分等級來的。好像四品以上是象牙笏。以下是竹笏、

古代**上朝時手裡拿的東西叫什麼

4樓:一箭雙鵰

古代bai

**上朝時手du

裡拿的東西叫笏板。

zhi笏板的長度大約2尺6寸,中dao寬3寸,此物件雖內然不大,容但卻很貴重, 這是由它的質地決定的。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最早出現的年代應在春秋以前,史學家認為在商朝就可能開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辦公用品。

笏,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5樓:無知

那叫芴。。。

是大臣們用來當記事板用的。。。

後來變成了上朝的禮儀飾物。。。

6樓:匿名使用者

叫作「笏hu 4聲」,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材料有竹、玉、象牙。是古代臣下上版殿面君權

7樓:匿名使用者

笏見

8樓:匿名使用者

叫笏(hu,第四聲)

笏,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專

臣朝見君王時,屬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

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9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東西叫:護板。是大臣們不能正面看皇帝所用的象徵性遮擋物。

10樓:匿名使用者

笏,音「戶」。

笏,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

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古代大臣上朝時手裡拿的是什麼東西?

11樓:簡單途中

古代大臣上朝時手裡拿

的是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

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見天子時,用來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來書寫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內容,為備忘提示用。

古人沒有發明紙張之前,如果私用,則成為書籍的功能,也稱「牘」。如果**將其隨身帶著上朝用,則稱為「笏」。

及至後來紙張普及後,笏便成為禮節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使用笏竟開始有了等級之分。

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對形狀也有規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為上圓下方。

明代則規定五品以上的**用象笏,五品以下的**就沒有資格用它了。這與當代**用筆記本不同,沒有嚴格的等級之分。

笏的廢棄使用是從清朝開始的,原因是滿族人是以騎馬為主,手要拿鞭子牽馬繩,空不出手來拿笏,於是就不用了。

12樓:木澂

是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

它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據說,笏板還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擋住自己的臉,用以彰顯龍威,上朝面見天子眼睛要望著笏板,表示對天子的敬意。

古人沒有發明紙張之前,如果私用,則成為書籍的功能,也稱「牘」。如果**將其隨身帶著上朝用,則稱為「笏」。

及至後來紙張普及後,笏便成為禮節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

笏的廢棄使用是從清朝開始的,原因是滿族人是以騎馬為主,手要拿鞭子牽馬繩,空不出手來拿笏,於是就不用了。

13樓:昔雨執迂

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拿在手中的器具。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

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

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

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

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

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從上可以得知 既然《禮記》中已有記載 那麼玉笏板出現的年代應該早於春秋時期,

估計在在商周時期已有使用。

14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古代臣子朝見皇帝時手中所執的狹長板子,作為指畫及記事之用。朝笏在秦漢之前就已出現,當時要以玉作為製作材料,稱之為「圭」。秦漢之後又經改變形式,依官階大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

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為禮儀之用。

眾臣在朝中手執朝笏以示對皇帝的尊敬;第二是作為記載大事時使用。現在,有事時可以用記事本記錄,但古代並沒有記事本,遇到朝政大事或對皇帝稟報國事時,便把重要事件寫在朝笏上,以作備忘之用。朝笏興於周廢於清,用玉、象牙或竹木製成,依官階區分,為官階地位的象徵。

後來紙張普及後,笏便成為禮節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使用笏竟開始有了等級之分。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

對形狀也有規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為上圓下方。明代則規定五品以上的**用象笏,五品以下的**就沒有資格用它了。這與當代**用筆記本不同,沒有嚴格的等級之分。

笏的廢棄使用是從清朝開始的,原因是滿族人是以騎馬為主,手要拿鞭子牽馬繩,空不出手來拿笏,於是就不用了。

有趣的是,古代**原則上一人只用一隻笏,但公務繁忙的**則允許用幾個,幾個拿不下,就備一個袋子,這個袋子後稱為「笏囊」,因為多了,則需一個隨從揹著一同上朝。

唐代的張九齡為相時,因為年老體弱,就是從他開始使用隨從背笏囊,沒想到後來竟成時尚,**紛紛仿效,以顯示公務繁忙。而幫他背笏囊的隨從,就有些像當代**的祕書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鞋拔子,方便撓癢癢和提靴子,主要作用是筆記本

