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建築風格與外國的有何相同方面

2021-05-19 22:59:03 字數 5278 閱讀 1861

1樓:天蠍神經俠侶

理念與幻想 西方建築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徵,其著力處在於兩度的立面與三度的形體等 ; 而中國建築則具有繪畫的特點,其著眼點在於富於意境的畫面,不很注重單座建築的體量、造型和透視效果等,而往往致力於以一座座單體為單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間上延伸的群體效果。西方重視建築整體與區域性,以及區域性之間的比例、均衡、韻律等形式美原則 ; 中國則重視空間,重視人在建築環境中「步移景異」的空間感受,是動態美、空間美、傳神美的統一. 歐洲建築的理念性主要集中體現在「實」上,而中國建築的幻想性則主要體現在「空」上。

2.模仿與寫意 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起源於模仿,藝術是模仿的產物。古希臘建築中的不同柱式建築就是模仿不同性別的人體美。

歐洲人較為重視形式邏輯,講求逼真,依仗論證,注重體現幾何分析性,在建築的藝術構思與總體佈局上較為強調對稱、具象以及模擬幾何圖案美。中國人則重視人的內心世界對外部事物的領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藝術地體現出這種心智的領悟和內心的感受,具有很強的寫意性。它是一種抽象美的概括與感悟,是某種有形實景與它所象徵的無限虛景的結合或者融匯,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

中國人也講究逼真、論證,但須以寫意性的「傳神」為前提,且形似遜於神似。比如,我國古典建築物頂上的形如飄風的飛簷翼角,其傳神的寫意性極富唐代畫家張文通所謂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激情,給人以強大的心理感染力。

3. 禮樂與邏輯 禮樂的概念**於春秋時期的《樂記》,即美與善、藝術和典章、情感與理性、心理和倫理的密切關係。禮是社會的倫理標準,樂是社會的情感標準,「禮樂相濟」或禮樂密切配合就是中國理性精神的表現形態。

可以說,中國建築的藝術感染力就是在理性(禮)基礎上所散發出的浪漫情調(樂),它所體現與蘊涵的是中國建築的某種「詩意」美。這一點與中國人在行為方式上的「思方行圓」的處事方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西方建築文化比較注重邏輯與論證,其特徵可歸結為理性與抗爭精神、個體與主體意識、天國與宗教理念、建築藝術處理的合理性與邏輯性,以及強調藝術、技術、環境的協調與佈局,重視比例的適當與藝術的精巧,等等。

所有這些特性,在歐洲人的建築理論中都有所提及或有較多的闡述,在其建築實體中也有較多的表現。

4.封閉與開放

5.保守與進取

6.群體與個體

7.靜態與動態 中國園林裡的水池、河渠等,一般都呈現某種婉約、纖麗之態,微波弱瀾之勢。其佈局較為注重虛、實結合,情致較為強調動、靜分離且靜多而動少。

這種構思和格局較為適於塑造寬鬆與疏朗、寧靜與幽雅的環境空間,有利於凸現清逸與自然、變換與協調、寄情於景的人文氣質,表達「情與景會,意與象通」的意境。宛如中國的山水畫,一般都留有些許的「空白」,以所謂的「知白守黑」達到出韻味、顯靈氣、現意蘊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而西方園林中的噴泉、瀑布、流泉等,大都氣韻恢巨集而且動態感較強,能表現出某種奔放、靈動、熱烈、前湧之勢。

這一點猶如中國人發明了氣功(靜態),而西方人發展了競技體育(動態)一樣,其間的異同與意趣,既令人困惑,又十分的耐人尋味。

8.含蓄與外露

中國建築與外國建築在風格上有什麼相同之處?

2樓:匿名使用者

1.理念與幻想

西方建築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徵,其著力處在於兩度的立面與三度的形體等 ; 而中國建築則具有繪畫的特點,其著眼點在於富於意境的畫面,不很注重單座建築的體量、造型和透視效果等,而往往致力於以一座座單體為單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間上延伸的群體效果。西方重視建築整體與區域性,以及區域性之間的比例、均衡、韻律等形式美原則 ; 中國則重視空間,重視人在建築環境中「步移景異」的空間感受,是動態美、空間美、傳神美的統一. 歐洲建築的理念性主要集中體現在「實」上,而中國建築的幻想性則主要體現在「空」上。

