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京創電腦科技
如果想復婚,大年初二可以去丈母孃家啊。如果只是和岳父岳母關係好,把老人當做自己長輩親人,沒有和前妻復婚的念頭,平時走動一下看望可以了。年初二,日子太特殊了,萬一遇到前妻的現任,碰面了太尷尬了。
雙方有孩子,還有感情,儘量複合了。祝大家都幸福!
2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可以啊。這是有情有義的男人。年初二去表明即便是離婚了,但還是親人,叫了一聲爸媽,就是一輩子的爸媽。帶點禮物過去看看老人家,說點好聽的話就好了呀。支援你去!
3樓:我的小可愛
夫妻雙方初一拜公婆,初二拜岳父母。
4樓:匿名使用者
離婚了,還去什麼呢?
也許人家正不想見你呢
大年初二有去朋友丈母孃家拜年的嗎
5樓:鄰家楠方姑娘
大年初二都是去自己的丈母孃家拜年,大部分地區都有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習俗。
民間的習俗是:
嫁出去的女兒不可以在大年初一這天回門,因為回門會把孃家吃窮。所以,嫁出去的女兒,都會選擇在大年初二回孃家。
正月初二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和兒女回孃家拜年。到了孃家之後,見了爹孃,第一件事就是先給孃家的老人磕頭拜年。
新媳婦和丈夫回孃家,民間稱為:待女婿。按照民間流傳的習俗,新女婿給岳父母磕頭,岳父母會給磕頭錢。新媳婦還要陪丈夫去給本家的長輩、親戚拜年,俗稱「磕頭」。
新人過年第一次回孃家,女婿的位置比女兒的位置要高,吃飯的時候,新女婿坐上席,陪同的必須是同輩或者小輩,長輩一般不在場。
6樓:鄧仲祥
大年初二,按民俗應該是女婿到丈母孃家拜年。
各地鄉村年裡最重要的三天:大年三十、正月初
一、初二。透過這三天安排的「習俗」,看到儒家「孝弟」思想的根深蒂固。
天地、死者,至高無上。大年三十,一早敬天敬地,中午在家裡「燒更飯」,祭奠先祖;草草吃點午飯,去祖先的墳地送「紙錢」。
祖先和先去的親人被「安頓」好了,心也踏實了,繼續準備團圓飯。歡天喜地的年夜飯結束後,一陣短促的鞭炮聲迎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送走的「灶老爺」回家。
初一,作為新年的開端,早早開門,還是先給天地敬香,向上蒼祈福。這天,單立門戶的兒女們全部走到自己親生父母的屋裡,按輩分高低給長者拜年。簡單的「禮儀」完成,丟下拜年禮,各自尋「搭子」或嗑著瓜子敘茶。
初一的午飯和晚飯,按「規矩」是要在父母處吃的。
大年初二,已婚的男子和「有意向尚未遂」的成年男人不會有其他安排,提著大包小包的年禮,攜妻小或獨自去給丈母孃或「尚未遂」的丈母孃家拜年。
初三以後的日子,自由度相對大得多,至親之間請來吃去,或者拜會其他師長親朋。
大年初二,有多少不能去走親戚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濟南年初二回孃家必須拿上禮品,按老規矩講,就是一刀肉(不能少於四五斤)、兩條魚(鮮鯉魚,每條魚須在一斤以上,也稱「對魚」)、三瓶白酒外加四斤點心(雞蛋糕、長壽糕、桃酥、百子糕),這幾樣禮品統稱「四色禮」,寓含著一年四季平安、四季發財的美好祝願。
青島從正月初一開始走親戚。在青島,「親」與「戚」是嚴格分開的,大年初一這一天是給重要人物和長輩拜年的,以前是需要給長輩磕頭的,現在不怎麼講究了,一般就是作揖問「過年好」而已,但姑表姨表親戚是不可以在這一天走動的。初二那天給姥姥拜年,姥姥不在了給舅舅拜年,初三是女婿給丈母孃拜年,初四是未結婚但已訂婚的準媳婦給未來的公婆拜年,從正月初五開始,就是走動姑姨表親的日子了。
走親戚帶禮物,青島方言叫「打點個簍子」,是因為以前走親戚用的都是用外面刷清油,用細竹條編就的竹簍子。至於裡面放什麼東西,則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家裡有什麼就隨便放什麼,一兩瓶即墨老酒,兩包青食餅乾,幾個蘋果,也就成了。反正親戚家也只是會拿出一兩樣,再壓回去一兩樣,換一下,不讓空著簍子回去。
淄博回孃家時,閨女們會把蒸好的饃頭作為基本禮物裝進一個箢子裡,然後再在箢子的四角放置四包用紅紙包裝的點心,隨之再用幾個燒餅進行插空。這樣一來由於燒餅插空後還要高出箢子一大截,當最後用紅包袱蓋起箢子時顯得既喜慶禮品又多。預示著小日子紅紅火火,美美滿滿。
當閨女把一箢子的禮物帶給爹孃後,爹孃一般是不回送禮物的。爹孃也不會把閨女的禮物全收下,而是留在箢子底部一部分,意思是不能讓閨女空手而歸。
濰坊舊時禮薄,一般人家帶上饅頭、糕、肉或串上兩斤大果子(油條),再好一點的提上兩斤點心,打上兩斤散酒。閨女回孃家,帶的「手帕子」(濰坊對禮物的籠統稱呼),除了點心、酒,許多還把除夕夜「壓鍋」(除夕夜用兩條白鱗魚、兩塊豆腐放在做飯的鍋裡)的白鱗魚帶上一條。
