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作

2021-05-15 01:33:11 字數 2740 閱讀 5538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說此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李紳。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屬江蘇)人,元和進士,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與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稱李紳說:

「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顯見,李紳的詩風,與「鋤禾日當午」詩的格調相一致。《全唐詩》收錄李紳的詩,題《古風二首》,又稱作《憫農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鋤禾日當午」,另一首詩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兩首詩的意義相同。

一說「鋤禾日當午」詩的真正作者,應該是唐朝另一位詩人聶夷中。此說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詩》於聶夷中和李紳名下分別收錄這兩首五言絕句,李紳《古風二首》詩後無篇章互見的說明,而在聶夷中《田家二首》詩後,加了一個腳註,稱「鋤禾日當午」等四句一作李紳詩。

後來,人們選注聶夷中詩,乾脆不取「鋤禾」四句,這才引起誤傳。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備祖》列「鋤禾」詩於聶夷中名下,所輯《田家二首》詩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山;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而此書在李紳名下僅收錄「春種一粒粟」等四句,可見古人把這首詩判歸了聶夷中。三,聶夷中(837~?),字坦之,河東(治今山西永濟西)人,鹹通進士。

《唐詩紀事》說:「(聶夷中)奮身草澤,備嘗辛楚,尤為清苦。」聶夷中出身貧寒,入仕後僅做過縣尉小吏,對農民的疾苦比較瞭解,才有如此貼近生活的詩句。

《全唐文》共收聶夷中詩一卷,諸如《田家》這類題材的詩歌佔四分之一,看來「鋤禾日當午」詩的作者,非聶夷中莫屬。

以上兩說都有道理,而一般認為作者是李紳,其實並非定論。

「鋤禾日當午」這首詩到底是誰寫的啊?

2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是誰寫的,你真的知道嗎

3樓:咪浠w眯兮

是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

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話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這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

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4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是誰寫的,你們知道麼,不知道的來看看吧

5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唐詩讀來朗朗上口,是婦孺皆知的佳句。然而,此詩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說此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李紳。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屬江蘇)人,元和進士,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與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稱李紳說:

「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顯見,李紳的詩風,與「鋤禾日當午」詩的格調相一致。《全唐詩》收錄李紳的詩,題《古風二首》,又稱作《憫農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鋤禾日當午」,另一首詩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兩首詩的意義相同。

一說「鋤禾日當午」詩的真正作者,應該是唐朝另一位詩人聶夷中。此說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詩》於聶夷中和李紳名下分別收錄這兩首五言絕句,李紳《古風二首》詩後無篇章互見的說明,而在聶夷中《田家二首》詩後,加了一個腳註,稱「鋤禾日當午」等四句一作李紳詩。

後來,人們選注聶夷中詩,乾脆不取「鋤禾」四句,這才引起誤傳。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備祖》列「鋤禾」詩於聶夷中名下,所輯《田家二首》詩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山;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而此書在李紳名下僅收錄「春種一粒粟」等四句,可見古人把這首詩判歸了聶夷中。三,聶夷中(837~?),字坦之,河東(治今山西永濟西)人,鹹通進士。

《唐詩紀事》說:「(聶夷中)奮身草澤,備嘗辛楚,尤為清苦。」聶夷中出身貧寒,入仕後僅做過縣尉小吏,對農民的疾苦比較瞭解,才有如此貼近生活的詩句。

《全唐文》共收聶夷中詩一卷,諸如《田家》這類題材的詩歌佔四分之一,看來「鋤禾日當午」詩的作者,非聶夷中莫屬。

以上兩說都有道理,而一般認為作者是李紳,其實並非定論。

6樓:史蒂

從以上網友的介紹,原來李紳先生別有用心,因為鋤禾 日 當午 感覺李紳大大好汙

「鋤禾日當午」是什麼意思,鋤禾日當午全詩的意思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出自 憫農 原文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文學賞析 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 一粒粟 到 萬顆子 到 四海無閒田 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 這也為下面 粒粒皆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