大臣上朝時手裡拿的東西叫什麼啊,

16樓:寒雨夜風

象笏笏 乃 臣 下 上 殿 面 君 時 的 工 具 , 以 笏 為 紙 , 直 書 其 上 , 以 防 遺 忘 。 《 禮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1613930 記 》 的 《 玉 藻 》 稱 , 「 笏 , 天 子 以 球 玉 , 諸 侯 以 象 , 大 夫 以 魚 須 文 竹 , 士 竹 本 象 可 也 」 。 「 笏 , 度 二 尺 有 六 寸 , 其 中 博 三 寸 , 其 殺 六 分 而 去 一 」 。

唐 代 武 德 四 年 ( 6 2 1 年 ) 以 後 , 五 品 官 以 上 用 象 牙 制 作 的 笏 , 六 品 以 下 官 用 竹 本 笏 。 三 品 以 上 的 笏 , 前 拙 後 直 。 五 品 以 上 , 前 拙 後 屈 , 後 又 改 為 上 圓 下 方 。

《 輿 服 雜 事 》 稱 , 「 古 者 貴 賤 皆 執 圭 , 書 君 上 之 政 令 。 有 事 , 則 搢 之 於 腰 帶 中 。 五 代 以 來 , 唯 八 座 尚 書 執 笏 者 , 白 筆 綴 手 板 頭 , 以 紫 囊 裹 之 。

其 餘 王 公 卿 士 , 但 執 手 板 , 板 主 於 敬 , 不 執 笏 , 示 非 記 事 官 也 」 。 早 期 道 教 儀 禮 並 無 執 笏 之 禮 , 後 來 受 朝 禮 的 影 響 才 有 用 朝 板 的 。

17樓:匿名使用者

象笏象牙做的

在項脊軒志裡有說的

古代**上朝的時候手裡拿著那根棒是什麼?

18樓:好這一口

笏拼音: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版朝(chá權o)~。

「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卻立」。[1]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

大唐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大明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因為禮節和習俗的不同,笏板廢棄不用了。清朝這個馬背民族的傳統服飾裡有種馬蹄袖服飾,見到皇帝動不動就得打馬蹄袖下跪,「啪嗒」兩聲,乾脆利落地爬在地上聽候皇帝指令。

在中國道教中,朝板也是一種重要的法器。

19樓:我和**

那叫bai

朝笏。是古代上朝的時候du,那些大臣zhi要上奏事情給皇帝,dao如果事情比較多就需

內要把提容綱寫在笏板的後面,作為備忘之用。笏板最初是簡牘樣的木板,可以藏在袖子裡,後來就變成了長條的拿在手上的禮器。質地也從木竹變成象牙,白玉等名貴材料。

也是**品級的標誌,紅樓夢裡說---「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笏滿床」是個典故,說郭子儀子孫皆是朱紫滿身之輩,來給郭子儀賀壽的時候,笏板堆滿了床鋪。笏板也是文臣的攻擊性**,「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說的就是名臣段秀實用笏板把篡帝稱號的朱泚打得頭破血流的故事。類似現在用膝上型電腦敲別人的頭,實在是開現代議會互毆的先河。

古人上朝手裡拿的像如意的是什麼?有什麼用

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拿在手中的器具。笏板,又稱手板 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 中記載 笏長2尺6寸,中寬3寸 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

古代大臣上朝是手裡拿一塊東西那個東西叫什麼是幹什麼用的

笏 hu 第四聲 笏,又稱手板 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 中記載 笏長2尺6寸,中寬3寸 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

大勢至菩薩手裡拿的是什麼,手裡拿一朵蓮花的是大勢至菩薩嗎

是蓮花或蓮臺 大勢至菩薩也有其他應生,而手持其他東西的。請看這裡就清楚了http image.baidu.蓮花。通常有一朵,三朵。一朵就不說了。如果數量是三 一朵蓮花是盛開的 一朵是半開放的 還有一朵是花苞 末開放 的。其實都是用來表法的。盛開的蓮花,說明佛果已經成熟,也可理解為得道 大勢至菩薩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