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2021-03-19 18:18:52 字數 2948 閱讀 769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加強數學教師的情

感修養教師情感的變化對學生學習情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教師積極的情感,對於促進學生心境的愉快,對於師生關係的協調,對於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都有著密切聯絡。實驗已證明:

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新課改的今天,要讓學生的情感的健康發展,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注意學習新的課程理論,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加強藝術、文學等方面的修養,以豐富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師要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給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受到無形的激勵。

二、 發揮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學生的天性是好動。我們的教學應以學生這一心理特徵為出發點,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多種器官並用,為他們動手、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為他們自我表現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種多樣的機會,努力營造為學

生所「喜聞樂見」的課堂氣氛,以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三、 構建良好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積極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師生之間的積極的平等的情感交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對老師產生積極情感,那麼他們就容易將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內容上去,這就是情感教育的遷移性功能。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的建立是進**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種效應。一是寬鬆,師生有一種寬鬆感、安全感,因而能夠無拘無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學習,從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地聰明才智和創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際交往的意願。喜歡有趨向性即喜歡聽誰的,不喜歡聽誰的。

師生關係好,教師輸出的資訊就會在學生頭腦理暢通無阻地出現一種「易接受」的心理優勢,從而取得最佳的教訓學效果;三是期待,教師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任和期待就會使學生得到一種潛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師生關係好。教師的模範言行、治學態度都會給學生以好的感染。

四、把握教材內含的情感因素

數學被認為是一種抽象的學科,容易使學生『厭學」.但是正如「標準」中指出的那樣,數學**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境,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產生興趣,學生是會喜歡數學的.

首先應用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其次,可從數學學科的應用廣泛性入手,把枯燥無味的數字、符號、公式、法則、圖形與現實生活實際相聯絡,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求知的情感。其三,抓住數學知識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邏輯美,誘發學生聯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動力,促使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

其四,利用教材中出現的趣味題、數學小知識、數學家的軼聞趣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豪感。

把情感教育融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感知數學的美麗、數學的實用性,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目的.它的實現需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不斷的探索、實踐和努力!

五、創設情境的教學,有助於學生情感的發展

激發學習情感是促進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學習的重要方面。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

」情感總是與情景相伴隨,創設問題情景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出一種學習環境,在學習環境中誘發學生的情感。

創設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形象故事、遊戲、問題等,創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活動。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從整體上講,還是重視知識的傳授以及發展智力等認知性的教學,教師關注的往往是如何提高教材內容的可懂性,使學生「學懂」、「學會」,而對伴隨認知發展過程始終的情感因素,多數教師則聽之任之,很少有意識地在提

高教材內容的樂於接受性,在「樂學」、「願學」上作文章。正是由於教師忽視了情感在學生認知加工中的定向、組織、協調及動機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情感得不到滿足、保護和培養,不良的情感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結果造成一些學生討厭數學,一些學生學數學依賴於教師,缺乏主動性,一些學生學習怕苦怕難,見問題就繞著走等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六、營造**氛圍,激發學習情感

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產生了興趣,引發了求知的慾望。**活動就是在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明確的學目標下的實際操作活動。**活動能否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於活動過程中是否營造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氛圍,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以學生的發展為主。

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公式時,我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嘗試剪下、平移等策略求出面積。通過**,學生自己獲得了演算法,是自己通過動手、思考、交流得到的,用起來就適合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過程中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七、用教師的「導」,保持學生的學習情感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教是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組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活動上。所以,在數學中,教師要著力把學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給學生思考、發問、答問、動手操作等機會,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出題學生練的被動局面。在學生認知過程中,要努力實現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發現規律,歸納結論,評價效果,總結問題。

只有滿足了學生精神世界中探索與創造的需要,健康的學習情感才能得到保持。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既是導演也是演員。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恰當地組織教學內容,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巧妙地選擇教學手段,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機智地處理教學矛盾。讓學生在群體學習環境中,充分地體驗探索知識的神祕與新奇,遭到失敗時的痛苦與成熟,獲得成功時的愉悅與自信。

教師正確地發揮數學的主導作用,有利於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情感。

數學課堂的情感培養,不僅是生活需要的反映,也是人的認知過程的反映,不僅是人與人之間需要培養的情感,而是學生認知潛力的發展也需要情感的教育,生活中大量的問題必須發揮學生最大潛力去解決,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成功地對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情感,讓我們的數學教學多多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吧!

我們只有站到素質教育的高度,充分認識學科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注意利用和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遷移性、感染性、情境性、自主性、可導性等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在數學教學中既教書,又育人。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 採用層次化的教學結 構教學結構是教學過程的總體設計。教學結構層次化,一方面是在課堂上儘量增加學生活動的時空 課本讓學生看,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錯誤讓學生析,充分發揮教科書的資源作用和學生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要注意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把握全體,分層推進,根據學生學習的水平差異,...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一 創設生活情境 激發學習慾望 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更加的接近生活。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讓學生學以致用。那麼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去做呢?1 新課匯入中創設生活情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抄主學習的重要表bai現,優化課堂結du構,啟用學生的主體意識zhi 必須鼓勵dao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 插嘴 提問 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 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 自主學習 主動 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讚揚。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