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家庭會供,有恭敬心可以供奉,但是具體怎麼供我也不是很清楚,供奉要恭敬
宗教與民俗的區別 10
2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宗教,我理解的是。在法律和道德行為準則完善形成之前,宗教本身擔任著規範人們行為底線的職責。比如說多數宗教都有描述地獄、煉獄、或類似的內容。
而且宗教也在很長時間內是朝廷治理國家的一種工具,也類似於現今的法律和社會**。而宗教信仰多是對未知自然世界的敬畏,對英雄人物的敬仰。至於宗教文化,「文化」這東西很難說的,太過於綜合。
民俗的話,把理想化的宗教對映在現實生活就是民俗中的那一部分。而真正的民俗涵蓋量就更大了。
文化是一道菜,宗教和民俗就是油和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甚至有時候都可以互相轉化。很亂很複雜。
3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與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屬兩個不同的範疇,宗教屬於上層建築。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們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宗教與民族的聯絡就是宗教的民族性,每一種宗教的產生,總是同某些民族的社會歷史條件聯絡在一起的。
民族風俗是一個民族在物質生活,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傳統,是各族人民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風尚習俗,是反映了民族的特點和形式,反映了一個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是構成民族「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質」這一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風俗具有傳承性,社會性,自發性等特點,是民眾自發重複的行為,由某些指令所規定的行為在演變為民眾的自覺行為前,雖已廣泛流行社會,也不能列入風俗習慣之範圍,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雖然對於信仰它的民族的社會生活各方面有著深廣的影響,與這些民族的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絡,但其與民族風俗習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4樓:從鄉村走出來的
寫**呀,我不行。
宗教是一種精神信仰;民俗多指生活習俗。
----------
從現代宗教學角度說,民俗信仰是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準宗教現象,在某種意義上人它也可以被視為宗教信仰。但是,民俗信仰終歸和嚴格意義上的有組織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會作用、社會控制力、約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換而言之,宗教是有組織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我這麼跟你說吧,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祕力量或實體,該神祕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神祕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
再來說說宗教本身,宗教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過去,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它的反認識邏輯性、危害性和主觀性,很少認識到它的價值邏輯性、有益性和客觀性。 宗教是理論化和系統化的倫理道德,它以「上帝」、「真主」、「天公」、「諸神」等神祕偶像的意志為一條邏輯主線,把各種零碎的、具體的道德規範以及各種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聯絡起來、統一起來,這些神祕偶像實際上就是社會利益(特別是統治階級利益)的化身。總之,宗教的本質就是用主觀的、虛假的形式來反映客觀的、真實的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用唯心的外殼來包裝唯物的核心。
例如,「生死輪迴」理論反映了社會發展連續性的客觀要求;「因果報應」理論反映了人際交往的等價性規律。
民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他們直接的聯絡是信仰著共同的神祕,如宗教裡邊信仰**耶穌上帝釋迦摩尼的,民俗裡面信仰觀音天公財神的,都是神祕的力量。
6樓:匿名使用者
從現代宗教學角度說,民俗信仰是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準宗教現象,在某種意義上人它也可以被視為宗教信仰。但是,民俗信仰終歸和嚴格意義上的有組織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會作用、社會控制力、約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換而言之,宗教是有組織的。
宗教信仰民俗與旅遊的關係
7樓:匿名使用者
