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本逐末的故事捨本逐末的故事梗概

2021-03-19 18:37:11 字數 4157 閱讀 8676

1樓:sky起來吧來吧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然後問使臣說:「貴國的情形怎麼樣了?莊稼好嗎?人民好嗎?還有你們的君王也好嗎?」

使臣聽了,心裡很不高興,就回答說:「我是奉君王之命來問候你的,你不問我們君王的情形,卻先問莊稼和人民,這樣未免先賤後貴了吧!」

趙威後笑著說:「你的觀念錯了,想想看,沒有莊稼,哪會有人民呢?沒有人民,又哪來的國君呢?難道要先舍根本去問末節的事嗎?」

2樓:廢柴船長

戰國時代,齊國為了和趙國加強外交關係,就派使臣訪問趙威後。趙威後接過使臣的獻禮,還沒開啟信,就先問使臣說:「貴國的情形怎麼樣了?

莊稼好嗎?人民好嗎?還有你們的君王也好嗎?

」使臣聽了,心裡很不高興,就回答說:「我是奉君王之命來問候你的,你不問我們君王的情形,卻先問莊稼和人民,這樣未免先賤後貴了吧!」趙威後笑著說:

「你的觀念錯了,想想看,沒有莊稼,哪會有人民呢?沒有人民,又哪來的國君呢?難道要先舍根本去問末節的事嗎?

」「舍根本,問末事」這句話就被後人引申為捨本逐末,也就是沒有注重根本,先注重不重要的事情。「捨本逐末」的意義和「捨本問末」有點不同,逐末是專門追逐微小的利益,就像商人做生意,不去注意投資的數量,反而先計算微小的利益,結果為了微小的利潤,損失了很大的投資。其實,這句成語是諷刺那些短視的人,不從遠大的將來打算,卻斤斤計較眼前的利益,結果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3樓:匿名使用者

【課本上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

」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後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嗎?

」趙威後聽了並沒有生氣,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活人民?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嗎?」

齊國使臣對趙威後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並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度感到慚愧。

現在,人們用「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4樓:匿名使用者

【典故】 一天,齊王派出了一個使者,要他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後。 齊王的這位使者,沒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後。但他早已聽說,趙威後是一位很賢德的王后,所以,他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差事。

他想去向趙威後問安,趙威後一定會很歡喜。她一歡喜,說不定會回賜一件什麼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次出使趙國,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呢。

披星戴月,馬不停蹄,終於到了趙國京都邯鄲。 邯鄲,在齊王使者的想象中十分美麗。是啊,那雕樑畫柱的梳妝樓;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熱鬧非凡的市橋;那巍峨秀麗的叢臺……他聽人說過了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沒有見過。

因此,一路上盤算著,待辦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鄲,飽飽眼福。 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後。 果然,趙威後不負賢名。

當齊王的使者被一位鮮麗的宮娥引進後宮時,那趙威後早已端坐在一個繡墩之上,在等候了。她一身的正氣,滿臉的慈祥。 禮儀過後,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問候趙威後的親筆信,遞給了趙威後。

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後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問齊王使者道:「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 「好。

」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又問:「黎民百姓好嗎?

」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再問:

「齊王也很好嗎?」 「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隨著趙威後的問候,該如何回答,齊王使者都回答過了。可齊王使者心裡卻很不是滋味。他是直率的人,心中有啥,便會說啥。

再說,見趙威後是那樣的慈祥與寬厚,於是,他問道: 「尊貴的威後,吾奉吾王旨意,專程向你來問安。照說,你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

可你先問的,卻是年景和百姓。你怎麼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擺在了後頭呢?」 趙威後微微地笑了:

「話可不能這麼說。我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後問候你的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齊王使者:

「什麼道理?」 趙威後:「你想想看:

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同樣,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有大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捨本逐末。

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這……」 齊王的使者,張口結舌了。 召見一結束,齊王的使者,一沒有去觀光那雕樑畫柱的梳妝樓,二沒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沒有去遊覽那巍峨的叢臺和熱鬧的市橋,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在歸國的路上,齊王的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雖說那趙威後什麼禮品也沒有賜給他,可他並不認為是空手而回。他覺得,趙威後的那不是「捨本逐末」的幾句問候,比什麼禮品都貴重,都沉重……

捨本逐末的故事梗概

5樓:雨說情感

周朝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經常互派使者,相互訪問。齊國齊襄王派遣使者到趙國拜見趙威後。趙威後是趙國趙惠文王的妻子、趙成王的母親,此時她在趙國臨朝聽政。

賓主雙方見過面後,趙威後問齊國使者:「你們齊國的收成好嗎?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嗎?你們的國君也安然無恙吧!」

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說:「尊敬的太后,我奉我們國君的命令來向您問好,您不先問候我們的國君,卻先打聽齊國收成和百姓的狀況,**有首先問候卑賤者再問候尊貴者的道理呢?」

趙威後回答說:「話不能這樣說。要是收成不好,百姓們靠什麼生活?

要是沒有百姓們的擁護,你們的國君怎麼能夠坐穩江山?難道要我捨棄了根本,先去關心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嗎?」齊國使者聽了非常慚愧。

擴充套件資料

1、詞語解釋

舍:捨棄

本:原義為樹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義為樹梢,借指事物的末節

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2、成語性質:貶義詞

3、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4、近義詞:捨近求遠、貪小失大、本末倒置、捨本求末、南轅北轍

5、反義詞:追本求源、追根尋源

6、另外寫法:棄本逐末、捨近謀遠

6樓:橘子不如橙子

【課本上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

」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後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嗎?

」   趙威後聽了並沒有生氣,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活人民?

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嗎?」   齊國使臣對趙威後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並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度感到慚愧。

  現在,人們用「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1、不可讀成shě běn zhuó mò。   2、「逐」不可寫為「琢」。

  3、與「捨近求遠」的區別在於,捨近求遠更重於「近」和「遠」,而捨本逐末在於「本」和「末」。   4、與「貪小失大」和「本末倒置」的區別在於,貪小失大是寫失去了,本末倒置是寫把事物顛倒了,而捨本逐末寫的是捨去根本的,追求末節的。[1]成語故事

典故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

「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

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撤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

捨本逐末成語故事主要內容,捨本逐末成語故事

捨本逐末 成語故事主要內容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 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 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

「捨本逐末」故事發生在什麼時期,捨本逐末出自古代什麼時期

戰國時期。捨本逐末 讀音 sh b n zh m 解釋 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拋棄事物根本 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 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引證 戰國 呂不韋 呂氏春秋 上農 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

《捨本逐末》這個成語故事,它是用來比喻我還知道的成語故事有

捨本逐末 這個成語故事,它是用來比喻 做事不抓住根本,只注重細枝末節 我還知道的成語故事有 貪小失大 本末倒置 捨本逐末成語故事主要內容20字 戰國時,趙抄威後接見齊國的使者,襲使者奉上給趙後 的禮物,趙後收下卻並不看,只問使者道 貴國莊稼長勢如何?人民可安穩?使者聽了便不高興,心想我堂堂一國使者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