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甕救友的原文,破甕救友古文翻譯

2021-05-31 22:23:59 字數 4095 閱讀 8244

1樓:遊客軍團

光生七歲,凜然如

**。聞講《左氏春秋》,愛之

,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內旨。自是書不容釋手,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宋史·司馬光傳》

破甕救友-古文翻譯

2樓:u愛浪的浪子

譯文:司馬光7歲時,已經像**一樣莊重。聽人講《左氏春秋》,特別喜歡,瞭解其大意後回來以後講給家人聽。

從那以後,他對《左氏春秋》喜歡得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飢渴和寒暑。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原文:《宋史·司馬光傳》

光生七歲,凜然如**。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書不釋手,至不知飢渴寒暑。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3樓:不z苟

原文:

光生七歲,凜然如**。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書不釋手,至不知飢渴寒暑。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譯文:

司馬光7歲時,已經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20歲,並非如今的18歲)聽人講《左氏春秋》,特別喜歡,瞭解其大意後回來以後講給家人聽。從那以後,他對於《左氏春秋》喜歡得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飢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那次以後京城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在圖中,廣為流傳。

司馬光,字君實,號 迂夫,晚年號 迂叟,是北宋陝州夏縣涑 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出生於 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2023年),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 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 司馬池後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4樓:百度使用者

司馬光7歲的時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樣穩重,聽到別人講述

《左傳>後,非常喜歡,放學後就自己講給家裡人聽,對講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徹,從此後就很喜歡看書,甚至連飢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兒童在庭院裡面玩耍,一個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進缸裡積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拿起石頭把缸子打碎,缸裡的水流出來,小孩子得救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光破甕救友

光(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嚴肅莊重的樣手)如**,聞講《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為家人講,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從此)手不釋(放下)書,至(甚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在)庭(院子),一兒登甕,足(指失足)跌沒(沉沒)水中,眾皆棄去(拋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擊甕破之(指代甕),水迸(湧出),兒得活。

(選自《宋史》)

司馬光7歲的時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樣穩重,聽到別人講述《左傳》後,非常喜歡,放學後就自己講給家裡人聽,對講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徹,從此後就很喜歡看書,甚至連飢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兒童在庭院裡面玩耍,一個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進缸裡積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拿起石頭把缸子打碎,缸裡的水流出來,小孩子得救了.

6樓:匿名使用者

笑話費甘肅、笤帚a_又大笨蛋糕點了嗎?

7樓:匿名使用者

光持石擊甕破之的之什麼意思

文言文《破甕救友》的翻譯和註釋是什麼?

8樓:chloe_女王

翻譯:司馬光7歲的時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樣穩重,聽到別人講述《左傳》後,非常喜歡,放學後就自己講給家裡人聽,對講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徹。從此後就很喜歡看書,甚至連飢渴寒暑都毫不在意。

和一群兒童在庭院裡面玩耍,一個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進缸裡積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拿起石頭把缸子打碎,缸裡的水流出來,小孩子得救了。

《司馬光破甕救友》 選自《宋史》,原文:

光(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聞講《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註釋(1)凜然:嚴肅莊重的樣子

(2)《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時代左丘明寫(3)指:通「旨」,主要意思

(4)是:此

(5)至:甚至

(6)庭:院子

(7)甕:一種口小腹大的陶製瓷器

(8)足:失足

司馬光破甕救人(文言文)求譯文

9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司馬光七歲,凜然如**,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釋文: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聽到老師講解《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內涵.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飢渴,冷熱,一心都撲到了書裡.

有一天,一群兒童在庭院裡捉迷藏,一兒小孩失足跌進了院子裡那隻裝水的大缸裡,別人的小孩都嚇得跑掉了,司馬光應聲而出,手執石塊將缸擊破,於是缸裡的水流出來了,那個小孩也得救了.

10樓:紅豆生雪國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

懂事,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解,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內涵。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飢渴冷熱。

有一天,一群兒童在庭院裡捉迷藏,一個小孩登上大缸,失足跌進了那隻裝水的大缸裡,別的小孩都嚇得跑開了,司馬光手執石塊敲擊大缸,剛被敲破了,缸裡的水流出來了,那個小孩也得救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光7歲的時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樣穩重,聽到別人講述《左傳》後,非常喜歡,放學後就自己講給家裡人聽,對講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徹,從此後就很喜歡看書,甚至連飢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兒童在庭院裡面玩耍,一個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進缸裡積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拿起石頭把缸子打碎,缸裡的水流出來,小孩子得救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呢大喊大叫打卡打卡蘇卡達就發回答你可看

破甕救友文言文 節奏劃分 5

13樓:徐臨祥

閱讀《破甕救友》文言短文,完成小題。(14分)光坐七歲①,凜然如**。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②,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注:①光坐七歲:司馬光七歲的時候。 ②甕:水缸。

1..⑴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自是手不釋書( ) ②眾皆棄去 ( )

③兒得活 ( ) ④群兒戲於庭( )

⑵下列各項中「之」的用法與例句「聞講《左氏春秋》,愛之」相同的是( )(2分)

a.故時有物外之趣 b.其蟲舊曾有之

c.至之市 d.錢帥登之

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一處)(1分)水迸兒得活。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4..司馬光砸甕救友這個故事表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3分)【答案】

1.(1)①這;②離開,跑開;③獲得,得到;④在。

(2)d

2.水迸/兒得活。

3.(1)一個小孩登上水缸,一不小心,失足跌了下去,淹沒在水缸裡。

(2)除非正午,看不見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或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見月亮。)

4.愛護小朋友,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聰明靈慧。

破甕救友文言文的字詞,文言文《破甕救友》的翻譯和註釋是什麼?

原文 光生七歲,凜然如 聞講 左氏春秋 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書不釋手,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譯文 馬光7歲的時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樣穩重,聽到別人講述 左傳 後,非常喜歡,放學後就自己講給家裡人聽,對其中的...

司馬光破甕救人文言文求譯文文言文《破甕救友》的翻譯和註釋是什麼?

原文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 聞講 左氏春秋 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 去 光持石擊甕,破 之,水迸,兒得活。釋文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聽到老師講解 春秋 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

買櫝還珠和破缸救友的文言文閱讀答案

買櫝還珠 參 版本一1 用 做 2 鄭國人買了他裝珠子的木匣子,卻把珠子還給他了.3 批評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質的人.版本二1 楚人對木匣加以修飾,造成了什麼結果?請用原文回答.2分 2 文中加點的 此 指的是誰?1分 3 文中最後一句議論批評的是哪個人?這個人錯在 3分 4 成語 買櫝還珠 在...