2.模仿與寫意

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起源於模仿,藝術是模仿的產物。古希臘建築中的不同柱式建築就是模仿不同性別的人體美。歐洲人較為重視形式邏輯,講求逼真,依仗論證,注重體現幾何分析性,在建築的藝術構思與總體佈局上較為強調對稱、具象以及模擬幾何圖案美。

中國人則重視人的內心世界對外部事物的領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藝術地體現出這種心智的領悟和內心的感受,具有很強的寫意性。它是一種抽象美的概括與感悟,是某種有形實景與它所象徵的無限虛景的結合或者融匯,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國人也講究逼真、論證,但須以寫意性的「傳神」為前提,且形似遜於神似。

比如,我國古典建築物頂上的形如飄風的飛簷翼角,其傳神的寫意性極富唐代畫家張文通所謂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激情,給人以強大的心理感染力。

3. 禮樂與邏輯

禮樂的概念**於春秋時期的《樂記》,即美與善、藝術和典章、情感與理性、心理和倫理的密切關係。禮是社會的倫理標準,樂是社會的情感標準,「禮樂相濟」或禮樂密切配合就是中國理性精神的表現形態。可以說,中國建築的藝術感染力就是在理性(禮)基礎上所散發出的浪漫情調(樂),它所體現與蘊涵的是中國建築的某種「詩意」美。

這一點與中國人在行為方式上的「思方行圓」的處事方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西方建築文化比較注重邏輯與論證,其特徵可歸結為理性與抗爭精神、個體與主體意識、天國與宗教理念、建築藝術處理的合理性與邏輯性,以及強調藝術、技術、環境的協調與佈局,重視比例的適當與藝術的精巧,等等。所有這些特性,在歐洲人的建築理論中都有所提及或有較多的闡述,在其建築實體中也有較多的表現。

4.封閉與開放

5.保守與進取

6.群體與個體

7.靜態與動態

中國園林裡的水池、河渠等,一般都呈現某種婉約、纖麗之態,微波弱瀾之勢。其佈局較為注重虛、實結合,情致較為強調動、靜分離且靜多而動少。這種構思和格局較為適於塑造寬鬆與疏朗、寧靜與幽雅的環境空間,有利於凸現清逸與自然、變換與協調、寄情於景的人文氣質,表達「情與景會,意與象通」的意境。

宛如中國的山水畫,一般都留有些許的「空白」,以所謂的「知白守黑」達到出韻味、顯靈氣、現意蘊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而西方園林中的噴泉、瀑布、流泉等,大都氣韻恢巨集而且動態感較強,能表現出某種奔放、靈動、熱烈、前湧之勢。這一點猶如中國人發明了氣功(靜態),而西方人發展了競技體育(動態)一樣,其間的異同與意趣,既令人困惑,又十分的耐人尋味。

3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大區別 但相似之處沒什麼

我只知道區別

中國建築中具有審美價值的特徵形式和風格。自先秦至19世紀中葉以前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獨立的體系,2000多年間風格變化不大,通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社會性質的改變,外國建築,特別是西方建築的大量輸入,中國建築與世界建築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交流,建築風格發生了急劇變化,通稱為中國近現代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在封建社會中發展成熟,它以漢族木結構建築為主體,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築,是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分佈地域最廣、風格非常顯明的一個獨特的藝術體系。中國古代建築對於日本、朝鮮和越南的古代建築有直接影響,17世紀以後,也對歐洲產生過影響。

藝術特徵

和歐洲古代建築藝術比較,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有3個最基本的特徵:

①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藝術價值高的建築,也同時發揮著維繫、加強社會政治倫理制度和思想意識的作用。

②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建築藝術的一切構成因素,如尺度、節奏、構圖、形式、性格、風格等,都是從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出發,為人所能欣賞和理解,沒有大起大落、怪異詭譎、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總體性、綜合性很強。古代優秀的建築作品,幾乎都是動員了當時可能構成建築藝術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綜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形象,從總體環境到單座房屋,從外部序列到內部空間,從色彩裝飾到附屬藝術,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抽掉了其中一項,也就損害了整體效果。

這些基本特徵具體表現為:

重視環境整體經營

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就有了建築環境整體經營的觀念。《周禮》中關於野、都、鄙、鄉、閭、裡、邑、丘、甸等的規劃制度,雖然未必全都成為事實,但至少說明當時已有了系統規劃的大區域規劃構思。《管子·乘馬》主張,「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係。

