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為何喜歡虎頭蛇尾做事,虎頭蛇尾是什麼意思?描寫什麼的?

2021-03-19 18:26:12 字數 3727 閱讀 2569

1樓:理順

張放國人文化基因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就是古人積累下來,並還要被我們現代人繼承下去的「成語」。任何一個被稱為「成語」的東西,都至少說明它已經歷時間的考驗,進入到國人的文化基因之中,成為一種思維定式,一種生活習慣,一種「自然而然」,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成為一種信仰,或信念,或想當然。

比如,「槍打出頭鳥」,比如,「人怕出名豬怕壯」,再比如,「虎頭蛇尾」等。人們早認為這些成語最能承擔起普通人做人做事的原則,千百年來沒有什麼改變,也不用有什麼改變。但生活在越來越向西方文化開放的今天的中國,很多在國人看來想當然地十分正確的成語和成語所傳達出來的做人做事的原則,卻遭遇到空前挑戰。

進入2023年,奧運風席捲全國,隨之洋人將大量湧入並以後也會越來越多地湧入中國,有些挑戰甚至已變成了難題,並且沒有一定的文化意義上的解讀,很難解開。

為什麼會這樣?在「虎頭蛇尾」地做事過程的背後,應該有國人固有文化基因在起著作用吧。答案顯然是:

有。並且很有。看最普通也最簡單的「寫信封」行為好了。

中國文化滋生的信封格式,與西方文化背景中產生的信封格式,竟然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中國文化喜「虎頭蛇尾」,於是中國人的信封上,要永遠以這樣的格式寫著:寄至:

(中國)北京海淀區北三環路xx街xx號xx層/室

某某(先生)收落款: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昆明街xx號xx室(張放)

(如果是寫給海外的信件,則「中國」兩字絕對要有。)這種寫法符合中國文化。是典型的「虎頭蛇尾」的寫法,也因此讓人感到舒服與沒有質疑。

至於「落款」的最後位置,一般說來,在一個只強調群體,蔑視個人,「我」永遠是「小我」,或「無我」的社會中,完全可以忽略甚至不用寫「張放」的名字了。寫上,就總給人一種「畫蛇添足」的意味,很雞肋,也很無聊。於是,我們就看到很多信封上的落款處甚至寫著「內詳」字樣,乾脆連寄信人地址也不寫了。

這一做法,沒有人感到意外,一切都在「虎頭蛇尾」格式之中,屬於真正的中國式情理。

但到了西方文化那裡,則一切都因為文化基因的不同,而產生絕對不一樣的情形。一切都正好相反。不僅相反,而是那種書寫格式,讓一些剛剛涉及些洋文化的國人,大感不適。

因為,那信封的上第一行字,也就是寫「中國」的地方,卻要首先寫上寄信人的大名。然後,也很有趣的是,先寫寄信人的地址,並且是從小往大上寫,所謂「蛇頭虎尾」,而不是從大往小裡寫(「虎頭蛇尾」式)。

這裡要加上一句的是,西方文化對個人的極度尊重,造成了甚至在英語中要時時刻刻把「我」字大寫的病態現象。接著,與中國人的「虎頭蛇尾」的寫法恰好相反,是「蛇頭虎尾」。結果是:

發信者:張放 xx室xx號昆明街中山區大連市遼寧省(中國)收信人:某某先生大名 xx層/室xx號xx街北三環路海淀區北京(中國)

嚴格說,這種洋寫法對中國人來說,是絕對不能被從文化上接受的,甚至是不能被原諒的。這讓中國人感到不解與不齒。西方人尊重「個人」可以,把「個人」的位置重視一下也能接受,但要將自己的名字擺放在所有人之上,這在一個永遠不強調個人,只注重群體的中國社會,會引起巨大反感。

因為中國人認為,做人的第一原則必須謙虛,必須自我矮化,必須使自己成為「小我」甚至「無我」才成。就這樣把自己的姓名大大咧咧地擺放到整個信件的最上頭,壓在所有人上面,恐怕只有皇上才有這樣的特權吧。這本身就與中國文化相違背。

但就因為是洋人外加洋字碼子,於是,國人就容忍了,但也只是容忍,那囂張的信封寫法,卻一直也沒有普及開來,說實在的,也不可能普及開來。以至於每個學生學洋文時,還要不得不留出一些時間來專門學習如何寫信封。當然很多中國老師不一定知道這個中文化意涵,只是機械地告訴學生,把所有的形式給反寫過來就對了。

而洋人來教授課程,也因為自己對中國文化的不太理解,卻根本不知道連寫信封都存在如此巨大差異,以至於也沒有時間把問題弄個清楚。

事實上,在只強調社會,強調群體而不重視甚至忽視個人的中國社會中,我們這幾代活著的人們,一直像老祖宗那樣生活著,也就完了,就沒有什麼事了。可偏偏西方文化開始從上世紀80年代大量入侵進來。經過三十來年的影響,眾多中國人也開始學著洋人的模樣,談論起什麼「個人主義至上」的做人原則,談論起什麼人權來了。

小樣,才過上幾天有飯吃有衣穿的好生活啊,就也尾巴翹得老高,張揚了起來。

不過,仔細一觀察,才發現,也就是張揚張揚,純玩點表面的。因為千百年來一直延續著的中國文化,對我們每一代中國人,都無情地進行了徹底意義上的薰陶。我們自己絕對沒有能力真正從文化基因上,好生自我「進化」一番,變成提筆就會洋人那種「蛇頭虎尾」式的寫法,行動就按洋人那「蛇頭虎尾」的思維模式去做的「假洋鬼子」。