教在歷史上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然會發揮積極作用。一個國家的宗教文化既是其民族文化的構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是中介行業,只要合乎其操作程式並能產生積極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都可以為其所用。
在一定條件下,宗教文化可轉換為宗教文化旅遊資源,成為發展宗教文化旅遊基礎。如何擺正宗教與旅遊業的關係,使之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 宗教與旅遊結合古已有之。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以後,到魏晉時獲得發展,寺院的數量增多,當時的著名畫家大多為寺院繪製壁畫,其精美的壁畫,吸引了眾多遊人併為寺院捐款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唐代公主常到寺院遊玩與觀賞壁畫。素來有」天下名山僧佔多」之說,的確,白雲繚繞、幽深僻靜的山林不僅是佛教僧人,也是道教道士修持與從事宗教活動的理想場所。
這些宗教活動場所在山嶽的建立及其興盛,直接導致了山林風景區的開發,從而形成了享有盛譽的宗教性質的風景名勝。而其他寺院道觀環境的「園林化」,亦造就了寺觀園林。「禪房花木深」就是對寺院優美環境的最好寫照。
優美的環境以及對神靈的崇拜,必然吸引遊客前往。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筆下詠玄都觀詩有:」玄都觀裡桃千樹」,」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到看花回」等詩句反映了玄都觀景緻之美以及當時許多遊人前往觀賞桃花的情景。
顯然宗教與旅遊在古代就已結緣。外國古代也莫不如此。世界著名的宗教聖地,如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梵蒂岡、以色列的伯利圖以及耶路撒冷,無論歷史上還是現今都是遊人如織的地方。
顯而易見,宗教與旅遊的結合古已有之,於今更為緊密。 宗教與旅遊業結合帶來了經濟效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國民經濟對於我國來說尤為重要。
作為第三產業的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已超過了汽車業、鋼鐵業、電子業和農業而成為支柱產業。據美國旅遊業人士研究表明:西方遊客來中國的主要動機,首先是瞭解中國的文化藝術、遊覽古蹟、經歷和體驗中國特色的生活方式,其次才是風景名勝,其中宗教文化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國的宗教門類眾多,既有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和**教,也有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這些宗教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蹟。在***公佈的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各種宗教名勝古蹟就有150多處,佔相當大的比重。
而全國務省、市、自治區與宗教有關的名勝古蹟多達3000多處。以福建省為例,到2023年為止,被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9處,其中宗教文物{含宗教場所)就有13處,佔44.83%,佔將近一半。因此宗教文物勝蹟成了發展旅遊業可資利用的資源。
發展宗教旅遊固然主要是旅遊行業直接獲得經濟效益,但同時也促成了國民經濟的增長,應該說其中也有宗教部門的貢獻,從而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奠定堅實的基礎。
宗教與民俗的關係是什麼
8樓:猴椿啥
從現代宗教學角度說,民俗信仰是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準宗教現象,在某種意義上人它也可以被視為宗教信仰。但是,民俗信仰終歸和嚴格意義上的有組織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會作用、社會控制力、約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1、宗教信仰與民俗信仰的區別
民俗信仰常常被稱為民間信仰或民間宗教,但它比宗教具有更長的歷史和更廣泛的內容。它既具有民間習俗的性質,又有原始宗教和一般宗教信仰的某些特徵。它本身也屬於自發的社會習慣形成的習俗,而非有意的人為製作。
它的存在和流行,像其他社會習俗一樣,是一種很廣的社會現象,而非少數的或個別的事。民俗信仰的特點也是很鮮明的:
它在時間上有較強的歷史傳承性;
在空間上有較廣泛的社會傳播性;
在形式上有一定地域性和歷史的變異性;
在內容上有實用性和功利性、豐富性和多樣性;
在作用上有狹隘性和保守性;
民俗信仰和宗教性民俗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與原始宗教或自然宗教的文化血緣關係極密切,其中有些信仰直接來自原始自然崇拜或祖先崇拜,但它們同文明社會宗教卻離得比較遠,區別也比較明顯:
(1)組織: 各種文明社會宗教都有固定的信徒組織如教會、教團等,而民俗信仰一般則無固定的組織機構,其信徒是廣泛散佈於社會的自由信仰個體或小的社會群體;
(2)場所: 各種文明社會宗教有固定的宗教活動場所,如佛教的寺廟,道教的宮觀壇場,天主教、**教、東正教的教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而民俗信仰則沒有固定的信仰活動場所;