中國的堪輿學說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絕大多數是講求環境與建築的關係。古代城市都注重將城市本體與周圍環境統一經營。秦咸陽北包北阪,中貫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時東西達到二三百里,是一個超級尺度的城市環境。

長安(今陝西西安)、洛陽(北魏)、建康(今江蘇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經營範圍也都遠遠超過城牆以內;即使一般的府、州、縣城,也將郊區包容在城市的整體環境中統一佈局。重要的風景名勝,如五嶽五鎮、佛道名山、邑郊園林等,也都把

環境經營放在首位;帝王陵區,更是著重風水地理,這些地方的建築大多是靠環境來顯示其藝術的魅力

中國建築和外國有什麼不同

4樓:向愛

中國建築中具有審美價值的特徵形式和風格。自先秦至19世紀中葉以前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獨立的體系,2000多年間風格變化不大,通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社會性質的改變,外國建築,特別是西方建築的大量輸入,中國建築與世界建築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交流,建築風格發生了急劇變化,通稱為中國近現代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在封建社會中發展成熟,它以漢族木結構建築為主體,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築,是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分佈地域最廣、風格非常顯明的一個獨特的藝術體系。中國古代建築對於日本、朝鮮和越南的古代建築有直接影響,17世紀以後,也對歐洲產生過影響。

藝術特徵

和歐洲古代建築藝術比較,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有3個最基本的特徵:

①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藝術價值高的建築,也同時發揮著維繫、加強社會政治倫理制度和思想意識的作用。

②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建築藝術的一切構成因素,如尺度、節奏、構圖、形式、性格、風格等,都是從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出發,為人所能欣賞和理解,沒有大起大落、怪異詭譎、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總體性、綜合性很強。古代優秀的建築作品,幾乎都是動員了當時可能構成建築藝術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綜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形象,從總體環境到單座房屋,從外部序列到內部空間,從色彩裝飾到附屬藝術,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抽掉了其中一項,也就損害了整體效果。

這些基本特徵具體表現為:

重視環境整體經營

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就有了建築環境整體經營的觀念。《周禮》中關於野、都、鄙、鄉、閭、裡、邑、丘、甸等的規劃制度,雖然未必全都成為事實,但至少說明當時已有了系統規劃的大區域規劃構思。《管子·乘馬》主張,「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係。

中國的堪輿學說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絕大多數是講求環境與建築的關係。古代城市都注重將城市本體與周圍環境統一經營。秦咸陽北包北阪,中貫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時東西達到二三百里,是一個超級尺度的城市環境。

長安(今陝西西安)、洛陽(北魏)、建康(今江蘇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經營範圍也都遠遠超過城牆以內;即使一般的府、州、縣城,也將郊區包容在城市的整體環境中統一佈局。重要的風景名勝,如五嶽五鎮、佛道名山、邑郊園林等,也都把

環境經營放在首位;帝王陵區,更是著重風水地理,這些地方的建築大多是靠環境來顯示其藝術的魅力。

外國地區的建築風格與我們國家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理念與幻想 西方建築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徵,其著力處在於兩度的立面與三度的形體等 而中國建築則具有繪畫的特點,其著眼點在於富於意境的畫面,不很注重單座建築的體量 造型和透視效果等,而往往致力於以一座座單體為單元的 在平面上和空間上延伸的群體效果。西方重視建築整體與區域性,以及區域性之間的比例 均...

徽派的建築風格與蘇南的建築風格有什麼區別

1 徽州建築多在來山區或臨近山地,群源體佈局為山地建bai築群佈局,而蘇du州基本是平地布zhi局。dao 2 可能同樣因為在山區的緣故,交通不便,產業不發達,徽州建築單體比蘇州更簡單,例如典型的馬頭牆做法,其實徽州的馬頭牆多為三段,中間一根很寬,兩端很窄,簡單而對比強烈,比較有野味,例如前面貼的巨...

俄羅斯的建築風格,俄羅斯的建築風格是什麼

居民的話是沒有最簡單隻有更簡單 俄羅斯的古典建築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受到了東正教的影響。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拜占庭教堂的建築藝術對俄羅斯正教會產生了極大影響,聖索菲亞大堂成了俄羅斯正教教堂建築的楷模。新古典主義建築在俄羅斯的古典建築中也佔據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聖彼得堡的聖以撒大教堂便是代表。此外混合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