煙臺串親戚,煙臺方言叫「出門兒」。在煙臺,春節最有特色的「出門兒」禮品是一種叫做「餑餑」的麵食。每年臘月二十三(即小年)以後,家家都會做很多「餑餑」。
將麵粉發好,需要揉很多遍,做成小鳥頭、大圓身子的形狀,叫做「奶兒餑餑」;或者做成圓圓的形狀,身上插滿切好的紅棗條,叫做「棗餑餑」。
過年期間的走親訪友,時間一般是從初二到初
五、初六,最晚可以延至十五。曾經有這樣的順口溜:「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沒餑餑又沒肉。」那是說日子過得不好,窮得到初
五、初六就沒有好吃的東西了,意思並不是說拜年、走親戚不能到初
五、初六。走親訪友所帶禮品,一般是四個餑餑一包桃酥。如果對方是長輩,或是重要親戚,還會帶一瓶酒。
泰安初二這天,新女婿去丈人家要帶六重大禮,這六重禮還必須得湊夠八件。其中有兩隻公雞、兩條魚、兩瓶酒、一個後肘、一包粉條。還有一種叫新三年舊三年的說法,意思是結婚三年之內的女婿每年去岳父家都要備辦相同的禮物,後三年可以稍差些,直到六年以後才能隨便。
萊蕪一般走親戚送禮的時候要挎著一個箢子,裡面放上十幾個白麵饅頭和自家親手做的年糕、粽子。年糕做得像個寶塔,分九層,每一層都會按上一圈紅棗,年糕蒸熟後,紅棗一個個的刺稜在外面,鼓漲漲的,有的還裂開了嘴,樣子煞是可愛。
菏澤一般去朋友家裡,多是在春節前,而去親戚家,則是放在年後。無論是去哪家串門,都要避開下午,很多人認為下午看望朋友是不吉利的。既然是過節訪親問友,就不可能空手前往,總是要帶些禮物的。
春節期間帶的禮物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便是菸酒糖茶糕點水果之類了,也有給親戚朋友家的孩子衣服的,同時也不會忘記給孩子一份壓歲錢。
臨沂在臨沂,過年走親訪友叫「出門」。出門時都要帶些禮物的,在上世紀80年代初,所帶禮物不外乎饃饃、菜包、豆包、粉條等,家庭條件好的,放上一兩條鯉魚、一兩包餅乾或桃酥,給年紀大的老人稱一斤白糖。
棗莊人們多在節前提著禮品串親戚,叫做「送節禮」,節後是純粹的拜年。關於禮品,沒有特別的規定,但數量必須是雙數,以示吉利。主家會回一些粉皮、粉條等特產。
德州德州過年走親戚送禮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時候,「饃饃籃子」是最主要的禮物。即便是生活水平最差的閨女回孃家時,也要把在婆婆家蒸的白饃饃、炸果子等食物裝到籃子裡,上面再蓋上條比較乾淨的羊肚子毛巾就齊了,稍好一點的還會兩包油果(點心)帶上。
聊城以前生活條件不好,走孃家所送的禮物不外是點心、饅頭,捎帶些糖酒、水果。後來生活水平提高了,時興送四色禮物,分別是酒、雞、魚、肉,各樣都必須是雙數,孃家各樣只留一半,另一半返還。孃家作為回報,要送棗花糕,個頭相當大,銀盆似的,寓意年年步步高(糕)。
結婚前三年要帶如此豐厚的禮物,以後就隨意了。
濱州舊時回孃家一般會給孃家帶二斤饅頭(饅頭上點上紅點)、二斤掛麵,家裡條件好的,會再斤糕點,放在一個用塑料編織條編的筐子裡,用布蓋好。回來時,孃家會從拿去的東西里留一半,剩下的一半自己再帶回來,這叫「留餘頭」。走親戚也是送饅頭掛麵。
大年初二回孃家能在孃家住嗎,大年初二回孃家能住在孃家嗎
初二回孃家可以住在孃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孃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 二 初三,中國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 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孃家探訪乃至小住。因為女兒在...
大年初二可以剪頭髮嗎大年初二的禁忌
漢族 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 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大年初二,傳統的習俗,今天是女婿回丈母孃家的日子 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 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大 ...
新姑爺初二是在丈母孃家過還是去丈母孃的孃家過
依照風bai 俗習慣,大年初二到丈母孃du家拜年,zhi也叫做新客。岳父家還dao會把他們專 的叔伯兄弟屬等宗親請來陪姑爺吃飯。接下來幾天,這些親戚家就回請新姑爺吃飯。親戚多的話,就要連吃好多天。所以新姑爺是在丈母孃家裡過了。到丈母孃的孃家過,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事聽丈母孃的,她說在哪過就在哪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