(3)信奉物件: 各種文明社會宗教一般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信奉物件,如佛教的佛陀或「如來」,道教的太上老君或玉皇大帝,天主教、**教的上帝,伊斯蘭教的安拉,而民俗信仰所信奉的神卻沒有至高無上者,一般民俗信仰都是在泛神崇拜的基礎上,根據信仰者的具體需要以及不同行業的功利需要隨機選擇一種或多種不同行業的信仰物件,這些信仰物件之間並無主次或主從之分別;
(5)信仰體系和經典:各種文明社會宗教都有較完整的教義學說和信仰體系,能形成經典,而民俗信仰則是相當紛亂、零碎的迷信,並無完整、的信仰體系,也沒有成系統的經典;
(6)教規戒律:各種文明社會宗教及其派系幾乎都有其共同遵守的教規戒律,甚至還設有宗教法庭來維護教規戒律的執行和制度化,而民俗信仰則無信仰者共同的遵守的教規戒律以及強制執行的機構;各種文明社會宗教都有專門的神職人員管理本教固定的宗教場所。
(8)信仰目的: 各種文明社會宗教一般都帶有大眾化的自覺信仰意識,因而 教徒的宗教意識無論何時何地都相當清晰,並無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而民俗信仰一般無自覺信仰意識,其信仰人往往帶有極為明顯和狹隘的功利主義性質,其崇拜物件和信仰範圍往往根據個人、家庭或小集團的利益或某一具體需要或目的所決定;
2、民俗信仰的型別及其與宗教的聯絡
民俗信仰在世各國和各民族中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我國的情況可以將它們概括為五種型別。這些型別,有的既是民俗信仰又是宗教信仰,故有某種重合和交叉。
第一種型別:是源於自然崇拜的民俗信仰。此類信仰最初表現為原始居民把天體、氣象、山川、河流等自然現象及自然力神化,賦予它們超自然的神力,這即原始宗教與民俗信仰的合二而一狀態。
中國民俗信仰中的自然神形象,常見的有如下幾類:一是對氣象的信仰,如崇拜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等;二是對土地、石與 火的信仰,如崇拜土地神、山石神、灶神等。
第二種型別:是源於動植物崇拜的民俗信仰。對於動植物崇拜的民俗信仰,也是原始宗教的主要部分。
隨著農業社會的到來,狩獵時代的許多動物和植物神靈崇拜內容逐步消失,而一些與此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和植物,以及人類感到恐懼和迷惑的動物和植物,至今還有少數被崇拜和祭祀。據我國近期收集的調查資料,這類信仰可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動物神崇拜的民俗信仰,主要是對牛神、馬神、羊神、蛇神的崇拜。
祭祀;二是植物神崇拜的民俗信仰,桃木崇拜(因被認為有祛邪避鬼功效)以及花崇拜、-穀物崇拜、果樹崇拜、古樹崇拜等。
第三種型別:是祖先和名人先師崇拜的民俗信仰。
第四種型別:是崇拜行業神的民俗信仰。新中國建立前,中國社會各主要行業所祭祀的行業保護神崇拜,實質上是融祖先崇拜和文化英雄崇拜等為一體的混融民俗信仰形態。
這些行業神被認為具有行業始祖的護佑功能之外,對行業神的祭祀活動實際上還有協調行業經濟和生產活動的作用。自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民俗信仰和宗教活動的恢復以及個體經濟形式的發展,某些行業神祭祀又部分復活了。
第五種型別:是避邪攘災、禁忌、卜算吉凶的民俗信仰。這是由鬼神信仰演化來的一種迷信信仰。
在中國民間,既有藉助道教的符篆齋醮御鬼驅邪之方術、佛教祈攘禁劾、除災祛難之禪咒,又有大量民間辟邪除痺的巫術。這些辟邪化凶的信仰,在舊中國不勝列舉。現今我國民間仍然流行著有關這方面的迷信信仰遺風,重要者列舉數種:
一、門神(其職責是驅鬼避邪、保護家中清吉平安)符篆和祕文,主要有辟邪門符。
3、宗教與民俗信仰的衝突
民俗信仰與宗教作為兩個相互獨立的信仰體系,互相間必然發生一定的矛盾和衝突。然而由於兩者都是屬於對超自然力的信仰,且在同一民族中常常具有同源性,故爾往往又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宗教與民俗信仰的矛盾和衝突主要產生和來自絕大多數宗教的排他特性,越是極端性的蠱教越是如此。這種排他性往往使許多宗教只崇尚自己的信仰而反對其他的信仰,凡是不符合它所主張的信仰的,都要予以排斥打擊。它們既排斥打擊別的宗教,也排斥打擊民間信仰。
如**教在歐洲中世紀對信仰和從事巫術者的殘酷**,極為鮮明地證明了這一點。也正由於此,歐洲各國的民俗信仰才沒有像中國這樣儲存得如此多、如此廣。
家裡能供奉姜太公嗎,家裡供奉關公好嗎
可以是可以但是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就是姜太公是封神的他在諸神就會遠離 太師。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姜子牙不是佛所以不用供奉。我想那只是 中的人物吧 姜子牙封神 供誰只能說是你的自由,至於效果 太公在此,諸神退位 可以 因為太公會封神。家中,和家人陰...
家裡供財神供盤就是炒菜的盤可以嗎
可以,你不要整的那麼麻煩,酒水都可以,當然酒好,這是指你供的財神沒和 其他的神像擺在一起,如果和觀音等不吃葷的神佛擺在一起就只你能供水了 至於供果三個也行,一個都中,因為供養表達的是你的心,誠心,既然你供養了他,你們就像是晚輩對長輩,只要你懷著一顆真誠之心,無所謂,形式,多少,盤內一般放三個,五個,...
家裡掛關羽的畫像有說法嗎,家裡掛關公像有什麼說法
關羽是中國民間中的武財神,文財神是趙公明,掛關羽畫像主要是為了供奉財神,北方經商的都是如此,南方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一樣。關公也是義氣 勇敢 強大的象徵,供奉關公是敬他的忠義 坦蕩 威猛的精神。關羽國民間武財神文財神趙公明掛關羽畫像主要了供奉財神北方經商都此南方知道也樣關公也義氣 勇敢 強大象徵供奉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