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薇兒
昨天中午到的上海。同濟大學承辦的全國挑戰杯大賽決賽。
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到上海一些地方轉了轉,照了不少**,都是找的老地方,老街道,老房子,老字號。還有外灘那些浸透著殖民地色彩的萬國建築。
上海人民公園有五卅運動紀念碑,實際上沒有碑,只是一堵牆而已,**同志題的字,**應該是黨的第一代領導人中唯一出身工人階級的人,但也只是印刷廠的工人,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工人。看到這個紀念碑,突然感到有些悲哀,上海有工人階級,但是,中國有工人階級從來沒有成為一個有著獨立的階級意識和社會作用的階級,更不要說擔當過社會的中堅和領導革命的重任,
五卅運動自不必說,上海三次工人起義,也只是曇花一現。全國解放後,上海工人階級確實發揮作用的,僅僅是文化革命中的上海總工會那個眾所周知的坐直升飛機上來,沒有任何政治頭腦和政治經驗的年青領導人。上海一月風暴,成立的是上海公社,沒幾天,就讓**強制改成了革命委員會,看來**打心眼裡就沒有把工人階級當回事,更不允許從中產生巴黎公社式的自治體,中國依然要回到**集權的傳統體制之中。
至於改革開放,數千萬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工人階級一夜之間成為社會的包袱被御載,成為甚至連記憶或許都不存在的歷史。
大概就是這些吧。
老上海和新上海有什麼不同?求解答
2樓:科比
問題太籠統了吧,老兄.推薦呂志墉(原作者)的博文,認真看完應該是基本滿足你的提問了。
新上海向東,老上海向西! 上海,一個走在中國最前列的城市,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展現著自我的風采,它吸引無數人衝向這片熱土,尋求高品質的生活。黃浦江,被譽為上海的母親河,它為這個城市增添了一份水之靈氣,保障的暢通的水上交通,與此同時,上海也因為它的橫穿而過,形成了隔江相望的兩岸——浦東和浦西。
站在黃浦江邊,不得不感嘆,一邊是陸家嘴金融**區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一邊是外灘的萬國建築群高低錯落,它們雖處同城,卻有著巨大的差異. 原本,在80年代以前,上海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幢房」。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那個時候的浦東還是一塊未被開發的**地,雜草叢生,更不用談什麼生活設施是否完善,交通是否方便了!但自2023年以來,國家提出了開發浦東的戰略,浦東的面貌可以說是日新月異。
現如今,購物中心、商務大樓、公園綠地、五星級賓館應有盡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道路寬闊暢通,各種交通工具往來穿梭。許多國際知名的企業都把中國總部設在了這裡,其繁榮的程度讓無數城市眼紅,和當年的浦東自然亦不能同日而語。 在如此強大的經濟基礎支援下,出現了一系列像浦東金橋碧雲國際社群這樣的豪華社群。
可以說,在這裡會聚了一大批國內外的有錢人,他們大多數是外國商人、中國各界的精英以及海外歸國的華僑。他們之所以選擇浦東的高階社群,看中的是一些國際公認的硬性指標,例如社群人口、教育事業狀況、社群安全、醫療衛生體系、居住環境等等。這些人對生活的舒適度要求很高,通過一系列完備的配套設施來滿足他們方便快捷的生活。
另外,作為新一代的上海人和湧入上海想獲得一席之地的人們來說,浦東正是他們所追求的標準的國際化大都市。這些選擇浦東的人們,對於上海的本土文化可以說知之甚少,追求國際化生活的他們,浦東當然成了不二的選擇。 當我們再回過頭,站在浦東的江畔遠眺浦西,迎面吹來的風,帶著的則是另一種上海的氣息!