基本上是中國人,那就這輩子只能是中國人了。所謂,once

a chinese,always a chinese吧。想盡一切辦法要長一顆洋人的心的人,不是太可憐,就是心太俊,呵呵。

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總會聽到很多當代人,現代人或剛剛作古的人,在總結工作談成績的取得時,總有意無意地發問式地提及說,個人在成績的取得過程中算得了什麼呢?言外之間是自己什麼也不算,連龜兒子都可以比自己強。因為,只有集體或大家的力量的加入,才終於使我取得了那樣的成績。

是領導有方,才讓我有機會獲得了那樣的成績。個人真算不了什麼。我們還總聽到人們表態說,要繼續團結同事,在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一定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個勝利,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成績。

冠冕堂皇?聽著沒有什麼意義?但此話一說出來,自己舒服,聽者受用。

實際上,這才是中國文化薰陶出來的真正的中國人的真正反應。

其實,中國人的生活中「虎頭蛇尾」的事情多得不得了。現在奧運會即將開始,再順便說說運動會上如何報排名順序吧。很多人都有過在單位參加運動會的經驗。

報成績時,一般說來,都是先報「第一名……」,因為這符合「虎頭蛇尾」的做事原則。接著,如果是按老外的「蛇頭虎尾」習慣,則說明報成績已經報完了。但按中國人的習慣,就是剛剛開始。

於是,就會聽到「第二名,……;第三名……」這樣繼續地報下去的聲音。**排行榜,圖書排行榜等也一樣,也都要統統按中國人的「虎頭蛇尾」習慣,先報出第一名,然後繼續往下報。但西方文化習慣卻正好相反。

如果一共有三名的話,則會從第三名開始報起,然後是第二名,最後是第一名。因為這正好符合他們的「蛇頭虎尾」的心理要求。

記得美國著名電影《**之聲》最後的關鍵結尾細節之處吧,就因為採用了這種「蛇頭虎尾」式的先報第三名的做法,才使得captain一家有機會逃跑。試想,如果這事發生在中國的話,就砸了。另外,在中國也根本不會產生《**之聲》這樣的電影。

因為,最後的關鍵細節不成立:中國人只玩「虎頭蛇尾」,而不像老外玩的是「蛇頭虎尾」。

再一重要例子,是人名問題。中國人常說「姓名」,也表現的是「虎頭蛇尾」式排列法:姓在先,名在後。

因為名是後天的,姓是祖傳的:因此姓比名重要。那自然就是先說姓,後說名了。

但在西方文化中,同樣,與我們的剛好相反。他們的排列順序則先是「名」後是「姓」,也就是說,仍然是一種「蛇頭虎尾」式。要先說名,後說姓。

諸如此類吧。其實很多看上去很自然而然很平常的事情,卻有著太多的文化意涵了。重要的是觀察與發掘。宥於篇幅所限,先寫到此。有時間再進一步。

「虎頭蛇尾」是什麼意思?描寫什麼的?

2樓:愛這種東西

「虎頭蛇尾」的意思是: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描寫的是:頭大如虎,尾細如蛇

虎頭蛇尾,讀音:【hǔ tóu shé wěi】虎頭蛇尾出自: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近義詞:1.有頭無尾  2.

頭重腳輕 3.有始無終反義詞:1.

至死不渝 2.有始有終 3.善始善終造句:

任何工作都要善始善終,決不能虎頭蛇尾。

就因為他虎頭蛇尾的做事態度,不知害苦了多少人?

恆心和毅力正是克服虎頭蛇尾習性的良方。

年輕人做事就如此虎頭蛇尾,日後怎能有成?

這篇作文開頭寫得很動人,可惜虎頭蛇尾,沒有主題。

虎頭蛇尾一樣的成語,與「虎頭蛇尾」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哪些

有始無終 y u sh bai w zh dung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解釋 zhi有開dao始沒有結尾 指專做事不做到底。屬 出自 晉書 劉聰載記 小人有始無終,不能如貫高之流也。示例 我們做事情不要 半途而廢。語法 聯合式 作謂語 定語 賓語 含貶義出 處 晉書 劉聰載記 小人有始無終,不...

虎頭蛇尾相近的成語。頭和尾意思相反

遠近聞名,左鄰右舍,七上八下,聲東擊西,走南闖北,鞍前馬後,朝秦暮楚,深入淺出,冰天雪地,驚天動地,哭天喊地,感天動地,死去活來,出生入死,捨近求遠,陰奉陽違 樓主是要2字和4字反義詞的是嗎?聲東擊西 走南闖北 七上八下 鞍前馬後 實在想不出來了,中文水平有限,希望可以幫到你 冰天雪地,驚天動地,哭...

虎頭蛇尾,狼心狗肺,類似的成語有哪些

這一類的抄成語太多太多啦 襲 熊心豹膽 龍肝鳳髓 獐頭鼠目 虎背熊腰 虎據龍蟠 龍飛鳳舞 鯨吸牛吸 龍潭虎穴 龍吟虎嘯 龍行虎步 蛇口蜂針 羊腸鳥道 鼠竄狼奔 狼奔豕突 猴年馬月 雞鳴狗盜 雞飛狗跳 狐朋狗友 雞爭鵝鬥 牛頭馬面 牛高馬大 牛鬼蛇神 兔起鶻落 兔死狐悲 羊質虎皮 鴨行鵝步 鬼斧神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