浦西——上海本邦文化的發源地。從十九世紀上海開埠以來,上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從這裡開始轉折,文化從這裡開始交融,經濟從這裡開始繁榮……浦西這塊土地,正是它見證著上海的發展,是它看著上海怎麼一步步成為國際大都市的! 早在很多年前,「十里洋場」的上海就已名聲響亮,到現在,「海派文化」在這裡還是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浦西雖然沒有浦東的大氣,但是還是有那麼多人,無論浦東多誘人,都一定要留在浦西購房置業。這就是所謂根文化的影響,有著濃重「上海情結」的人是不可能拋棄這塊包含歷史的土地。這裡人們的生活雖然曾經十分的擁擠,但弄堂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上海人;這裡雖然有大片的土地曾經被殖民的沉痛歷史,但因此留下的痕跡也是抹之不去的。
特別是浦西西部的人們,則這種情結更為突出。哪怕是這裡時尚的人群,也深深的眷戀著這片土地,提到上海的時尚地標,大家想起的都是新天地、衡山路、徐家彙一帶。他們幾乎不會去到浦東甚至浦西東部泡吧、聚餐,反而是浦西東部和浦東的年輕人們會來到浦西西部的豪華餐廳和酒吧度過他們的休閒時光。
世紀大道再寬敞,也沒有思南路法國梧桐的浪漫;大拇指廣場再現代,也沒有徐家彙商圈所蘊含的上海人文;金茂大廈再高聳,也沒有衡山路洋房酒吧讓人有遐想的空間……浦西,就是上海文化的彙集,是這種獨特人文的體現,是本土人享受上海底蘊的樂土! 浦東、浦西,他們就像母親的兩個性格迥異的孩子,沒有好與壞的區別,只是選擇了不一樣的發展道路,也使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因為對它理解的不同,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就這樣漸漸的形成了一股「上海流」:
新上海人向東,老上海人向西。這裡的「新上海人」泛指來上海定居及工作的國內外新移民,而「老上海人」泛指出生在上海或有著長期上海生活經歷的人士。
上海為什麼把小區叫弄?求解答
3樓:爪機粉絲
所謂弄堂一般是指市區,原來是租界、現在集中在黃浦區(含吞併的南市區、盧灣區)、靜安區、徐彙區北部等地的石庫門民宅。這些民宅解放前多為有錢人的住宅(廢話一般人誰蓋得起買得起)。解放後普通市民大量遷入,形成了上海的民宅風格。
石庫門民宅一般通過小巷與大街相通,這些小巷一般被稱作弄堂或里弄。很多時候它們也會有自己的名字,例如步高裡。現在上海市門牌號的標記方式,如果是有一定規模的小區,一般為「某區某路某弄某號某室」的格式。
在這之中:
某弄是小區出入口的路號。例如你們都聽說過的湯臣一品地址是浦東新區花園石橋路 28 弄,也可以寫作浦東新區花園石橋路 28 號。某號是單元號,例如某小區內有十幢住宅樓,每幢都是一個單元,那麼可以用 1~10 號來區分這些單元。
如果是沿街的獨棟住宅樓,則會標記為「某區某路某號某室」,這裡某號等同於之前的某弄。不過在上海話中人們也傾向於讀作「某區某路某弄某室」。
我猜測可能在其它城市會有直接以小區名稱標記地址的習慣,不過這個在上海難度非常大……除非非常熟悉的場合,否則都是稱路號的。
「把小區叫弄」,只是直接以小區的地址交流而已。
上海為什麼把小區叫弄?求解答
所謂弄堂一般是指市區,原來是租界 現在集中在黃浦區 含吞併的南市區 盧灣區 靜安區 徐彙區北部等地的石庫門民宅。這些民宅解放前多為有錢人的住宅 廢話一般人誰蓋得起買得起 解放後普通市民大量遷入,形成了上海的民宅風格。石庫門民宅一般通過小巷與大街相通,這些小巷一般被稱作弄堂或里弄。很多時候它們也會有自...
深圳好博和上海博恬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求解答
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英文名字是一個,但是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關係。他們的領域是不同的。深圳好博和上海博恬有什麼關係?深圳好博和上海博恬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是他們兩個都是有一個共同的字吧。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沒有關係,深圳好博是做全套門窗配件的,上海博恬只做門窗把手。深圳好博和上海博恬有關係嗎?沒關係的,深圳好博...
上海為什麼被成為東方之珠,上海人們把她稱為東方之珠對嗎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有個誤解 你有沒有聽說一首歌曲叫做 東方之珠 是歌唱香港的 其實上海叫做小香港 上海 人們把她稱為 東方之珠 對嗎 不對,東方之珠 是香港的美稱。香港位於珠江 口東側,背靠中國大陸,面朝南海,為珠江內內河與南海交通的容咽喉,南中國的門戶 又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 南海與參灣海峽之交,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